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脑形态学及功能影像学的时空模式研究

任力杰  
【摘要】: 几十年来,人们运用各种手段研究面部表情、情绪和大脑的关系,以期了解抑郁情绪产生和保持的脑功能机制。虽然各国学者对抑郁症病因进行了大量探讨,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且存在不少相互矛盾的观点。抑郁患者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不仅仅有情绪的抑郁、沮丧,而且还有联想缓慢、焦虑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认知水平及其功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抑郁症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表现有很多种,其中以执行控制[exeeutive control)功能、注意(attention)功能和记忆功能的减低最为显著,而额叶的执行功能障碍是抑郁症合并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这是抑郁症病人即使在缓解期仍不能恢复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心理学测验是对脑障碍进行诊断和对精神活动进行量化评定的工具,可以反映人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可以从不同时间进程上探讨情绪和认知加工过程脑活动变化,以其优越的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级)和相对较低的硬件要求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P300是比较稳定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抑郁症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一系列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认知方面的异常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层面反映出来,造成对应脑区结构、代谢及功能方面的异常。作为边缘系统的海马和杏仁核可能共同参与了情感行为的形成、自主活动和内分泌整合过程,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可以显示神经纤维的传导通路和纤维束的走行方向,无创跟踪脑内白质纤维,检测其解剖连通性,研究各脑区域之间的联系,是近年来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而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情绪面部表情刺激,从而分离出不同的情绪,而且可以观察抑郁症病人在执行工作任务时相关功能脑区的激活情况,在抑郁症及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定位、抑郁状态的监视、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其高时间、空间分辨率、无创性及易重复性特点使得FMRI在抑郁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将分别从神经心理学测验、事件相关电位、海马杏仁核脑形态学、DTI技术、BOLD-FMRI技术系统研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及认知功能,从全脑的灰质及白质细微结构,分析比较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差异,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功能基础,并探讨MRI是否可以作为抑郁症诊断的客观的生物学指标,为临床预测、治疗抑郁症,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及预后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和思路。 本课题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抑郁症的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第二部分、抑郁症的海马杏仁核形态学研究;第三部分、抑郁症的扩散张量成像MRI研究;第四部分、抑郁症情绪加工过程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第五部分、抑郁症认知功能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第一部分、抑郁症的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 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N-BACK任务、P300等工具对2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以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cc)、错误应答数(Re)、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lst)、持续性错误数(Rpe)、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Fm)以及P300潜伏期、波幅和N-back任务反应时(mRT)作为测量指标,并以24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抑郁症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WCST(包括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N-back任务反应时(mRT)以及P300潜伏期、P300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抑郁症组抑郁严重程度和神经心理学测验的得分无显著相关性,但病程和持续性错误数和反应时(mRT)呈正相关。3)P300潜伏期与错误应答数,反应时(mRT)呈正相关,P300波幅与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 结论:1)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表现为以执行功能为主的认知损害。2)病程而不是抑郁严重程度与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即病程越长,认知损害越重。3)WCST、N-back、P300三种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应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P300潜伏期、反应时(mRT)及持续性错误数(Rpe)是反映额叶执行功能的敏感指标。 第二部分、抑郁症的海马杏仁核形态学研究; 目的通过测量抑郁组、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双侧海马及杏仁核大小以探讨抑郁症的脑形态学基础,并分析抑郁症双侧海马及杏仁核大小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合并认知损害的神经病理基础。 方法研究24例抑郁症患者及24例对照组,运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分析双侧海马及杏仁核大小与患者认知障碍(P300潜伏期、反应时及持续性错误数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1)抑郁症组中两侧海马体积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侧杏仁核体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抑郁症患者双侧海马与HAMD抑郁量表及抑郁症病程无相关关系。