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新技术在眼眶肿瘤诊断中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MRI新技术在眼眶肿瘤诊断中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 动态增强MRI检查对眼眶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目的:运用动态增强技术的MRI检查,分析病变的强化特点,以提高对不同眼眶病变的认识,尤其是不同良性肿瘤的强化特点,以及良恶性肿瘤的强化特点的认识,进而提高MRI检查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全部病例共41例,均为单发病灶,均行MRI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1例,恶性肿瘤病变10例。磁共振系统为Siemens公司Magnetom Vision Plus 1.5T。采集线圈为头颅线圈。MR平扫包括:TSE序列的T1WI、T2WI横断面以及T1WI矢状和冠状面扫描。层厚4mm。增强检查,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0-2.5mL/秒的速度于患者桡静脉处注射Gd-DTPA后,立即连续动态扫描7次。以观察造影剂的动态变化状况。对所测得平均及动态增强信号强度值(SI前、SI后),计算其强化率(E%)和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C)。有关的统计学分析和制图采用SPASS Ver10.0以及Powerpoint等软件分析。
结果 (1) 良恶性肿瘤第一分钟内平均强化率(E1%)比较:恶性肿瘤的第一分钟增强率>60%,而良性肿瘤的第一分钟强化率<60%,二者相差显著(P<0.05);(2) 良性肿瘤除脑膜瘤外,绝大多数强化为线型强化;(3) 恶性肿瘤和脑膜瘤为平台型强化。(4) 炎性假瘤和肉芽肿病变,主要表现为流出型。(5) 血管瘤有特殊的强化模式,表现为局部点状和小结节状强化,然后逐步向全肿瘤扩展。
结论:1) 动态增强的MRI检查,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意义。2) 对鉴别肿瘤和炎症也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3) 少数个别病种,如海绵状血管瘤有特殊的强化模式。
第二部分 眼眶病变的磁共振质子波谱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和类肿瘤病变的~1H-MRS特点.以及~1H-MRS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意
Page4
_二_..…~兰茎矍竺巡垫选塑竺些匕一一一一
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共40例,均为单发病灶,均行MRI和MRS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
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0例,包括:1)海绵状血管瘤12例:2)静脉性血
管瘤6例;3)泪腺多形性腺瘤4例;4)炎性{段瘤3例;5)神经纤维瘤2例;6)脑膜瘤
3例。恶性肿瘤病变10例,l)血管肉瘤2例;2)泪腺多形性腺癌2例;3)淋巴瘤2例;
4)粒细胞肉瘤1例;5)小细胞性恶性肿瘤1例;6)腺样囊性癌l例;7)嗅神经母细胞
瘤一例。磁共振波谱(’H一Rs)检测采用Siemens公司的Magnetom vision 1.ST超导型
磁共振检查仪,头颅线圈,用Svs一STEAM270序列测量。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平均
数、标准差的计算,数据用毛土S表示,将肿瘤与同侧额部正常脑组织数据相比,比较肿
瘤与同侧额部正常脑组织有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结果:1)主要化合物的化学位移位置相对固定。2)恶性肿瘤Cho、Cr曲线下积分面积值
提高,而良性肿瘤Cho、Cr曲线下积分面积值变化不明显,恶性肿瘤组Ch。/Cr比值明显高
于良性肿瘤组;3)良性肿瘤Lac、Ase表现为轻度上升模式,而恶性肿瘤Lac、Ace则表现
为明显上升模式。
结论:1)肿瘤和正常脑组织的波谱有区别。表现在Lac、Aoe的不同变化特征。2)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的MRS波峰有明显差异,表现为Cho,Cr峰值增高,尤其是Cho/Cr比值的增高,
此外Lac和Ace在恶性肿瘤增高明显,可能可作为区别肿瘤与非肿瘤的标志之一。
第三三部么夕目良眶病变磁共振波锐多盛夕析的店改石出习于乡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S波谱进行眼眶离体肿瘤分析的意义,并与他们的临床MRS波谱
进行了比较研究。
材料与方法全部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共积累标本12例。其中良性肿瘤7例,包括:海
绵状血管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鞘瘤1例。恶性肿瘤3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
瘤一例;此外,正常眼肌组织和视神经各一块。取材后,速放于一170℃液氮罐内储存。采
谓
用BRUKER AvANeE 400(SB)核磁共振谱仪,BRUKER标准腔,HR/MAS探头。测试结果,
采用SPASS软件分析,计算不同信号的波峰峰值,结果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1)临床肿瘤MRS测定值与离体MRS测定值比较结果示:在体肿瘤与离体肿瘤标
本测量具有可比性。说明临床IIJM卫S能较准确地用于眼眶肿瘤的分析,其测量结果可靠。
协良邓岭时吟的冲咚羊且吵协.件。和八咚’布和冲片,订岭帅喃均要高工自性肺喃。劝
比注衍汕侧、:一;、;‘、;一‘。、少、,一、t口一卜一卜一--··-「一…
4一3
处
Pages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连续的单峰,而非肿瘤病灶,均无此现象。
3、结论1)临床的MRS波谱检测与离体波谱检测一致性较好。2)恶性肿瘤的波谱与良
性肿瘤有明显区别。3)肿瘤波谱具有特殊的波谱形态。
|
|
|
|
1 |
赵瑞英;;眼眶肿瘤70例报告[J];医学科技;1985年02期 |
2 |
李洪维!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孙丰源,宋国祥;眼眶肿瘤致眼球突出952例[J];眼科新进展;2001年04期 |
3 |
文道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眼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前景[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4 |
许雪亮,王成业,刘双珍,向前;眼眶肿瘤手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J];眼科学报;2004年04期 |
5 |
吴天;儿童眼眶肿瘤[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年01期 |
6 |
石峙敏,金崇华;眼眶肿瘤209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1995年11期 |
7 |
倪逴,马小葵;1921例眼眶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类[J];眼科学报;1995年02期 |
8 |
孙丰源,宋国祥,田文芳,赵慧芬;432例眼眶肿瘤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10期 |
9 |
仲明,郑磊,柳林,彭亚军;眶内肿瘤手术74例效果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3年06期 |
10 |
肖利华;眼眶肿瘤治疗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3年09期 |
11 |
李秀伟;小儿眼眶肿瘤的细针抽吸[J];国际眼科学纵览;1989年04期 |
12 |
姜贵蓉;王大有;邓开鸿;庄章圃;;眼眶肿瘤的CT诊断[J];华西医学;1990年02期 |
13 |
韩萍,邱光淮;36例眼眶肿瘤的CT诊断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3期 |
14 |
卞征,梁慷,李一壮;23例眼眶肿瘤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1999年01期 |
15 |
王兴业;眼眶肿瘤误诊4例原因分析[J];现代医学;2002年01期 |
16 |
于进祥,雷志礼;异丙酚—异氟醚复合麻醉用于复杂眼眶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武警医学;2005年05期 |
17 |
宋国祥;眼眶肿瘤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6年01期 |
18 |
顾智全,陈月香,吴晓华;眼眶肿瘤免疫标记在眼手术中的作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9年03期 |
19 |
农美芬
,莫小春;眼眶肿瘤的高频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J];广西医学;2003年12期 |
20 |
陈娟,魏锐利,程金伟,蔡季平;恶性淋巴瘤双眼眶浸润一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