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 Ligand基因修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抑制GVHD反应和机理
【摘要】:FasL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抑制 GVHD 反应和机理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是
治疗恶性血液疾病、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一种有
效方法,不幸的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仍然是
其主要的并发症,并且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限制了alloBMT的应用
和发展。供体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主要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导致
了GVHD的发生。尽管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GVHD,但至
今仍然没有一种方法令人满意。在移植前去除移植物中T淋巴细胞虽然可以有
效防止GVHD发生,但肿瘤复发和感染的几率却大大增加,移植物成活的几率
也因T细胞的减少而降低,因此并没有降低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一些临床和实
验 研 究 已 经 表 明 引 起 GVHD 和 移 植 物 抗 白 血 病 作 用 ( Graft Versus
Leukocythemia,GVL)的T细胞具有异质性,并且可以分离。体外也可以扩增
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T淋巴细胞,体内应用能够介导GVL作用而不会导致
GVHD的发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目前
发现只有它可以激活初始型T细胞,也是触发GVHD关键细胞。基因修饰的DC
可以用来人工调控免疫反应,比如IL-10和TGF等基因修饰的DC可以使其具有
诱导耐受的潜能,而肿瘤抗原基因修饰的DC则可以作为肿瘤疫苗激发抗肿瘤
免疫。
Fas ligand(FasL),是TNF超家族II型膜蛋白,与受体Fas结合可以诱导表达
Fas的细胞凋亡。Fas/FasL途径的凋亡在免疫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
外周T细胞增殖平衡;参与T细胞胸腺阴性选择作用;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一种
重要杀伤机制;在眼、睾丸等免疫豁免部位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
明一部分脾源性和髓源性DC可表达FasL,并能诱导活化的CD4+T细胞凋亡。
Wei等模拟这种生理机制用转染FasL基因的DC(FasL-DC)成功诱导了特异性
同种异基因低反应性,并延长了小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基于以上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用受体来源的DC(因为GVHD关键的第一
2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WP=7
Fas Ligand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抑制 GVHD 反应和机理
步是受体抗原提呈细胞呈递抗原给供体T淋巴细胞),转染FasL基因后体外与
供体骨髓移植物混合培养,有希望能够选择性清除引起GVHD反应的T淋巴细
胞,而保留抗肿瘤、抗感染的淋巴细胞。本研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eukocyte Reaction ,MLR ) 和 小 鼠 GVHD 模 型 ( C57BL/6
BALB/c ,
H-2b H-2d)等实验证明了这一点,FasL-DC成功诱导了特异性同种异基因
低反应性,有效抑制了GVHD的发生。
基因转染后流式检测 DC 高表达 FasL;通过凋亡分析,没有发现明显的
DC 凋亡;对基因转染前后 CD80(B7-1)、CD86(B7-2)、MHCⅡ等表型
进行分析,没有发现明显改变;BALB/c 小鼠 FasL-DC 与异基因 C57BL/6 小
鼠脾 T 淋巴细胞共培养 48 小时后,通过流式可检测到明显 T 细胞凋亡,而
LacZ-DC、Day-7-DC 处理的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凋亡。这些说明 FasL 基因转
染后没有改变 DC 原有活性和基本功能,作为本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具有可
使用性,表达的 FasL 具有良好的活性,可有效诱导反应性 T 淋巴细胞凋亡。
通过[3H]-TdR 掺入法检测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表明,经 FasL-DC 预
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但在与无关第三者(C3H)
细胞共培养时,仍显示出强的增殖能力,说明 FasL 基因修饰的 DC 不但能诱
导低反应性,而且具有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 T 细胞是 GVHD 最主要效应细
胞,抑制这部分细胞的产生可有效抑制 GVHD 发生。体外用受体细胞刺激供
体淋巴细胞可诱导产生这种效应细胞,但是用FasL-DC预处理供体淋巴细胞,
可有效抑制这种效应细胞的产生;同样,这种抑制是特异性的,因为 FasL-DC
预处理供体淋巴细胞仍可产生针对第三方(C3H)的细胞毒性。因为是特异
性抑制因此它也保留了抗肿瘤抗感染的功能。
与体外结果一致,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在接受供体骨髓细胞移植后,
不管是未治疗组还是Lacz-DC治疗组,在两周后均出现了明显的GVHD症状:
脱毛,腹泻,弓背体位,体重持续下降,活动能力差等,GVHD 评分 10 分
左右。而 FasL-DC 治疗组仅出现轻微的毛乱,活性稍降低等,体重下降三周
后又重新增加,所有症状在两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GVHD 评分在 4 分左右。
FasL-DC 治疗组三个月生存率在 80%以上,而对照组生存期没有超 30 天,
在具有 GVHD 表现受体鼠可以观察到小肠绒毛断裂,基底腺破坏,基底层淋
3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WP=8
Fas Ligand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抑制 GVHD 反应和机理
巴细胞浸润;皮肤表皮和真皮分离,基底层淋巴细胞浸润;肝脏汇管区淋巴
细胞浸润,小胆管破坏等。而 FasL-DC 治疗组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嵌合体分析可见三周时各组均有供体细胞嵌合;三个月时治疗组仍然保持比
较高的嵌合,但对照组在三周后都已死亡。说明治疗组?
|
|
|
|
1 |
S.Gerull,T.Luft,M.Scheuer,M.Kornacker,H.J.Gebest,S.Schonland,J.Perz,A.D.Ho;血液恶性肿瘤异源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GvHD的疗效(英文)[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4年01期 |
2 |
张占英!215007,诸雪珍,张澜生!215007,朱寿彭!215007;脐血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低发生机理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年04期 |
3 |
潘兴华,王春燕,段连宁,郭坤元;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C分子结构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4 |
王静波,任汉云,李丹,孙倩,陆道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TNF-α基因多态性在GVHD中的频率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年02期 |
5 |
周芳,章卫平;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及GVL的临床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2004年03期 |
6 |
孙玉英,孔繁华,奚永志,屠敏,刘楠;HLA-DRα*0101、DRβ1*04051和DRβ1*07011的分子克隆、测序及空间结构模建[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
7 |
杨安西;浅谈血液辐照机[J];医疗设备信息;2002年06期 |
8 |
何静;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GVHD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6期 |
9 |
魏亚明,达万明,欧剑锋;102例临床移植供受者HLA分型的回顾分析[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0 |
陆志刚,田兆嵩;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03期 |
11 |
张立成,郭坤元,王燕,赵书平,于丽华,李江琪;TJU103联合CTLA4-Ig对T细胞表型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免疫学;2004年02期 |
12 |
马恩普,韩颖;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GVHD比骨髓移植更严重吗?[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8年03期 |
13 |
Vassallo C.,Brazzelli V.
,Alessandrino P.E.
,牛新武;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外观正常皮肤的组织学异常变化[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
14 |
侯乐志;芮清龙;王怀明;唐天华;张玉昆;任海泉;马庆恒;;辐射小鼠GVHD中肺部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6年03期 |
15 |
徐冰;非免疫抑制法治疗小鼠GvHD取得成功[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4期 |
16 |
唐天友;辛勇;周凤娟;章龙珍;;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对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
17 |
韩红星,孔繁华,奚永志,孙玉英,任素萍,金荔,胡志东;利用供受体HLA三维结构差异快速预测GVHD[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3期 |
18 |
闫蓓;达万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与GVHD的关联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2期 |
19 |
刘传芳,彭军,唐天华,张玉昆,张春青,任海全,董强,姜枫勤,丛亚琴,张锑,徐从高,姜国胜;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2年02期 |
20 |
韩梅;王冠军;;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对CD4~+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