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CT灌注成像和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
【摘要】:通过胰腺 CT 灌注成像探讨了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
CT 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别;通过对胰腺癌、癌旁胰腺组织及慢性胰腺
炎病理标本的 MVD 和 VEGF 检测,了解胰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最
后讨论了胰腺癌 CT 灌注值与胰腺癌 MVD、VEGF 关系。
第一部分 CT 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灌注值及其它
灌注指标的差别,了解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 CT 灌注成像
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胰腺癌的患者 39 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12 例,
正常胰腺 8 例,以 4.0ml/s 的速度团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优维显 300)
50ml,注射造影剂后 8 秒,采用 Siemens Bodyperfusion 体部灌注成像
序列,对选定部位相邻两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扫描参数为:120kv,
35mAs,扫描时间与扫描周期均为 1.0s, X 线剂量为 90.3CTDIw。
动态增强扫描结束后追加造影剂40-50ml、 2ml/s 进行常规胰腺扫描。
扫描分为动脉期、胰腺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5s、45s。将动态增
强扫描的图像传至工作站 MV300,用 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
软件进行后处理,生成表示腹部器官血流的 256 色彩色灌注图,将各
图转入 ROI Evaluation 子菜单,分别选取两个感兴趣区,可于该图像
2
WP=6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右上角直接得到 ROI 的具体值,结果采用 One-way ANOVA LSD、
SNK 及 Dunnett’s C 统计学方法。
[结果]:多层螺旋 CT 多期扫描对胰腺疾病的诊断、胰腺癌的术
前分期、可切除性评价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BodyPerfusion 序
列动态扫描胰腺,可同时覆盖 2cm,充分体现了多层螺旋 CT 的优越
性。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病人所受辐射剂量的增加,图像质量与辐射
剂量间的矛盾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试验获得的胰腺癌与急性胰腺
炎、正常胰腺的血流量、血容量、强化峰值、MIP、累积值,经统计
分析,胰腺癌较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低,除强化峰值外,急性胰腺
炎和正常胰腺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灌注起始时间三组之间无统计学
差别;胰腺癌较急性胰腺炎灌注峰值时间长,与正常胰腺无差别;反
映了胰腺癌作为低血供且易坏死肿瘤,其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指标普遍
下降。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
但如果要定量分析,仍需测量灌注值。采用去卷积算法的 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 软 件 得 到 的 正 常 胰 腺 灌 注 值 为
84.11ml/min/100ml,较采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值低,进一步的原因尚待
探讨。
[结论] :与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的血流量、血容量、强化峰
值、MI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胰腺癌普遍下降;彩色灌注图直观、
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
3
WP=7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第二部分 胰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标本中的 MVD
及 VEGF,了解胰腺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合术前患者胰腺 CT 灌
注成像测得的灌注值,探讨功能性 CT 成像在胰腺癌血管生成评价中
的应用可能性。
[材料和方法]:胰腺癌标本 26 例,慢性胰腺炎标本 7 例,癌旁胰
腺组织采用胰腺癌标本中无肿瘤浸润的组织。MVD 检测在 200 倍显
微镜下计数 5 个视野最高数目的微血管,以其平均数表示。血管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阳性判断标准为 VEGF 染色强度与
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统计分析采用 T 检验和二元变量相关分
析法。
[结果]:MVD 及 VEGF 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癌旁胰腺组织
中均有表达。胰腺癌组织的 MVD 及 VEGF 表达均高于慢性胰腺炎及
癌旁胰腺组织,统计学上有意义。26 例胰腺癌组织 MVD 及 VEGF
值,经采用参数相关分析 Spearman 法和非参数相关 Pearson 法计算,
认为胰腺癌组织内 MVD 及 VEGF 统计学上有相关性。胰腺癌组织
CT 低灌注值与 MVD 及 VEGF 高表达,可能由于肿瘤内纤维成分过
多所致,并不说明肿瘤细胞占有血管的比例少于高强化肿瘤,胰腺癌
及其它低灌注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显微病理基础,仍需大量基础研究及
相关学科的发展进一步验证。
[结论]: MVD 及 VEGF 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癌旁胰腺组织中
均有表达;胰腺癌组织的 MVD 及 VEGF 表达均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
4
WP=8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旁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内 MVD 及 VEGF 统计学上有相关性;胰腺
癌 CT 灌注成像无法真实反映胰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
|
|
|
|
1 |
江现强;甲状腺癌相关的细胞因子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3年04期 |
2 |
王琦,徐荣天,徐克,王欣,卢涛,赵宇;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5期 |
3 |
李玉军,纪祥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胰腺癌增殖、凋亡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08期 |
4 |
陈天星,杨宣涛,陈建伟,杨慧;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
5 |
张东伟,杨维良;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
6 |
刘阁玲,齐凤英,田金莉,李伟娟,张慧芹,俞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E钙粘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5期 |
7 |
唐瑞峰,王曙霞,张风瑞,彭利,王顺祥,肖燕,张萌;白细胞介素-1α、6对胰腺癌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的调节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
8 |
刘进,薛新波;VEGF-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04年11期 |
9 |
高宝辉,谢丽微,祁旦巳,赵志光;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
10 |
刘进,薛新波;P53、VEGF和VEGF-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
11 |
刘欣,刘萍,王秀会;P~(53)和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2 |
王深明;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
13 |
刘丽华,郝国桢,王士杰,庞凤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荟萃;2004年23期 |
14 |
李红,孙晓冬,张荣君,郑锦花;VEGF在甲状腺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与DNA倍体、AgNOR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年05期 |
15 |
彭铁立,徐少勇,刘重贞,易建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6 |
车向明,许延发,王康,盛薇,贾建洛;早期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
17 |
李长生,吴小军,余昌平,李清泉;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
18 |
陈天星,杨慧,麻新梅;淋巴管生长因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J];云南医药;2004年06期 |
19 |
王晓蕾,陈锡美,方建萍,汤如勇;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20 |
耿承军;VEGF在脑肿瘤中的表达及MRI对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