3)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与P300波幅呈正相关,未发现与rpe、mRT及潜伏期有相关性。 结论1)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海马体积的缩小,但与抑郁的病程及抑郁严重程度无关,海马体积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尚不明确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抑郁症的病因还是结果2)海马在参与了情感过程中,主要参与了记忆的功能。3)海马与反应额叶功能指标的执行功能无明显关系。 第三部分、抑郁症的扩散张量成像MRI研究;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抑郁症的脑白质FA值改变及其意义,并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与DTI各向异性的相关性,分析其合并认知损害的神经病理基础。 方法采用DTI感兴趣区(ROI)法对抑郁症患者、对照者进行各部位脑白质FA值测量并进行比较,并对两组认知障碍和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由SPSS 13.0统计软件包完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 结果1.抑郁组与对照组不同解剖部位FA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的部位有: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部。2.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部FA值与HAMD抑郁量表无关,左侧额叶FA值与病程呈中度负相关(r=-0.566,P0.01)。3.抑郁症P300潜伏期及Rpe与双侧额叶白质、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部呈显著负相关(P0.05),mRT与左额叶白质、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部与成中度相关(P0.05)。 结论1.抑郁症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显著性差异的部位主要有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部,证实上述部位白质纤维束遭到了破坏。2抑郁症患者额叶FA值与病程呈负相关,提示FA值改变与抑郁症的强度无关,而与病程有关,说明FA值改变可能与抑郁本身有关,长期的抑郁可能导致了髓鞘的慢性损害。3.抑郁症组双侧额叶白质、扣带回前部FA值与持续性错误百分数(Rpe)呈负相关关系。这证实额叶白质纤维损害可能是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之一,同时证实这些部位完整性的损害主要导致的是执行功能的异常。4、这些白质纤维损害可能是抑郁症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共同的病理基础,白质的完整性尤其是额叶白质的完整性是维持人正常情感和记忆的的重要解剖结构,从神经影像学上进一步解释了抑郁症患者常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这一临床上常见现象。 第四部分抑郁症情绪加工过程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抑郁症患者对不同性质情绪图片的差异脑激活反应,以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活动特征。 方法对15例抑郁症患者、15例对照组进行国际情绪图片系统图片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任务为组块设计,用神经功能影像分析(AFNI)软件处理影像数据。 结果1、对照组识别中性图像、正性图像、负性图像的激活脑区有双侧额上、中、下回、中央前回、角回、缘上回、扣带回前部及压部、海马、杏仁核、枕叶视皮质区、脑桥及小脑半球。2、与中性图片对比,正性、负性图片激活区主要在激活双侧顶下小叶、颞上回及基底节区和额中回处重叠,而正性图片、负性图片的激活不同。负性—正性有著差异的正性激活脑区有双侧额上、中、下回、放射冠区、扣带回前部及压部、颞中回、岛叶及小脑蚓部,右侧丘脑、脑桥。负性激活脑区有右侧中脑。3、两组受试者识别中性、正性、负性图片存在组间差异1)、识别中性图像(抑郁症组减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负性激活脑区有双侧顶上小叶、扣带回及胼胝体压部,左额中回、右海马旁回、海马、丘脑、右缘上回。正性激活脑区有右楔叶、枕叶视皮质区,左侧小脑半球。2)、识别正性图像(抑郁症组减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负性激活脑区有右侧额中、下回、双侧海马旁回、海马、背侧丘脑以及顶上小叶、楔前叶、颞中、下回、中脑及小脑半球,岛叶。正性激活脑区有双侧小脑半球、枕叶视皮质区及右侧顶叶。3)、识别负性图像(抑郁症组减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负性激活脑区有小脑半球和顶上小叶,左顶下小叶。正性激活脑区有左侧额中、下回、双侧海马旁回、丘脑、楔叶、枕叶视皮质区及小脑半球,右侧海马、杏仁核、颞中、下回及顶叶。 结论1、3种图片的激活脑区均主要包括额顶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小脑中部)的脑区,这些脑区共同参与了情绪的加工机制。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高兴、中性和悲伤情绪图片诱发的情绪反应存在共同的神经基础,同时大脑对不同效价的情感的加工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具有独立的脑加工机制。2、抑郁患者正性刺激注意减弱而对负性刺激注意增强,存在异常情绪加工的神经基础,抑郁症脑功能激活减弱的病理基础考虑和相关区域的神经元受到破坏有关。3、抑郁症与额叶、扣带回及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的损害涉等有密切关系,可能涉及以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为主的多条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第五部分、抑郁症认知功能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通过脑功能磁共振研究抑郁症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脑激活特点。 方法对10例抑郁症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对照组,同时进行数字工作记忆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以AFNI软件对fMR I数据进行定位与定量分析。 结果1.抑郁组比对照组的执行正确率低,反应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工作记忆激活脑区:(1)正常组数字工作记忆激活脑区有双侧额上、中、下回、颞下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楔前叶、中央前回、岛叶、扣带回前部、枕叶视皮质区、背侧丘脑。患者组数字记忆激活脑区与对照组相同。(2)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激活减弱的脑区有:双侧额上回、左额中回,额下回,顶上小叶。