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MRI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s)是肺部常见病变,但其定性诊断却富有挑战性。CT基于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有无钙化等,可对多数SPNs作出明确的诊断,但仍有一部分SPNs定性困难,临床手术切除的病例中高达30%为良性SPNs。Swensen、Yamashita、Zhang等用CT动态增强的方法反映良恶性结节血供及构成方面的差异,发现恶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并认为CT强化值在20~60Hu之间高度提示恶性结节,这给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国内外应用MR动态增强的方法研究SPNs的文章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应用MR动态增强的方法探讨良恶性肺结节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以获取对SPNs鉴别诊断有价值的信息。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经存在的血管床中产生新生血管系统,正常人的血管生成被严格控制在某些特定的生理过程,如生殖、发育和创口愈合等;而持续的、失控的血管生成则是某些病理改变如肿瘤生长的特征。肿瘤血管生成是由Folkman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其研究结果表明,实体性肿瘤在无自身血供的情况下只能生长到2~3mm~3,继续生长则需要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都密切相关。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就有20多种,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另一方面,VEGF又是一种血管通透性因子,与肺癌的血行转移直接相关。
目前定量分析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多采用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计数、记录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等,其中MVD测定技术已成为目前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但就临床应用来讲,MVD测定技术尚不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手段,因这是一项创伤性检查,且MVD测定方法较繁琐。鉴于上述病理方法的局限性,临床希望能用快速、无创、重复性好、且能反映肿瘤全貌的影像学方法取代组织学
第1军医少、、户汁叻}户产位沦文
孤立性)1.卜红与)丫Ml之动态增强、lfIL管生成及Ml丈波ir兮的侧「究
方法来评价)』‘!,瘤血管生J戊。
MR动态增强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最早应用于宫颈癌及乳腺癌,用于评价肺
癌血管生成的文章国内外报道很少。木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肺腺癌MR动态增强
参数与MvD及vEGF的才!!关性,力求用快速、无创的影像学方法来动态监控肺
腺)密」力L六介21几成的状况
材料及方法
应月{SiemenS VISion 1 .ST超导磁共振机对8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R动态
增强主l描。采)}J阵列体线圈,FLAsll Zd序列Tlwl:TR=142ms,TE=4一ms;
快速自旋回波『I、Zwl:‘fR二4.4ms,TE二64ms。常规平扫行横断、冠状、矢状I衍多
方位成像动态增强采用横断而成像,扫描层厚5一6mm,矩阵128X256,视野
24X38cm。对比剂采用先灵公司生产的马根维显(Magnevist),剂量为
0.lmmol/kg,注射速率每秒Zml,注完造影剂后205、505、1105、1705、2305、
2905·3505·8:11in、IOmin、12min、15min 11寸分别行屏气胸部横断面扫描。绘制
MR动态增强}!寸问一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强化斜
率(55)、最人咙j{化率(Enoax)及l、2、3、4、5、6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EZ、
E3、E4、ES、E6)
川l免疫组化测定37例肺腺编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VEGF,评价肺腺
癌MR动态增么参数PH、55、氏。、、E:一。与MVD的相关性,并比较VEGF表达阳
性组一切公{性组扣J例其MR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
所有数据输入SPSS数铆:库,统计方法采用多组均值间方差分析法,每2
组J’‘;jj!少j}J Du:1,lettt一检验。jiJ Spear:nan线性回归分析评价)J,卜)Jk乡密MvD与M一亡动态
增强各参数之问的关系。Vl:G厂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均数间t一检验的方法比
较其M尺动态增强参数问的差异。统计学分析由统计软件包SPSS 10.0系统完成,
以尸。.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恶性结}犷MR动态增强曲线呈快升慢降形态,平均于2一3min达峰值,但有
5例少l一Znli。即达峰位。炎性结节呈快升缓降形态,平均Zmin达峰值后与2一
smin一‘,{一见一高位“l’-台,然后逐渐下降。良性结节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恶性结节及
炎性结几}犷,}几3min左右达峰值后呈慢降形态。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
恶性结几{犷及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
PH、55、Emax、EI一E6均明显高于l赵性结节(P0.01)。恶性结节与炎忆仁结节
均张化明显,但一二者之I’ljJ的Pll、55、Emax、El一E6无明显差异(尸0.05)。
本组病例若以级大强化位(PH)30051作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标准,与病理
金标准进于」双i’i法比较分析本组病例,可获得%.3%(52/54)的敏感性,48.3%
(14/29)l’1勺特异书l三,体11卜l三预测仑互为77.6%(52/67),阴性预测值为87,5%(14/16),
诊断滩确率为79.5%(66/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