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NMDA受体对异丙酚全麻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曹云飞  
【摘要】: 全麻药物的临床应用已有近150余年的历史,但其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来的研究表明,临床相关浓度的全麻药物其作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小数量的细胞和分子靶位发挥全麻效应。递质门控离子通道是目前发现的对全麻药物较为敏感的候选分子靶位,但其中的各种通道蛋白对全麻药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进一步阐明全麻药物与通道蛋白之间的作用特性及其对全麻效应的影响,成了当前全麻机制研究的关键所在。 静脉麻醉药异丙酚(2,6—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全麻药物之一,具有理想的药理学特征和独特的化学结构。离体研究表明,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许多递质门控离子通道如GABA_A受体、NMDA受体、甘氨酸受体、5-HT_3受体等均较敏感,其中以GABA_A受体的敏感性最为显著,但对于GABA_A受体是否是异丙酚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目前尚存在诸多的争议和分歧。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其对异丙酚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但有研究表明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中枢NMDA受体有较明显的负性调控作用,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也观察到,NMDA受体功能与异丙酚的全麻作用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从整体行为学观察、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以及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膜片钳研究,初步观察了NMDA受体对异丙酚全麻效能的影响。期间也同时比较了其与GABA_A受体的作用差异。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整体行为学研究:采用药理拮抗试验,分别将不同剂量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0.3~3mg/kg)或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0.6~6mg/kg),与异丙酚联合用药后(腹腔内注射),观察其对异丙酚麻醉效能(抑制昆明小鼠翻正反射)的影响。结果显示:MK-801(0.3~3mg/kg)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异丙酚的麻醉效能,单独应用时对小鼠行为无明显影响的低剂量MK-801(0.3mg/kg),与异丙酚联合应用后仍有显著的全麻增强作用;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仅在高惊厥剂量(6mg/kg)时才表现出对异丙酚麻醉效能的增强作用。表明NMDA受体功能和GABA_A受体功能对异丙酚的全麻效能均有一定的影响,但NMDA受体的影响和敏感性显得更为显著。 2、在体电生理研究:(1)初步建立了整体清醒大鼠海马CA1区单个神经元细胞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外记录模型,鉴别出海马CAI区存在三类与外周伤害性刺激反应相关的神经元,即 伤害兴奋性、伤害抑制性和伤害无关性神经元。同时观察到静脉注射异丙酚对这三 类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具有完全不同的调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伤害兴奋性神经元 的自发放电,增强伤害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而对伤害无关性神经元的影响可 表现为增强、抑制或无反应,显示异丙酚的中枢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能是同时通过 对中枢兴奋性反应的抑制和抑制性反应的增强而发挥其主要的药理作用/②选择海 马 CA区伤害兴奋性神经元对异丙酚的中枢兴奋性抑制作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异 丙酚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海马伤害兴奋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其静脉注射的半数有 效剂量ED50值为1.102mwg。静脉预注射NMDA受体桔抗剂MK七 ①.smwg) 可部分阻断异丙酚的中枢兴奋性抑制作用u经元的放电抑制率由阻断前的86.2% 下降为叮.vo,o,而对抑制作用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人o朋a。受体桔抗剂荷包牡丹 碱门.sin吵g)静脉预注射可明显缩短异丙酚的抑制作用持续时间(抑制作用持续 时间由阻断前的3l土0.Zmin缩短为阻断后的1.6士0.3min),而对神经元的放电抑制率 _。(阻断前88.4%,阻断后80.5%)无明显影响。表明异丙酚对中枢兴奋性反应的抑制 作用,NMDA受体和 GABA。受体均在其中起了介导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模式明显 不同。o)异丙酚对中枢局部的隔海马投射系统的影响。内侧隔核脑内微注射分析纯 异丙酚“0ng)对海马CAI区伤害兴奋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可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内侧隔核预注射NMDA受体桔抗剂MK{01仿)可部分阻断异丙酚对伤害兴奋性神 经元自发放电的抑制作用(放电抑制率由阻断前的65石%下降为20.9%,而对抑制 作用持续时间无影响X 内狈隔核脑内预注射GABA。受体桔抗剂荷包牡丹碱(6ng)对 异丙酚抑制伤害兴奋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也有明显的影响(放电抑制率由阻断前的 58.5%下降为28.7%,对抑制作用持续时间也无影响卜在体的电生理研究表明,异 丙酚的中枢作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海马伤害相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完全不 同的调制作用;其中异丙酚对伤害兴奋性神经元的抑制作用,NMDA受体和GABAA 受体均起了明显的介导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爱军;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异丙酚[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年04期
2 许海芳;异丙酚与脑缺血性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年01期
3 刘德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休克病人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04期
4 秦晓辉,米卫东,张宏,李楠,杨胜;异丙酚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09期
5 卢振和,高崇荣,李波;异丙酚控制癫痫大发作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7年03期
6 张瑞礼,徐俊涛,陆海;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1997年12期
7 童建成,罗爱林,于鸿一;异丙酚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气管插管对心肌氧耗的影响[J];武警医学;1997年05期
8 梁敏,李文硕,白令君;异丙酚麻醉对清除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氧自由基作用的观察[J];天津医药;1998年07期
9 俞仁雯,李伟,杨卫,吴勋臣;异丙酚·芬太尼用于颅脑血肿清除术[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年01期
