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结构与拆分关系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及其机理研究

李武宏  
【摘要】:手性分析是目前药物分析的难点和热点之一。毛细管电泳显示其独特优势,但对于其分析关键因素手性选择剂的筛选缺乏理论和方法学研究,对于具体分析对象的手性拆分机理尚不明确。本课题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以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对映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结构与拆分关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手性选择剂与对映体的主客体包结过程,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计算相互作用能量,探讨宏观实验结果与分子模拟计算的联系,以期更好地解释手性拆分机理,预测CE手性拆分结果。 (1)首次建立抗真菌新药艾迪康唑及其结构相似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法手性拆分方法。考察手性选择剂环糊精的种类发现羟丙基-γ-环糊精对于此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手性识别能力。通过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柱温和电压等分析条件考察,并经过方法学验证建立分析方法。此方法条件下艾迪康唑能在16分钟左右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达到2.69。通过艾迪康唑及其结构相似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结构与拆分的相关性分析,侧链上的化学基团对于手性拆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N-甲基基团。 (2)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研究艾迪康唑及其结构相似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机理及预测拆分结果的数学模型建立。从结构与拆分关系出发考察迁移时间差t与分离度关系,进一步证明侧链的化学基团对于手性拆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N-甲基基团。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软件Discovery Studio2.5/Sybyl/Gold模拟羟丙基-γ-环糊精与艾迪康唑及其结构相似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主客体包结过程并计算相互结合能,探讨手性拆分机理。通过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明确羟丙基-γ-环糊精与艾迪康唑的手性拆分机理,主要是由于二氟取代苯环上的氟与环糊精羟丙基上的羟基形成的氢键以及由于N-甲基基团的存在使得两个苯环能够同时进入羟丙基-γ-环糊精的大的疏水空腔形成面对面π-π作用。明确了N-甲基基团在该类化合物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中的作用。另外,发现结合能差值(E)越大手性拆分结果越好,这将有助于指导手性选择剂的筛选和预测手性拆分结果。采用分子力学计算相互作用能量建立了分离度与范德华能、静电场能和相互作用能的数学模型,能较好预测此类化合物CE拆分结果。研究表明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助于以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机理的研究并可以通过相互作用能量的计算来预测手性拆分结果。 (3)研究7种新型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法手性拆分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拆分机理。考察了8种中性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只有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7种活性化合物都有手性识别能力。通过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柱温和电压等分析条件考察,优化了2,6-二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分析条件。在此条件下7种活性化合物都能达到手性分离,其中4种活性化合物能达到基线分离(Rs1.60)。应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软件Discovery Studio2.5/Sybyl/Gold模拟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7种活性化合物主客体包结过程并计算相互结合能,探讨手性识别机理,发现拆分结果与结合能的差异有关,结合能差异越大拆分结果越好。 (4)研究12种新型含氧叔丁基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法手性拆分。考察了8种中性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羟丙基-γ-环糊精和2,3,6-三甲基-β-环糊精对12种含氧叔丁基三唑醇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都有非常好的手性识别能力。通过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柱温和电压等分析条件考察,分别优化了羟丙基-γ-环糊精和2,3,6-三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分析条件。在此条件下12种活性化合物都能达到基线分离,优化条件下2,3,6-三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大部分化合物的分离度均大于羟丙基-γ-环糊精的结果,分离度基本都大于2.00。 (5)分子模拟研究β-受体阻滞剂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及识别机理。通过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柱温和电压等分析条件考察建立羧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法对5种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艾司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的手性拆分方法。应用AutoDock分子对接软件确定β-受体阻滞剂与羧甲基-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结过程,并利用AutoDock半经验结合自由能评价函数计算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β-受体阻滞剂的疏水性萘环或苯环进入了环糊精的疏水空腔,侧链在环糊精的空腔边缘。氢键对于手性拆分具有重要影响,5种β-受体阻滞剂与羧甲基-β-环糊精氢键作用部位模型被建立。与手性碳相连的–OH与环糊精形成的氢键作用差异将更有利于扩大手性识别差异,从而获得更大的分离因子。此外还发现对映体的疏水母核所连侧链越长越不利于手性拆分,结合自由能差异值的绝对值的大小与手性分离因子顺序一致。研究表明AutoDock分子对接模拟对映体与环糊精的主客体包结过程,计算结合自由能,也能够用于研究环糊精CE手性拆分和识别机理。 总之,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能够很好从分子水平上模拟主客体包结过程,能够通过分子力学计算结合能量,探讨手性拆分机理,预测CE手性拆分结果,提供手性拆分理论基础。本课题为更科学、高效发挥CE手性拆分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丽双;褚克丹;许雪琴;;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测定密蒙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崔英杰;李玉琴;冯蕾;夏召华;张凤;赵晓民;;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不同部位水溶性成分含量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09期
3 刘海峰;薛洪宝;焦艳娜;杨甲甲;庞国伟;李晖;;毛细管电泳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苦蒿和青蒿中酸性成分[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沛;王荣;马骏;谢华;张军莉;贾正平;武晓玉;王娟;;大粒径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合成及对普萘洛尔的手性拆分研究[J];中国药房;2011年33期
5 李响;王兰;陶磊;裴德宁;郭莹;饶春明;;运用优化的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方法评价叶酸受体α单抗电荷不均一性[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8期
6 胡月芳;李建平;徐倩;;毛细管电泳柱端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文拉法辛对映异构体浓度[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8期
7 李英杰;张春雨;高晴;李芳;吕仁江;;毛细管电泳法分离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7期