未发现抑郁组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 结论1、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基础,双侧顶叶等是后注意系统的重要部分。2、抑郁症患者存在工作记忆障碍,前额皮质激活减弱是其病理机制之一 小结 1.本文国内外首次采用前瞻性研究联合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从时间上和应用磁共振技术从空间上(包括脑海马杏仁核体积、脑白质形态、脑灰质功能)研究了抑郁症及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时空模式: 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一般有其原因和诱因,先天性原因可能是髓鞘和神经元本身发育不良,或者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损害,后天一般与应激有关,应激导致体内生化改变,主要是谷氨酸系统导致了前额叶及海马等部位的神经元的持续损害;这种损害使得这些部位的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发放神经冲动减少,从而使情绪和认知的神经环路受损,当在外界情绪图片的刺激下,或者表现为代偿性过度激活(早期),或者表现为激活减弱(晚期),在进行高级神经活动如工作记忆时早期表现出前额皮质、边缘系统活动代偿性增加,晚期表现出前额皮质、边缘系统活动减少,同样因为发放冲动减少导致了执行功能的下降,这些都可以在功能磁共振上得以体现;神经元的损害由于神经冲动发放减少,本身可以造成神经纤维的髓鞘的营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纤维的损害;同时由于神经元的发放神经冲动减少,可能会导致髓鞘数量的减少和神经突触的减少(这些神经纤维的变化可以在DTI上得以显示,表现为FA值下降),而神经纤维的变化,会影响神经通路(几个重要通路)之间的联系(导致了潜伏期和N-back任务反应时的延长),这种联系的减少同样会影响额叶及海马神经元神经环路的完整性,完整性的损害导致了功能神经元缺乏刺激,从而使神经元进一步的损害,并可能出现结构上的改变,如海马的萎缩,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脑结构形态这些空间上的异常会在时间上表现出来,电生理事件相关电位P300上会出现潜伏期的延长,N-BACK会出现反应时间的延长和错误率的增加,同时WCST会出现执行功能的下降,如持续性错误数的增加,在患者表现出情绪和认知等异常症状,如情绪低落(额叶、、颞叶)注意障碍(顶叶)、记忆障碍(颞叶)、计划能力下降和做事犹豫不决(额叶)、做事效率下降(联络皮质)等等,这些由于情绪和认知的神经元和神经传导通路存在交叉,因此会出现抑郁和认知功能的共同损害,在行为学上表现为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各种症状。 2本文国内外首次从解剖学角度提出抑郁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是状态性和特质性都存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行使执行任务时,正激活脑区均表现为患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以双侧额上回、左额中回有显著意义,而同时我们发现额叶在抑郁症情绪加工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且对比正性图像,在观察中性、负性图片时双侧额叶均以负性激活为主,结合既往的研究神经影像学研究,说明抑郁病人前额皮质的神经生理异常与情绪、语言、注意选择、视觉空间记忆有关,抑郁发作时背侧前额皮质生理活性减弱,抑郁状态时这些脑区功能的钝化,反映了认知和情绪的共同障碍,说明了情绪和认知加工之间的神经生理联系。此外我们还发现抑郁症情绪和认知动用了不同的脑区,它们存在不同的脑功能基础,这也从解剖学上证实了抑郁症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特质性和状态性均存在。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但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这提示了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特质性,这说明抑郁症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功能基础存在不同的脑区,这已经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但该研究还发现,治疗后,随着病情的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WCST成绩的改善与抑郁好转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提示了抑郁症认知障碍状态性均存在,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分析原因,我们在DTI研究中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双侧额叶白质、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部的完整性下降,并与抑郁症病程呈正相关关系,而和持续性错误百分数(Rpe)呈负相关关系,这证实这些白质纤维损害可能是抑郁症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共同的病理基础,这些白质纤维的损害同样在抑郁症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结合抑郁症情绪和认知障碍有共同的脑区,比如额叶,因此积极控制抑郁症状,可促进了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3.抑郁症情绪障碍和认知障碍存在类似的病理基础,白质和灰质的共同损害导致抑郁症及其认知障碍的发生。 4.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和病程呈正相关.抑郁症患者左侧额中回的白质FA值与病程呈负相关,提示病程迁延将可能加重抑郁症患者的脑白质损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睡眠缺乏易损伤儿童认知功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2 国效峰;张展筹;朱薇薇;连楠;吕海龙;赵靖平;;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比较(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8期
3 ;可可黄烷醇或可改善视力与认知功能[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3期
4 ;行业信息[J];中国酿造;2011年05期
5 杨莘;胡波;乔雨晨;吴晓光;;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6 柴尔青;郭湘云;李艳;;沥青烟作业工人认知功能的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4期
7 王贤琦;李光明;柳华;王浩宇;;永久性房颤患者认知功能状况的横断面研究[J];西部医学;2011年08期
8 李朝晖;江东波;吴万征;;川芎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11年07期
9 宋际明;陈建颜;黄绍农;杨韩;;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北方药学;2011年05期
10 周海波;钟毅平;;行为决策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11 尹建军;;手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7期
