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尿失禁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大约有30%的人患有尿失禁。尿失禁是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医学研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国际尿控协会认为尿失禁已经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虽然它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尿失禁给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活动方面带来的影响极大,尿失禁可引起老年患者的许多社会心理效应,对病人、病人家庭、卫生保健人员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尿失禁会导致病人将自己孤立于社会,由此会引起缺乏外界刺激而加速智力衰退,最终导致对护理需求的增加。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尿失禁问题在我国不容忽视。目前,对尿失禁的治疗主要着重于生物、生理因素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尿失禁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完满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同时提高对尿失禁的治疗与护理水平。
本课题根据目前尿失禁护理发展需要,试图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对老年尿失禁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以便准确了解他们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其生存质量的身心、社会方面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改善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我国老年尿失禁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抽取广州市海珠区3个社区60岁及以上共110位老年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以ICS对尿失禁的定义作为诊断尿失禁的标准:不能由意志控制的漏尿;(2)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3)居住在广州地区满1年,自愿接受问卷调查;(4)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有明显生理缺陷或者重大疾病者。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取量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资料收集。(1)用ICI-Q-SF量表进行尿失禁患者的筛查;(2)用I-QOL量表评估不同类型的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3)用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分析社会因素及疾病因素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筛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4)用SDSS量表评估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并分析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多个样本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91.7%。调查结果显示中文I-QOL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0.93,和原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0.94)很接近,重测信度亦较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5,原量表的ICC值为0.91,二者比较接近。结构上与原量表有些差别,但不影响量表的总体测试性能。
老年尿失禁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尿失禁类型比较,用卡方检验x~2=10.594,P=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男性患者尿失禁类型主要为急迫型,老年女性患者则以压力型为主。
广州市区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总分平均分为56.31分;各领域得分其中限制性行为和社交活动受限二者得分较低。老年尿失禁患者I-QOL量表总分显著低于法国、瑞典、美国的尿失禁患者。说明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年龄因素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60-69岁年龄段老年尿失禁患者限制性行为领域得分与70-79岁年龄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60-69岁年龄段限制性行为领域得分与8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控制排尿的能力下降。
教育背景、经济状况、职业、婚姻状况及性别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提示生物因素对尿失禁的影响大于社会环境因素。
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三种类型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和各领域得分平均得分比较,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得分最低,其次是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得分较高,三者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行为领域F=19.658,P=0.000,心理社会影响领域F=9.630,P=0.000,社交活动受限领域F=6.346,P=0.002,总体生存质量F=13.211,P=0.000。
随着尿失禁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逐渐下降。生存质量总分和各领域得分平均得分比较,重度尿失禁患者得分最低,其次是中度尿失禁患者,轻度尿失禁患者得分较高,三者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行为领域F=14.47,P=0.000,心理社会影响领域F=6.644,P=0.002,社交活动受限领域F=13.298,P=0.000,总体生存质量F=11.872,P=0.000。
老年尿失禁患者SDSS平均分为4.0,介于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患者之间。被调查的老年尿失禁患者当中存在社会功能缺陷者90人,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81.82%。突出表现为社会活动减少、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降低以及责任心和计划性受影响。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被调查的老年尿失禁患者中,选择会去医院者占45.5%,选择不去医院者占54.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医意向和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尿失禁类型、尿失禁严重程度各因素均无关。
结论:
(1) I-QOL量表适合我国老年尿失禁人群生存质量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2)受试老年尿失禁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较低,经用同量表测试,低于法国、瑞典、美国的尿失禁患者。主要表现为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受限。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使其孤立于社会、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的兴趣下降,对他人与家庭的责任心降低,对未来没有计划性。
(3)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主要受生理因素的影响,非疾病影响因素例如性别、教育背景、经济状况、职业及婚姻状况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不明显,年龄因素也仅仅对被调查者的限制性行为领域方面有一定影响,而对总体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4)疾病因素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显著: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差;随着尿失禁严重程度增加,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逐渐降低。
(5)由于老年尿失禁患者对该疾病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加上医务人员的关注不够,导致大多数老年尿失禁患者不愿寻求医治,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对民众进行广泛宣传,采取各种措施改变人们对尿失禁的认识;指导患有尿失禁的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教授改善尿失禁的技巧,提高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本研究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为老年尿失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期待引起全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生存质量的关注,以寻求更好的干预措施,帮助老年尿失禁患者和其他尿失禁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存质量。
|
|
|
|
1 |
周根发,曹淑美,王栾秋;维生素K_3在放疗中对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5年01期 |
2 |
;更正[J];全科护理;2010年19期 |
3 |
王春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3期 |
4 |
梁崎;心脏康复对心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年09期 |
5 |
赵德发,陈舒玲,张超;200名尘肺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年03期 |
6 |
潘劲松;口腔、口咽癌患者Ⅰ期手术后5~10年的生存质量[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3期 |
7 |
侯铁军,门伯媛,高海燕,王奇玲,崔玲玲,段进粮,祖木来提;甲状腺肿瘤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5期 |
8 |
冯柳青;辨证分型施治对老年性糖尿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05期 |
9 |
陈伟杰;影响肾移植病人生存质量的变量[J];现代康复;2001年10期 |
10 |
邢小红,张淑兰;康复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10期 |
11 |
何丽琼;生存质量与健康水平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年07期 |
12 |
潘润德,潘天伟,黄小明,杨理荣,覃圣民;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问卷的编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3 |
胡赤丁;癌痛及其处理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
14 |
邵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3期 |
15 |
徐萍,赵永福,姜潮;集体支持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4期 |
16 |
张淑香;生存质量评价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内的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7 |
杨烈,周总光;直肠癌术后生存质量的评估[J];消化外科;2003年06期 |
18 |
周晓芳,蔡力,周鲁,闫亚非,王伟;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西部医学;2003年01期 |
19 |
刘卫平,邢之华,林展增;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年01期 |
20 |
丁元林,孔丹莉,倪宗瓒;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