8 李玉琴;崔英杰;赵晓明;贾宝秀;齐永秀;;毛细管电泳-场强放大堆积技术测定白花丹参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1期
9 叶晓霞;乐健;杨永健;;恩曲他滨对映体的HPLC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6期
10 张泽川;鹿全意;赵江宁;陈亚玫;李志鹏;;双重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11 武晓玉;王荣;杨沛;谢华;马骏;贾正平;郭志强;;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大粒径手性固定相拆分普萘洛尔对映体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8期
12 李伟;;毛细管蛋白电泳临床应用中的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3期
13 贾政军;王华;彭向京;黄定梅;王果;;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LAMA5 rs944895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年06期
14 王峰;张武;宋联焕;朱建华;胡永良;;甲基安非它明定量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15 宋玉娟;任丽萍;王悦;廖海明;郝苏丽;范慧红;;肝素钠鉴别及有关物质检查用国家对照品的研制[J];中国药事;2011年09期
16 唐婧;郑胜彪;;维生素分析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17 夏莲;孙志伟;李国梁;索有瑞;尤进茂;;藏药蕨麻多糖的光谱性质及单糖组成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18 陈娟;邓丽娜;陈恺;万诚诚;徐飞;;电化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07期
19 魏英勤;卢恒;刘鑫欣;刘金鑫;孟繁蕴;王永炎;;毛细管区带电泳内标法测定半夏中鸟苷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8期
20 唐晓丹;张燕;贾宏敏;丛景香;田雨;;洛美沙星对映体在Chiralcel OJ柱上的拆分机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梅;李忠红;杨丹;;手性药物盐酸西布曲明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A];2006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学术研讨会——《药物分析杂志》第二届普析通用杯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会论文集[C];2006年
2 海杰峰;朱恩伟;戴云;周杰;刘云;刘德建;唐卫华;;离子液体结构型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在手性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潘剑宇;胡为民;李敏一;吴军;周媛;邹坤;颜流水;邰建东;肖强;;筒鞘蛇菰中手性二氢黄酮的鉴定及手性拆分[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黄志东;;羧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对西酞普兰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兴旺;李秀娟;曾昭睿;;固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法用于尿样中兴奋剂普奈洛尔对映体的拆分与定量测定[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6 赵文杰;赵晓寅;施国跃;周天舒;;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对TBBPA暴露下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影响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赵文杰;赵晓寅;施国跃;周天舒;;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用于TBBPA暴露下的大鼠体内谷胱甘肽含量影响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刘彦明;;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检测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翠平;汪海林;;高灵敏的量子点介导的毛细管电泳DNA分离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东明;付敏;马万云;陈瓞延;;用激光诱导荧光结合毛细管电泳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建国;毛细管电泳及其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2 董秀玲;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1年
3 石美;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法对离子的检测条件优化与理论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何新亚;以DNA为一方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朱华东;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新技术及新型FI-CE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齐莉;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发展及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武宏;基于结构与拆分关系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及其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孙国祥;毛细管电泳基础理论与方法学及应用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9 石先哲;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基因分析方法及肿瘤遗传背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10 熊建辉;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优化和谱图信息提取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海军;两种环糊精衍生物在毛细管电泳拆分常见手性药物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凌妲思;电动流动分析系统以及毛细管电泳绿色前处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金妍;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在食品及化妆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路冰;基于ARM的毛细管电泳高压电源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海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在疾病监测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盖丽娟;提高毛细管电泳表征中药材重现性的方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徐红梅;非环化多糖介质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西酞普兰对映体[D];重庆大学;2005年
8 银慧慧;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在三种含胺类药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敏;几种胺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稠雯;2-(9-蒽基)-2-羟基乙酸的合成与拆分[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佳颐;手性拆分创新降压药获肯定[N];保健时报;2010年
2 长春应化所;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研发成功[N];中国电子报;2003年
3 白毅 于洋;长春应化所在电化学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任福海;化学生物分析平台添新成员[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5 记者 李颖;我国权威专家就手性拆分创新药降压效果达成共识[N];科技日报;2010年
6 于柏林;毛细管电泳微型分析仪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刘春;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通过鉴定[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施慧达 国内领先[N];吉林日报;2009年
9 记者 蔡冲春;天风制药阔步前行[N];长白山日报;2009年
10 ;罗国安破解中药秘诀的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