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Graves病、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阮晔  
【摘要】:研究目的及实验设计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原因(约占90%)。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受到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甲状腺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60—80%。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以往对上述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需要用新的技术手段来阐明。 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 technology),又称cDNA微阵列技术(cDNA microarray technology),可同时检测成百上千个基因的表达。自从九十年代初美国Affymetrix公司Fodor等首先开展基因芯片技术以来,该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各个领域,进行的大规模基因表达已成为研究病理生理过程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但目前有关基因芯片技术研究Graves病及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机制的报道较少。应用该技术寻找上述疾病差异表达的基因,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并为诊断和治疗上述疾病提供新的策略。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GD、PTC相关基因,并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实验包括以下四部分:1)基因芯片筛选Graves病免疫相关基因;2)RT-PCR、免疫组织化学验证Graves病差异表达基因;3)基因芯片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4)RT-PCR、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基因。 本课题的主要方法和结果 第一部分、基因芯片筛选Graves病免疫相关基因 方法:收集Graves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例,均为女性,年龄41—46岁。术前经抗甲状腺药物准备达到症状控制,T3、T4正常,并加服复方碘溶液2周。诊断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正常对照3例,取自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2cm外正常甲状腺组织。所有组织离体后均快速液氮保存。将上述2组(GD组、对照组)甲状腺组织的总RNA提取后,分别逆转录成cDNA,掺入荧光标记,与型号为 鑫三矍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BiostarH一IC的人免疫相关芯片(含578条靶基因)杂交,经过洗片、信号检测、 微阵列图像分析、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二者间 基因表达的差异信息。结果:在进入研究的578条基因中,80条基因有差异表 达,其中表达增加的基因有31条(2.0倍以上),表达降低的基因有49条(0.5 倍以下),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粘附分子、补体、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l (ST/钉,1)、过氧化氢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其受体、Toll样受体、 原癌基因等许多方面。 第二部分、l石卜PCR、免疫组织化学验证GraveS病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收集GraveS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共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 例,年龄33一54岁。术前经抗甲状腺药物准备达到症状控制,T3、T4正常,并 加服复方碘溶液2周。13例正常对照组织取自甲状腺腺瘤瘤旁Zcm甲状腺组织。 诊断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所有组织离体后分为两份,一份快速液氮保存用于 RFPCR实验,设计并合成SJ谈Jl、BMP7、p一actin引物,抽提甲状腺组织总 RNA,RT-PCR半定量检测S工气Tl、BMP加RNA表达量;另一份于10%的中性 甲醛溶液中固定,行S工Al,1、BMP7免疫组化染色,AxioskopZ plus显微镜及图 像分析系统分析S丁沪门,1、BMP7蛋白显色强度,计算阳性率、强阳性率。结果: IU卜PCR实验显示51人Tl的表达水平在GD组均高于对照组,而BMP7表达水平 在GD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与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吻合。免疫组化显示GD组 甲状腺组织滤泡增生,滤泡大小不等。STAfl大量沉积在GD甲状腺滤泡细胞 胞浆中,呈棕黄色,而正常对照组未见STATI的表达。与之相反BMP7仅在正 常对照组中有表达,棕黄色阳性染色物也位于胞浆。其表达的阳性率及强阳性 率经统计学分析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部分、基因芯片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 方法:3例PTC组织,男性1名,女性2名,年龄35一43岁。经病理证实 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正常对照取自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 Zcm外正常甲状腺组织。所有组织离体后均快速液氮保存。将上述2组(PTC 组、对照组)甲状腺组织的总RNA提取后,分别逆转录成cDNA,掺入荧光标 记,与型号为BiostarH一I的人基因表达谱芯片(含1 152条靶基因)杂交,经过 信号扫描,微阵列图像分析,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得到二者间基因表达的差 异信息。结果:在进入研究的1152条基因中,65条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表达 鑫茎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义摘要 增加的基因有48条(2.0倍以上),表达降低的基因有17条(0.5倍以下),涉 及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l(TIMPI)、 蛋白激酶、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转化生长因子日受体I(TGF p Rl)、细胞信号 转导、细胞周期、ras相关蛋白基因、人血红蛋白基因、人白细胞抗原基因等。 第四部分、RpPCR、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收集PT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共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 龄33一60岁。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仅1例女性患者发现有颈部淋巴 结转移,无远处转移。11例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松全,方静;抗甲状腺药物短疗程与常规疗程治疗Graves病的费用—效果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2期
2 吕雪峰,明慧,翟迎久,黄海泉;他巴唑与强的松合用对Graves病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0年04期
3 刘芳,余江毅;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伴肝功能损害64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4 李万根 ,麦坤仪 ,庄万江;Graves病治疗后敏感TSH基础值与TRH兴奋值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5 刘忠民,马孝泉,叶飞,丁建仁;Graves病患者血清SOD活性改变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5年06期
6 楼定华,徐启彬;彩色多普勒对Graves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年07期
