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赵必增  
【摘要】: 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VP),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方法,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 本研究从生物力学、材料学、实验动物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实践等多方面对椎体成形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试图证明CPC作为椎体成形术的新型材料是合适的。 1、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但其恢复的程度与注入量有关,其强度最高可恢复到原来正常情况下的2倍,而刚度可超过原来的15%左右。 2、椎体骨折后经椎弓根CPC填塞骨折间隙及椎体内空隙同样也可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分别增加16.67%(P<0.05)和11.05%(P<0.05)。 3、椎体强化后,过高的刚度一定程度上可引起脊柱应力场和位移场的重分布,但CPC椎体强化后对邻近脊柱应力无明显影响,对邻近椎间盘有较小的影响。 4、终板下刮除松质骨不影响椎间盘营养,即使在椎间盘的上下终板下均刮除松质骨血窦也未发生椎间盘的退变,在骨性终板和软骨终板之间仍然存在较丰富的血管芽结构。 5、CPC骨水泥内加入0.5-1mm大小的松质骨颗粒不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质。加入15-20%含量松质骨骨粒的CPC仍能成形并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凝固。 6、CPC加松质骨颗粒后的复合骨水泥显示了诱人的骨形成能力,在4个月时即已基本骨降解,而此时的CPC仅在其界面少量降解。 7、从X线透视下可看出,CPC中加入5-10%的硫酸钡就能取得在椎体内良好的显影效果,而在PMMA中需要加入20-30%的硫酸钡才能取得良好的可透视性, 其显影效果仅与加入5.10%的硫酸钡的CPC相当。在临床应用时,在CPC中加入 5一%的硫酸钡可以更好地术中显影,而不影响其力学性质。 8、CPC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实践表明:手术简单易行,临床效果显 著。 本研究创新点:将磷酸钙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研制CPC松质骨粒复合骨 水泥;破坏终板下骨髓结构,从不同角度研究椎间盘的血供特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滕海军,周跃,初同伟,郝勇,曹国永;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11期
2 彭湘涛;刘训伟;李敏;钟建;魏岱旭;何丹农;孙钢;;可降解高分子网状球囊及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填充后的力学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51期
3 赵必增,王以进,李家顺,贾连顺;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间盘、椎体的力学性质变化[J];医用生物力学;2002年04期
4 施俊武,池永龙,郭晓山;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5年04期
5 张煜;张绍东;;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年05期
6 邱旋英,张德葵,李晓晖,沈利平;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5年11期
7 吴一雄;陆佳俊;石荣坚;;球囊扩张及椎体支柱块椎体成形术对比研究[J];山东医药;2009年52期
8 陈远武;易伟宏;王锡三;胡广询;王敏;王进;胡培贤;辜树蓉;邬海鸥;麦慧英;周厚湘;;不同充填材料强化椎体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脊柱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9 赵必增,李家顺,贾连顺,王以进;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04期
10 武明鑫;刘志彬;邹菁;;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体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11 胡晓晖;Fritz-Uwe Niethard;张扬;吴春根;张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椎体内压力的测定与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01期
12 张东洋;尹宏;钱卫庆;;椎体成形术中影响手术椎体生物力学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0期
13 孙雁宇;郭艳幸;赵庆安;刘忠国;;PMMA提高椎体钉固定强度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24期
14 韦莉玲;;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年06期
15 王智运;尹庆水;章凯;吴文;;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序贯骨折1例及文献回顾[J];脊柱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16 杨掌权;蔡建平;;椎体成形术在人体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9年02期
17 王长峰;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骨水泥填充量的力学效应[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18 R.L.Cazzato ;T.Bellone ;M.Scardapane ;P.De Marini ;P.A.Autrusseau ;P.Auloge ;李芳菲;;椎体强化术可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12个月死亡率和发病率[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2年01期
19 包拥政;祝周兴;冯云升;吴强;胡孔和;何小龙;朱文刚;席新华;钟学仁;周龙泽;廖军健;戴相恒;;低弹性模量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及邻近椎体应力的影响: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16期
20 崔轶;顾琼;刘达;雷伟;徐永清;吴子祥;;椎体成形术在绵羊骨质疏松脱矿化椎体模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芹;;18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术后护理[A];第12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伟;王瑞;杨素敏;杨宾;孙浩杰;;SPECT骨显像监测磷酸钙骨水泥对羊椎体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何仕诚;滕皋军;邓钢;方文;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沈志萍;丁惠娟;;椎体成形术中是否有必要行椎体骨静脉造影?[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倪力刚;史晓林;;唑来磷酸钠对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5 李增春;刘养洲;李国风;蔡俊丰;;脊柱骨折后损伤椎体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罗鹏飞;;椎体成形术联合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椎体转移癌的临床观察[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椎体成形术联合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椎体转移癌的临床观察[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滕宇;王玉龙;姬彦辉;贺永进;郭晓东;;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卞琴;王拥军;施杞;;椎体骨赘形成的机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梁杰;武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1 张万高;;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源性疼痛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12 李展振;张海存;黄升峰;吴沧陆;黄明;周道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椎体侧弯旋转畸形[A];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3 陈博来;林定坤;孔畅;王羽丰;赵帅;;三种椎体增强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与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4 时愔;王开化;汪涛;蒋承鑫;唐先红;王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技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5 黄民锋;陈锋;周先明;陈远明;袁振超;;人工椎体生物相容性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6 