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脊柱侧凸矫形脊髓损伤机理及其诱发电位监测研究

倪春鸿  
【摘要】: 脊柱侧凸是一种重要的脊柱畸形,而神经系统损伤是脊柱侧凸矫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对术中神经系统损伤的机理、监测手段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研究,杜绝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是保证矫形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一般认为,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可能有:(1)内固定物(钉、钩、钢丝)对脊髓、神经根的直接卡压;(2)脊髓牵拉损伤;(3)血管源性损伤,如术后血肿形成及低血压,主要与术后迟发性损伤有关。有关脊髓牵拉损伤的研究较少,对其损伤机理存有争议。近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诱发电位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为脊髓、神经根功能的实时监测提供有效手段。这一技术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利用这一新技术,对脊柱畸形矫形神经功能损伤机理及诱发电位的监测、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对Jarzem等报告的脊髓牵拉模型加以改良,建立不同程度的单节段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模型。通过诱发电位检查、组织学观察(HE、髓鞘、尼氏染色,免疫组化、电镜)和脊髓内压力、血流测定等手段,确定了牵拉损伤的范围和分布特点,牵拉与脊髓血流,牵拉与脊髓内压力,牵拉与损伤程度以及损伤与诱发电位改变的的相互关系。对佩尔地平控制性降压是否增加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类型脊柱侧凸手术前后脊柱延长的情况进行实际病例的观察和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的初步研究。对术中SEP的阳性改变与麻醉、手术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一、犬急性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模型 1、本课题所改良的动物模型可获得确切的不同程度的单节段脊髓(含神经根)牵拉损伤,除手术操作技术较高,动物不能长期存活等缺点外,是一种可靠、重复性高,符合临床损伤特点的动物模型。 2、单节段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的范围涉及牵拉中心段及上(下)方3个脊髓节段,并涉及损伤中心段及上下各1个节段所对应的神经根。损伤由中心区向两侧逐渐减轻。 WP=9 3、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早期表现为出血、神经细胞死亡,神经纤维的浊肿变性。白质后索的损伤重于前索,神经根感觉根的损伤重于运动根。SEP异常的出现早于NMEP。 二、犬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机理研究 1、脊髓牵拉后出现脊髓组织内压力的增高和脊髓血流的降低,脊髓具有粘弹性生物力学特性; 2、脊髓牵拉损伤有两种因素共同参与:其一是牵拉导致脊髓组织内压力增高,脊髓血流灌注降低所导致的缺血性损伤;其二是机械性牵拉损伤。 三、常压及控制性低压下脊髓急性牵拉损伤的比较研究 1、佩尔地平在获得有效控制性降压的同时,仅对脊髓血流和SEP产生轻度影响,对NMEP不产生影响。 2、 佩尔地平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 四、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前后脊柱延长研究 1、仅有部分类型的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Ⅱ、Ⅲ、Ⅳ型)在矫形术后出现脊柱的延长。术后脊柱延长与否可能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矫形方式。 2、将畸形的脊柱视作底端固定的三维线弹性悬臂梁,通过逐步施加小载荷获得较大的静态形变。可较好地对手术矫形进行模拟,可进一步进行矫形力与脊柱延长相关性的研究。 五、术中SEP阳性改变与麻醉、手术因素的相关分析 1、术中SEP的阳性改变与麻醉因素及麻醉方式密切相关,建议采取静吸复合麻醉以获得满意的监测效果,静脉麻醉药物应以微泵匀速输入。 2、与SEP阳性改变相关的手术因素有牵拉、去旋转矫形,钩、棒的安装以及节段血管的结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启龙,韦金武,黄卫国;脊柱侧凸后路器械手术并发脊髓损伤及其预防[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白斌,王坤正,刘文科,袁国莲,宋金辉,赵龙柱,陈君长;儿童脊柱侧凸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临床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3 张承敏,申淑红,姜洪和,贾全章;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年03期
4 戴力扬;踝阵挛试验在脊柱侧凸手术中的监测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年04期
5 宋福麟;;矫正重症脊柱侧凸16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88年06期
6 马若凡,沈慧勇,许杰;脊柱侧凸矫形术神经损伤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医刊;2002年04期
7 刘兴民,田慧中,项泽文,吴杰;脊柱侧凸的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J];中华骨科杂志;1996年02期
8 詹世强,周良安,马元琛;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13期
9 冯虎,汤押庚,谭迎春,许铁,董瑞国,刘凯,冯斌,张轶,朱峰辉,马海春,李兴坤;应用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建立运动-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2期
10 王福庄,刘连生;大鼠脊髓诱发电位与脊髓损伤的关系——Ⅱ、皮肤、椎板和硬膜上诱发电位的比较[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85年03期
11 石恒林,屈强,唐显玲;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术中“唤醒”的麻醉处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2 刘京升,孙正义,汪玉良,董晓丽;慢性脊髓压迫及减压后运动诱发电位及病理学改变[J];临床骨科杂志;2004年03期
13 陈天国!311800,蔡峰!311800,刘铁民!311800,杨光!311800,王仲根!311800,何国美!311800;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侧凸手术(附5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3期
14 李也白;叶澄宇;苏尚庆;厉智;郑延陵;;影响脊柱侧凸矫正疗效的若干因素(附21例报告)[J];浙江医学;1990年04期