7 罗敏,白耀,吴从愿;第一届全国甲状腺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年01期
8 王颜刚,于宏伟,闫胜利,苗志敏,王伟,王桂兰;白细胞介素6在Graves病的发病及骨代谢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6年01期
9 杨立勇,林经安,林应锵,包幼迪;PCR检测Graves病患者HLADR1-DRB1基因[J];医学综述;1997年09期
10 董希忠 ,施东向;Graves病患者眼眶CT定量[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年06期
11 余江毅;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合并蛋白尿4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12 牛丽君,郜玉珍;GRAVES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5期
13 蔡玮,薛元明,曹伟;Graves病患者血清中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变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9期
14 皇甫建林,陆志强;甲状腺素片对药物治疗Graves病复发率的临床研究[J];交通医学;2003年06期
15 金四丽,陈绍仁;Graves病患者血清sCTLA-4测定及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16 翟会侠,冯涛;Graves病的围手术期治疗新进展[J];中原医刊;2003年24期
17 伍荣达;60岁以上Graves病临床特点与诊断思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年02期
18 黄卫彤,黄玮,常正义,韦莹慧,黄燕,王民登,黄东宁;桂西南地区409例Graves病与尿碘关系的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9 吴开木;环孢霉素治疗Graves病并重度突眼一例报告[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9年02期
20 魏松全,承永明,彭应芳,潘晓平,梁正路,李进前,王全林,先卢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预后的预测[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大望;周素彬;;Graves病患者骨密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晓莉;张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Graves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3 狄镇海;王晓川;柳龙图;王秀华;王祖彬;;Graves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冯琨;杨玉芝;李贤厚;;Graves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田竹芳;雒文田;吴晓燕;王琛;徐利;姚丽丽;吕晓红;朱本章;;MHC-Ⅱ类分子对Graves病发病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孟凤苓;南国珍;苏胜偶;张会丰;赵志弘;;Graves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动态监测[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高政南;宋光华;王颖;;碘盐对Graves病及治疗方法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吕雪峰;黄海泉;明慧;翟迎久;蔡善武;高继兵;;Graves病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卢丹;石琳琳;;Graves病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变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邓莉;王德全;陈丽;唐宽晓;;Graves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它自身抗体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瑾;Graves病肝功能损害的动物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康东红;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血钾倾向患者肾小管1α羟化酶损害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3 施佩珍;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大鼠细胞因子网络紊乱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4 陶冬青;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大鼠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失衡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5 陈蕾;共刺激分子在Graves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D];苏州大学;2004年
6 钟霞;VEGF、IGF-1、bFGF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内血管形成及甲状腺体积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阮晔;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Graves病、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杨平;清肝泻火方对Graves病大鼠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9 张洁;伴有慢性胃炎或腹泻的Graves病甲亢患者胃肠道组织中TSH-β和其受体以及TRH受体的基因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10 金迎;中国汉族Graves病的全基因组扫描基因定位研究及家系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维岩;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Graves病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郝丛莉;舒肝清热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郭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关联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袁放;Graves病患者凋亡抑制因子sFas、Bcl-2和调节因子IL-1β的初步研究及PTU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2年
5 王兴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Graves病3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丁和远;他巴唑致Graves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升高附一例报道[D];浙江大学;2005年
7 朴艺兰;朝、汉民族Graves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尿碘水平的观察[D];延边大学;2003年
8 李盈;细胞间粘附因子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余永忠;Graves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10 张家成;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 s病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钟惠菊;治疗甲亢三注意[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白晓林;吸烟可诱发多种甲状腺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王小衡;青春少女胃口大开小心甲亢[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刘永宁 马淑平;甲亢诊断还需做吸131碘试验吗[N];健康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