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44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摘要】:我国不良反应监测起步于80年代,经过20几年的发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作为一种监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各国药品监督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评价上市后药物、确保药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ADR事件不断发生,如2000年的PPA事件、2001年拜斯停事件、2002年乙双吗啉事件、2003年龙胆泻肝丸、排毒养颜胶囊事件、2004年息斯敏事件等,充分说明了ADR具有“常发生、难预测、危害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ADR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费用越来越敏感,开始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发病率、死亡率、费用等方面对卫生资源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较系统地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4491份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对报告资料中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上报人员身份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考察其与ADR呈报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对其中2277例造成皮肤及附属器损害的报告进行汇总分析,考察该类ADR的各种临床表现类型、相关药物以及影响因素;并筛选出234例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及其复方制剂导致皮肤及附属器损害的资料,对该类ADR药物治疗方案及其费用进行分析评价,以探讨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的方案优化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同时对不良反应报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 44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一、目的
对4491份ADR报告从年龄与ADR、性别与ADR、给药途径与ADR、上报人员与ADR、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491份报告进行研究。应用Access 2003及Excel 2003对数掘进行汇总、筛选。
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