10 沈晓霞,胡忠诚,夏正远;异丙酚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氧耗的影响[J];华中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11 王祥和,祁青,徐建国;改良荧光光谱法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J];医学研究生学报;1998年01期
12 年阿兴,郭玉良,张炳熙,董越,王砚华;异丙酚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年02期
13 凌美霞,陆正荷;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宁波医学;1998年02期
14 张静,杨佳勇;异丙酚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1998年10期
15 张兆平,马明;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与硫喷妥钠作用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年08期
16 刘洪珍,莫籍基;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静脉注射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17 姜丽华,邱林,郭萍;异丙酚-安氟醚复合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8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年第19卷主题词索引[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年12期
19 张静;氯胺酮-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1999年02期
20 张建欣,徐美英;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脏复跳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身景;甘礼华;姚远;张付清;徐子颉;郝志显;陈龙武;;异丙酚与卵磷脂脂质体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东江;;异丙酚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王培良;郭建荣;;异丙酚预处理复合27℃低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熊俊成;许宗梅;吴艳琴;;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无痛膀胱镜检查术中的应用[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祝向东;王屹;林敏;李立;;异丙酚预处理对沙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柳兆芳;张云云;;异丙酚对在体大鼠心肌缺皿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7 汪丽娜;汪萌芽;;异丙酚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受体机制分析[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费红;;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9 孙宏颖;陈序;;异丙酚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10 祝继洪;陈惠香;钟泰迪;;老年病人术毕喉罩平稳替换气管插管所需异丙酚EC50及EC95值[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云飞;NMDA受体对异丙酚全麻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高文学;犬的异丙酚麻醉效果及其对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皓;异丙酚后处理对抗心肌缺血的促生存效应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梁超;异丙酚及DMSO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O-1表达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徐志新;血容量变化对血浆异丙酚浓度影响的试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6 贾有海;氯胺酮、异丙酚预处理对复苏后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陈茜;异丙酚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Annexin A1与p38MAPK[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陆建华;海马NMDA受体对严重烫伤HPA轴兴奋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崔湧;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脏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金玄玉;异丙酚对内毒素休克鼠肺保护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兴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和靶控输注系统性能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2 张琰;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3 胡军利;核因子-κB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异丙酚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4 文欣荣;c-fos与c-jun基因在异丙酚麻醉下大鼠中枢神经核团分布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鲍淑敏;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明军;异丙酚对猕猴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的肺保护作用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陈益忠;原位肝移植术中异丙酚血药浓度变化及其意义[D];浙江大学;2003年
8 李锦;异丙酚对培养的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9 夏建华;异丙酚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方爱莉;异丙酚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 于布为 朱凡整理;无痛检查使用异丙酚安全[N];健康报;2009年
2 朱凡;从迈克尔的死谈异丙酚的正确使用[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3 麦迪信;多巴胺D1受体与NMDA受体存在交互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黄雄忠;“异丙酚”使无痛人流成现实[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张超群;范晓莉;异丙酚混合小剂量硫喷妥钠 适合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张超群 范晓莉;异丙酚靶控输注适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马宏仲;异丙酚与无痛人流术[N];健康报;2003年
8 王迪 向阳 编译;美国多学会认为,通过专业训练—— NAAP同样安全[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朱广平;大坪医院运用麻醉诱导治愈严重失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郑惠方;关爱妇女,从刮宫无痛做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