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实现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总结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特征,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的某些联系。方法:对光照环境和相机设定进行优选;探索不同的图像分割、专家诊舌经验总结和模式识别的方法。归纳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及形成机理。结果:选择D50标准光源和自定义白平衡,用肤色模型结合GVF snake模型进行图像分割,Delphi评价集中专家经验,使用有序动态网格和BP网络完成了舌色的模式识别;紫类舌是肝癌患者的重要舌色特征,异常舌色对肝癌临床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作用,其形成与局部微循环异常、年龄、肝硬化病理及病情进展等有关。结论:初步完成了舌色的模式识别模型,并基于临床总结了肝癌的舌色特征,对其形成和临床意义得出了初步结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
|
1 |
严惠芳;张玉平;马居里;王亚林;;对中医舌诊现代研究的几点思考[J];陕西中医;2006年08期 |
2 |
张红月;刘文兰;郭丽娃;王文娟;冯京帅;于雪莲;王圆圆;王亮;;望舌手段在教学中的改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0期 |
3 |
张伯礼;;中医舌诊客观化系列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4 |
壮健;;《中医舌诊史话》评介[J];江苏中医药;1986年01期 |
5 |
;中医舌诊自动化[J];江苏中医药;1991年06期 |
6 |
;中医舌诊学──中医内科辨证论治舌鉴[J];中国电子出版;2000年02期 |
7 |
于秀珍,雷学勤,牟玉霞,郭辉;90例神经症中医舌诊临床对照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
8 |
王盛花;李方玲;梁嵘;王召平;吴金飞;陈松鹤;李燕;;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舌象特征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
9 |
华有德;郑景田;燕金寿;郭安贞;;中医舌诊的辨色客观指标研究——一组标准色列的配制与初步应用[J];贵州医药;1978年Z1期 |
10 |
;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中医视听教材目录[J];中国医刊;1992年04期 |
11 |
张志德,王凤文,刘岩;血液流变学检测与中医舌诊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循环;1994年02期 |
12 |
王秀兰,杨长龙;200例高血压患者甲皱微循环与中医舌诊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中医;1995年01期 |
13 |
;中医舌诊诊断食管(贲门)癌的初步探讨[J];天津医药;1977年10期 |
14 |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3期 |
15 |
邵加,程志清;中医舌诊CAI多媒体课件的研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9年02期 |
16 |
严文娟;赵静;林凌;宋俊生;商铁成;李刚;;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
17 |
诸凯,马一太,李艳,魏璠,张伯礼,高秀梅,王怡;中医舌诊中的生物传热问题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
18 |
张岚;;从古代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看中医舌诊的特殊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7期 |
19 |
张淑萍;靳国印;李旺;;中医舌诊的现代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
20 |
康医师;;中医舌诊及其临床辨证意义——兼答安庆市读者田万珍的咨询[J];开心老年;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