郭晓东;腾宇;;椎体强化技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最佳选择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17 张招波;张景生;滕晓;李小亚;;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的死早期预防及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8 幸永明;陈昌伟;王振林;李重茂;赵宏;赵国强;;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A];浙江省第五届显微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9 陈勇;赵钢;夏坤阳;;过伸牵引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分析[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20 赵杰;蒋国强;;阿伦膦酸钠对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影响的研究[A];2014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必增;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王瑞;椎体成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周云;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张亮;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的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新伟;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6 江仁兵;椎体血管异常有限元分析及影像、病理、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小勇;记忆合金可扩张椎体支架微创治疗椎体骨折的研制与相关基础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8 张林林;椎间盘退变与椎体级联骨折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贺强;新型多孔生物活性椎体成型材料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任海龙;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11 韩超;椎体自身免疫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12 赵刚;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13 谢炜星;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相邻节段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14 吴德升;颈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有限融合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5 陈军;新型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型术的动物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6 关海山;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7 杨照;吸水可膨胀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骨水泥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18 彭崎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5岁以下患儿椎体及椎管发育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9 梁道臣;Kyphoplasty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5年
20 江晓兵;基于中医复位理念建立的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标准的临床及有限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樊晓光;椎体成形术对兔手术椎体相邻椎间盘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2 孙松涛;椎体成形术对邻近椎体、椎间盘生物力学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周曙光;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内分布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李栋;不同注入材料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李强;跨节段椎体强化术后中间椎体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汪李军;椎体强化术后夹心椎骨折的临床随访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刘磊;非融合人工椎体疲劳实验与有限元仿真[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8 范学峰;针对273例椎体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21年
9 杨瑞甫;自固定式人工椎体的研制及生物力学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张煜;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11 陈福友;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对疗效的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2 王江泽;撑开加压钳对胸腰椎前路椎体钉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13 赵志辉;人工椎体非融合技术的实现及其有限元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14 韩紫音;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5 庄澄宇;椎体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6 姜猛;胸腰椎骨折去除内固定后“蛋壳样椎体”与椎体矫正度丢失关系的有限元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17 丁旭明;虚拟椎体的科学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8 肖永川;腰1椎体应力分区的有限元分析[D];成都医学院;2020年
19 桑林朝;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1080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0 张权;弯角植入球囊椎体后凸成形装置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杨静;世界首例3D打印钽金属人工椎体临床应用研究在西安完成[N];陕西日报;2021年
2 ;椎体受伤“骨水泥”修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椎体后凸成形帮老人挺起腰[N];保健时报;2006年
4 通讯员 戴瑜亮;世界首例3D打印椎体置换术[N];大众卫生报;2015年
5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王玉林 戴瑜亮;首例3D打印椎体置换术成功[N];科技日报;2015年
6 记者 王超;切除脊柱巨瘤 3D打印假体结构填补椎体[N];西安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叶依 特约记者 张喆;猫腰可能藏大病[N];健康时报;2004年
8 译 闫洁;猎豹奔跑的生物力学奥秘[N];中国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张虹;功能生物材料:为创伤修复提供“备用件”[N];科学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吴苡婷;攻克难题 “中国造”生物材料引领世界前沿[N];上海科技报;2021年
11 记者 吴苡婷;二〇二一中国生物材料大会在沪举行[N];上海科技报;2021年
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身国;加强生物材料产业化 促进药物新剂型开发[N];科学时报;2010年
13 记者 张梅;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材料大会在西安召开[N];陕西日报;2013年
14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张兴栋:让中国生物材料学科打个翻身仗[N];光明日报;2020年
15 记者 刘垠;生物材料重点专项三年部署68项[N];科技日报;2018年
16 记者 陈宇轩;找到生物材料形态变化“控制键”[N];深圳特区报;2019年
17 本报记者 包晓凤 李惠钰;生物新材料给力“美丽产业”[N];科学时报;2010年
18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华轩;中外院士专家共促生物材料创新发展[N];广东科技报;2019年
19 记者 盛利;生物材料有了“中国定义”[N];科技日报;2018年
20 本报记者 孟妮;生物材料进出境通关大提速[N];国际商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