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研究

岳小强  
【摘要】:目的:初步实现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总结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特征,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的某些联系。方法:对光照环境和相机设定进行优选;探索不同的图像分割、专家诊舌经验总结和模式识别的方法。归纳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及形成机理。结果:选择D50标准光源和自定义白平衡,用肤色模型结合GVF snake模型进行图像分割,Delphi评价集中专家经验,使用有序动态网格和BP网络完成了舌色的模式识别;紫类舌是肝癌患者的重要舌色特征,异常舌色对肝癌临床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作用,其形成与局部微循环异常、年龄、肝硬化病理及病情进展等有关。结论:初步完成了舌色的模式识别模型,并基于临床总结了肝癌的舌色特征,对其形成和临床意义得出了初步结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惠芳;张玉平;马居里;王亚林;;对中医舌诊现代研究的几点思考[J];陕西中医;2006年08期
2 张红月;刘文兰;郭丽娃;王文娟;冯京帅;于雪莲;王圆圆;王亮;;望舌手段在教学中的改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0期
3 张伯礼;;中医舌诊客观化系列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壮健;;《中医舌诊史话》评介[J];江苏中医药;1986年01期
5 ;中医舌诊自动化[J];江苏中医药;1991年06期
6 ;中医舌诊学──中医内科辨证论治舌鉴[J];中国电子出版;2000年02期
7 于秀珍,雷学勤,牟玉霞,郭辉;90例神经症中医舌诊临床对照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8 王盛花;李方玲;梁嵘;王召平;吴金飞;陈松鹤;李燕;;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舌象特征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9 华有德;郑景田;燕金寿;郭安贞;;中医舌诊的辨色客观指标研究——一组标准色列的配制与初步应用[J];贵州医药;1978年Z1期
10 ;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中医视听教材目录[J];中国医刊;1992年04期
11 张志德,王凤文,刘岩;血液流变学检测与中医舌诊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循环;1994年02期
12 王秀兰,杨长龙;200例高血压患者甲皱微循环与中医舌诊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中医;1995年01期
13 ;中医舌诊诊断食管(贲门)癌的初步探讨[J];天津医药;1977年10期
14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3期
15 邵加,程志清;中医舌诊CAI多媒体课件的研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9年02期
16 严文娟;赵静;林凌;宋俊生;商铁成;李刚;;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17 诸凯,马一太,李艳,魏璠,张伯礼,高秀梅,王怡;中医舌诊中的生物传热问题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18 张岚;;从古代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看中医舌诊的特殊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7期
19 张淑萍;靳国印;李旺;;中医舌诊的现代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20 康医师;;中医舌诊及其临床辨证意义——兼答安庆市读者田万珍的咨询[J];开心老年;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令晓明;;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严文娟;张晶;赵静;林凌;李刚;;基于光谱法在中医舌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平;葛欣;;中医舌诊在烧伤防治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李刚;李家星;林凌;;中医舌诊客观化及疾病快速筛查的新思路[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恒鸿;陈玉升;李科宏;吴志益;;中医舌诊分区之探讨[A];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晶;赵静;李家星;严文娟;李刚;林凌;;基于光谱法的中医舌诊度量化[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群;王静;路艳;余丽娟;;中医舌诊的现代研究概况[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少敏;;中医舌诊理论凝聚了历代医家的心血结晶[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吴劲松;张宏志;李乃民;张大鹏;王宽全;林晓东;王淑英;黄勃;张宏;;舌象采集设备选择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10 严惠芳;张玉平;马居里;王亚林;;对中医舌诊现代研究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小强;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吴祖春;舌诊客观化研究中舌象图片采集方法与应用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陈松鹤;数字舌图的舌色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杜建强;基于图像分析的中医舌象分割与识别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罗大中;数字舌图舌色标准化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艳;基于中医舌诊理论的人舌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黄勃;舌面图像特征分析与证候辅助诊断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黄勃;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与分类[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杨朝辉;计算机舌诊中裂纹舌图像的诊断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珍;口洁漱对湿热证患者口腔病证及舌象光谱学表现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申宁;中医舌诊中舌色、苔色自动分类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芦航东;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3 姚建富;舌诊客观化中若干图像分析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晶;基于光谱法的中医舌诊客观化[D];天津大学;2010年
5 户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医健康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高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中医舌象诊断系统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白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刘宇博;舌体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高昂;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及证舌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10 何坚;基于组织光学方法的生物体导热系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北海;中医舌诊有了分析仪[N];健康报;2001年
2 ;中医舌诊研究取得进展[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3 诸凯;魏王番;热科学理论解析中医舌诊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范道长 山东东明中医院;舌红无苔未必是阳虚津亏[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杨波;舌苔不要轻易刮[N];健康时报;2005年
6 仁伟;观舌知病[N];健康报;2004年
7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李佩文 贾立群;中医药在肿瘤临床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林赐文;两岸中医药科研平台在厦启动[N];厦门日报;2010年
9 李桂英;张伯礼:追求中医药现代化[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马骏;天津中医学院科技兴院结硕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