12 姜秋波;高常涛;邹旭明;隋辉;刘振东;;降压治疗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3 冯蕊莉;卢卫平;;西安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认知功能行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24期
14 贾秀贤;康雪冰;闫致旺;;通心络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年07期
15 张江华;康佳迅;曾慧;宋丽淑;张群;;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16 张美燕;杨琼;于欣;刘娜;樊东升;王华丽;;部分前循环脑梗死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17 ;2011广州国际大脑微创神经外科与认知功能研讨会暨广东省神经科学年会(第二轮通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7期
18 熊云川;钟涛;廖礼萍;郭曲练;;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17期
19 赵保记;;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20 ;2011广州国际大脑微创神经外科与认知功能研讨会暨广东省神经科学年会(第二轮通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傅建明;顾旭东;姚云海;金敏敏;李岩;;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刘可智;梁雪梅;于鲁璐;王岚;宋美;许顺江;安翠霞;王学义;;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皇红霞;;老年人高血压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伟;傅建明;金敏敏;;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温志波;舒斯云;包新民;吴永明;;边缘区损伤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初探(附20例报告)[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张丽华;陈立荣;胡德强;冯梅梅;;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闻吾森;赵妙林;单才华;郑秋娟;王文香;徐云峰;;萧山区百岁老人认知功能与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关系[A];2008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暨灾后心理救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策;高成阁;马现仓;杨小波;王崴;李雅妹;李强;亢万虎;;女性抑郁症认知功能及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谢素珍;马永兴;;老年认知功能MMSE生理性增龄变化[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程道梅;蒋与刚;黄承钰;孔海燕;庞伟;杨红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老年人的MTHFR多态性、血清维生素状况及认知功能[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力杰;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脑形态学及功能影像学的时空模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吕晓明;依达拉奉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3 仇瑶琴;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田首元;静脉麻醉药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5 占世坤;立体定向外科手术对难治性强迫症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干预措施[D];山东大学;2012年
6 苏煜;基于SCF范式的在线P300脑机接口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郭军红;海马微血管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8 吴东宇;脑电非线性分析在认知功能研究和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9 谭立文;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阴性症状及5-HT浓度和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樊双义;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月华;试构领属小句的认知功能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金鑫;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吴庭书;苯巴比妥治疗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0年
4 陈林;颈内动脉延长扩张症对认知功能影响及DSA诊断标准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赵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斌;强迫症认知功能的家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丽萍;术后疼痛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王刚;精神分裂症病人IVA持续操作测试的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鲁玲;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脑血流动力学与卒中后认知转归的关系[D];南华大学;2011年
10 刘先凤;从认知角度看英文广告中的隐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唐闻佳;缺觉易损伤孩子认知功能[N];文汇报;2011年
2 严毅梅 译;成年人补充抗氧化剂有益认知功能[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张超群;范晓莉;认知功能与脑结构测量有相关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郑莉丽;卒中后痴呆易误诊[N];健康报;2005年
5 记者 刘莉;应加大脑认知领域研究力度[N];科技日报;2010年
6 广林;慢性病可加快老人“变傻”[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庄愉;钙通道阻滞剂可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老添;动脉支架植入可改善中风患者认知功能[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揭示大脑奥秘[N];科技日报;2003年
10 白冰;德肯定胆碱酯酶抑制剂对AD的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