15 李振香,张蕾,冯玉婕;C-D棒三维矫正脊柱侧凸2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1998年02期
16 吴养,赖泽新,陈日景,吴春辉,李涛;手术矫正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年10期
17 刘立峰;朱悦;;实验性脊柱侧凸建模方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9年01期
18 郭庆山,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诱发电位在组织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2期
19 徐荣范;徐嘉漠;李景翔;肖乃方;;4677名儿童脊柱侧凸云纹照相法普查报告[J];中国校医;1987年03期
20 毛永忠;;一个罕见原发性脊柱侧凸畸形高发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涛涛;屠文展;蒋松鹤;;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病人及动物模型中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杨文浩;侯勇;;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中的应有[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唐占英;钱雪华;吴弢;毕联阳;叶秀兰;施杞;;上海市部分在校小学生脊柱侧凸现状调查分析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磊;刘祖德;;支具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价值[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5 侯一翎;;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音;朱建英;叶文琴;高德华;;滑动式脊柱侧凸牵引床的设计与研制[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明;顾苏熙;;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新技术[A];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8 黄鹤;;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周璇;杜青;赵黎;杨军林;陈秋;李海;沈品泉;陶泉;;中文版SRS-22问卷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洪正华;陈海啸;王章富;张传毅;林列;洪盾;;脊柱侧凸合并Chiari畸形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春鸿;脊柱侧凸矫形脊髓损伤机理及其诱发电位监测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孙刚;急性脊髓损伤后某些血清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4年
3 程映华;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张之栋;通络舒筋饮治疗脊柱侧凸术后早期的腰背疼痛及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谭荣;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6 郑国权;基于形状记忆合金棒的脊柱侧凸矫形系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7 刘成龙;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动态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王干;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脊髓损伤基本问题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郑欣;幼猪早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影像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冯大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源;磁性纳米脂质体跨脊髓损伤大鼠血脊髓屏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振刚;ATP通过激活Akt/mTOR/STAT3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脊髓损伤修复[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暾;小剂量局部电离辐射对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实验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弋;自主性早期运动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5 魏学磊;FK506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6 丁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用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7 朱纯姣;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D];中南大学;2010年
8 陈惠;微囊化许旺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大鼠bFGF表达及后肢运动功能变化[D];南昌大学;2010年
9 施婵宏;神经干细胞及bFGF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李晓斐;大鼠皮质脊髓束与红核脊髓束定位损伤后的蛋白组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琳 寒冰;美将进行治脊髓损伤新药临床试验[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吴玲娟;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N];保健时报;2006年
3 郑颖璠;脊髓损伤研究的困惑与希望[N];健康报;2006年
4 贾燕;脊髓损伤 康复从何时开始[N];保健时报;2005年
5 记者 何少强 通讯员 杨聘英;脊髓损伤性截瘫的难题有望攻克[N];广东科技报;2003年
6 记者 于亚军;首届全国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与康复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7 本报记者杨波;脊髓损伤能治好吗?[N];健康时报;2003年
8 记者 潘照春;南宁市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成立[N];广西政协报;2010年
9 王海义;脊髓损伤治疗的新发展[N];健康报;2003年
10 ;胚胎干细胞药物有望明年上临床[N];医药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