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广州市某农村村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叶菊风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农村15岁以上村民高血压的现患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人群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定性调查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年龄大于等于15周岁,户籍在该村,户口为农民,近三年来居住在当地的村民。对典型病例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针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需要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小组讨论。 (2)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Ⅰ、Ⅱ、Ⅲ级高血压以及体质指数(BMI)的分级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标准进行。 (3)质量控制:包括调查员培训、调查过程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流行病学调查:2007年5月至7月,采用入户调查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个人疾病史、行为危险因素和饮食习惯)和人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血脂检测。 (5)分析方法:对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不同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标化患病率使用的人口标准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别对所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α取0.05。 结果: (1)高血压的一般流行特征 符合调查对象的共650人,实际调查602人,调查率为92.62%,其中男性227人,女性375人。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6.58%,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后,标化率为18.91%。其中男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0.10%,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8.39%。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上升,35~44岁以下的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但35~44岁以上的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女性。检测了40人份血脂,其中有9人血脂偏高。以WHR为标准,人群腹型肥胖率为43.19%。腹型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9.23%,正常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1,P=0.000)。以BMI为标准,人群超重和肥胖率为23.42%。其中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7.59%,正常体重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3.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9,P=0.001)。血压未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Ⅰ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和Ⅲ级高血压分别占62.91%、23.84%和13.25%,男性与女性高血压分级构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 经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共11个,分别是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晚上睡觉时间、食用肉类频率、食用甜食频率、饮豆制品频率、饮水种类。 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进入模型时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从模型中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0,结果表明,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是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 (3)高血压防治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该村15岁及以上村民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26.88%,治疗率为16.25%,控制率为5.63%,其中男性分别为20.07%、15.79%、5.26%;女性分别为26.21%、16.50%、5.23%,性别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4)定性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由于认识存在问题,不积极进行治疗,是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村民有高血压防治的需求和需要,必须加强农村高血压社区防治。 结论: (1)广州市某村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6.58%,标化患病率为18.91%,略高于全国高血压患病率(18.8%),提示应加强农村人群高血压防治。两性别人群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从35岁以上人群上升速度加快,提示为35岁以上重点人群首诊测血压,可提高高血压检出率,并可及早进行防治。 (2)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尽管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村民高血压控制情况非常差,预期的控制情况和实际的控制情况还有很大差距,提示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盛;彭小梅;伍秋霞;吴潮清;王浩宇;曾春;雷海燕;龚智峰;;广西农村居民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吉林医学;2011年25期
2 董艳萍;刘春;屈万红;梁小云;屈克义;;宜昌市夷陵区农村人群糖尿病流行特征及知晓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8期
3 徐瑞芳;彭丽霞;黄耀峰;白慧芝;;上海市青浦某村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6期
4 刘志连;范文娟;王淑霞;桑晓红;;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0期
5 董小英;赵辉;张如意;;银川市1810例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6 李金萍;丁媛媛;王炳元;刘翠香;谢大伟;马力;郑娉娉;王菲;孔琪;;东北地区城市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7期
7 周建芳;童云龙;吕其芬;俞健侠;李玉龙;丁青侃;;奉化市成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8 李佩武;张耿坤;汤汉心;陈少铭;;汕头市高三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年03期
9 刘晓;曹群奋;徐萍;陈勇华;秦文燕;谢菲;江秋燕;蔡建庭;;宁波市农村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李娜;闫杏娜;谷淑芬;李萍;;河北省博野县4748例城镇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3期
11 张道维;朱书贤;刘浩;杨文斌;;Ⅱ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9期
12 张银粉;周航;;某高校部分学生家长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3 秦淑文;吕华坤;缪梓萍;蔡剑;;浙江省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14 土旭东;王斌;王强;;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15 覃汝天;苏小奇;韦朝霞;李华;梁朋;叶向柳;黄云旗;;梧州市40岁以上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1期
16 章亚娣;;杭州小营社区企业退休人员蛋白尿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8期
17 杨颖雪;牟建军;;某社区代谢综合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8期
18 张仁汉;向小平;宁心惠;周喆;刘宇;王建辉;;北京市城区中老年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9期
19 尤莉莉;乌云高娃;吴和平;王培玉;刘爱萍;;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农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年06期
20 陈晓丽;王红宇;张红宇;肖传实;;太原市社区人群心房颤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芳;徐洁;付珩;何霭娜;周建军;宿飞;;社区成人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马立芳;周建军;戴红勤;徐洁;付珩;;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初探[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C];2005年
3 韦臻;罗学荣;叶海森;袁秀洪;管冰清;宁志军;;长沙市中小学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觉;王勇;徐亚伟;布艾加尔;杨近刚;袁洪;胡大一;;中国自然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牟李红;李革;唐晓君;卢仙娥;吴羽;张素华;任伟;李启富;唐兰;;重庆地区3717例高血压现患的流行病学调查[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帆;戴小华;邵正斌;董梅;顾健霞;王建彬;郑林;;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范群;姚霜;王冰;王婉;季娟娟;者丽萍;;云南昭通高氟区改灶降氟后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胡先进;何彬;陆萍;朱秋玲;丁乐;周晓明;;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疾病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9 张宏;巢和安;陈俏玲;曾翰祥;吴赤篷;吴绍熙;何罕燕;;汉族青少年脂溢性皮肤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佳进;;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东生;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王莉;四川地区慢性肾脏病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爽;视网膜血管异常及其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4 何淑梅;德惠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林玲;汕头市澄海区涂城乡常见风湿病流行病学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6 杨晓敏;外周动脉病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其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慧;山东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与血压控制的性别差异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曙霞;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肥厚的分子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玮;女性子宫肌瘤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徐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发;大庆市城市居民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雷;安钢社区40~88岁居民2型糖尿病的分布、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张新忠;辽宁省阜新县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李丽;宁夏农村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成茜;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筛检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叶菊风;广州市某农村村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7 潘玲;广西贺州地区慢性肾脏病及肾功能下降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韩冰;河南某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9 吴进;天津市某区3~15岁儿童散光的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玲;重庆市社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晓峰;黑龙江摸清高血压病规律[N];健康报;2007年
2 孙英贤;关注农村的高血压现状[N];家庭医生报;2008年
3 李健;10人就有1名患者[N];北京社会报;2007年
4 衣晓峰;黑龙江摸清当地高血压患病规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郝丽霞;农民朋友:你重视你的血压了吗[N];河北科技报;2007年
6 刘必成 程守勤;慢性肾脏病防治刻不容缓[N];健康报;2006年
7 通讯员 韩忠义 修树青;我市开展高血压患病情况流行病学抽样调查[N];赤峰日报;2007年
8 记者 马艳红;我国慢阻肺发病现状令人担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湖南省脑科医院医学硕士 李振光;引发中风的危险因素[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罗刚;COPD新知[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