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高场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系列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高场强磁共振:①分析实验性脊髓急性创伤后动态MR表现、病理
基础和神经功能评分间的相关性;②研究临床急性颈椎创伤后MR表现与临床
神经功能的相关性;⑤探讨颈脊髓创伤磁共振波谱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建立家兔脊髓液压损伤模型:对照组5只,脊髓损伤组(二组各9只),于
伤后24h、72h、7天行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肢体功能评分(Tarlov分级)。
2.MRI检查采用Siemens公司Magnetom Vision Plus型的1.5成像仪,small-
flexible线圈,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按24小时、72小时、7天行MAI。
3.病理学检查:合组于伤后24h(1只)、72h(1只)、7天(1只)给予过量
戍巴妥钠麻醉处死,取脊髓HE病理染色检查。
4.动态观察合组MRI表现,分别与运动分级和病理检查对照分析
5.选取颈椎创伤病员54例,所有病员均行MR检查,扫描包括TSE序列的
TIWI、T2WI矢状及横断面。
6.根据脊髓损伤后MR表现结台ASIA功能评分,统计分析脊髓损伤后发生水
肿、血肿信号特点及其异常信号范围包括长度、宽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相关性。
7,临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共27例,正常8例,颈椎创伤19例,其中
颈髓信号异常11例,颈髓受压8例。正常组测量C4-6节段颈髓及颈延髓交
界处,创伤组测量创区颈髓及头侧远端相当于颈延髓交界区。
7.磁共振波谱测量代谢产物包括氮乙酚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
肌酸复合物(Cr)、乳酸(Lac)。计算NAA/Cho、NAA/Cr、Cr/Cho、Lac/Cr的
波峰面积比值。统计比较各组所测代谢变化。
结 果:
1 实验性脊髓损伤功能评分:脊髓损伤A组创后24h Tarlov评分0级,MEP
未引出且随时间延长未见恢复;脊髓损伤B组创后24hTariOV评分2级,
MEP潜伏期明显延长,3-7天MEP及Tarolv表现出脊髓功能部分恢复。
2 脊髓损伤动态MRI及病理基础:A组脊髓24h出现高低混杂信号,病理表
现出脊髓出血,结构紊乱,72h出现血肿的“环征”,病理提示出血扩大,
坏死发生,7天创区大部分坏死,损伤加剧。B组24h即见中央管水肿,72h
第二军医大学博十学价论文 小义俩婴
脊髓点状信号增高,并随肘间延长范围扩大7天偶见坏死区,两组表现与
病理变化一致。
3.动态 MRI与脊髓功能动态观察:A组脊髓损伤表现为完全性损伤,MR门Zh
表现出血肿的特征性f言号,其功能末见恢复,B组脊髓损伤不完全,伤后
水肿明显,72h功能开始恢夏。
4 临床颈椎外伤的MR研究:高场MR通过TZWI可区分创后脊髓血肿与水肿。
①脊髓血肿O 6例MR表现为 TZWI创区脊髓高低混杂信号出现,③脊髓水
肿O 2例)表现 TZWI的局限性高信号
S 不同MR表现及其神经功能缺失的相夫牲研究:①创历后脊髓血肿神经功能
损伤明显高于脊髓水肿o叼01),②创伤后脊髓水肿长度在*幻A评分A
级(239土036cm)与C级(084士005cm)的间相差显著(P<005),而水肿宽
度与神经功能缺失无矢(P>0刀5)铆R可综台评判颈椎外伤后软组织表现
6 磁共振质子波谱测窒.结果发现:①正常组L颈髓与颈延髓吕代谢物比值
**川*ho、**A/ Cr、*汀*ho、Lac儿丁相差不显著(P>001),②脊髓受压组
所测颈延髓交界区各代谢物比值与正常组比,创区 Lac/CrO44土 087)高于
正常组(1土089)厂叼01),其余吕值及颈1延髓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
异,③脊髓变性组创区吝代谢物比值与正常组相比 N灿ChON.42 i 0.35入
*灿Cr(041上02刀减低,h*Cr(4.ZI士29刀增高(P<001)而颈延髓处仅
LacCr(269士]5二)高于正常组(1.3土089)(P<005)。
7 MRSS示:正常人各段颈髓的代谢产物间变化不大而创伤组脊髓信号末发
生变化者,出现乳酸含量增高,提示隐匿性损伤存在,脊髓损伤变性组中NAA
的降低及La。的增高,均提示损伤严重牲,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一致。
结论:
1.实验性脊髓液压伤模型能稳定地摸拟脊髓损历,对于损伤脊髓功能的评判
MEP不仅准确而旦提供了量化的标准。
2.高场MR对于观察不同程度脊髓创伤十 效,结合脊髓功能及病理基础
发现72h表现出脊髓血肿的环征信号提示脊髓功能缺失严重,而72h仍为
点状高信号则提示脊髓不完全损伤,井可有恢复。
3.脊柱创伤病员的发生脊髓血肿与脊髓水肿对于神经功能缺失及预后十分有
2
第 丫医大学MI学位论义 小义摘要
用,而高场MR的TZWI可通过不同信号变化予以鉴别。
.、4.MI;U表现出脊髓血肿则意昧损伤的严重,而脊髓水肿的长匿也往往决定损
伤的严重。
5.磁共振质子波谱(MRS)可用于脊柱创伤后与MRJ及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
MRS测秦中·NAA的减少同的伴有Lac的增高与脊髓信号改变及神经功能
缺失相矢,而脊髓损伤后不同的信号变化与KilLS之间的夫系有
|
|
|
|
1 |
李如求
,罗访华;急性脊髓损伤电镜下血管改变的三维分析[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4年02期 |
2 |
魏垒,陈雄德,马启玲,时立新,潘巨文;甲状腺激素T_3、T_4与急性脊髓损伤间的关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年02期 |
3 |
姚建华;GM-1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1999年12期 |
4 |
;第三届“脊髓损伤临床药物治疗”有奖征文通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4期 |
5 |
;第三届“脊髓损伤临床药物治疗”有奖征文通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3期 |
6 |
李翠宁;;甲强龙用于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8年31期 |
7 |
李明,张文现,叶晓健,王成海,路长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强啡肽A含量的变化[J];上海医学;1996年12期 |
8 |
严建春,倪才方!215006,丁乙!215006,胡春洪!215006,刘一之!215006,王冬青!215006;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MRI特点及与病理相关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06期 |
9 |
赵宏,贾连顺,谭雯;急性脊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正常成人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比较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3期 |
10 |
张强;;脊髓损伤药物治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12期 |
11 |
茹光璇;宋明东;;急性脊髓损伤院前急救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7期 |
12 |
;第三届“脊髓损伤临床药物治疗”有奖征文通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2期 |
13 |
徐晓东;田树光;田坤;;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23期 |
14 |
江建明,包聚良,贾连顺,陈文贵;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相关问题探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5 |
王德利,杨敏杰,马巍,刘碧波;急性脊髓损伤中内皮素与钙离子变化的关系[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6 |
王岩松,姚猛,孙超;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5年07期 |
17 |
;第三届“脊髓损伤临床药物治疗”有奖征文通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10期 |
18 |
陈传桐,李钦祝,万旭东;急性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附40例报告[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3期 |
19 |
赵必增,谭军,贾连顺,李家顺;急性脊髓损伤并发下肢静脉栓塞76例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年01期 |
20 |
赵岩;曹力;陈小兵;;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