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摘要】: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正常人胸主动脉和胸主动脉夹层(TAD)血液脉动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探讨胸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液动力学的关系,为阐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CTA和MRA获取的图像,采用3D—Doctor软件重建动脉血管、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术后和降主动脉瘤的三维模型。(2)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血液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正常人的胸主动脉内血液脉动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可视化分析。(3)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血液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内血液脉动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可视化分析。结果(1)建立了解剖真实的人体正常主动脉系统、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夹层术后管腔表面的几何模型,它们在几何上完全忠实于真实的解剖结构。(2)计算获得了正常人的胸主动脉内血液流动在心动周期不同时刻的壁面压力、壁面剪应力、速度和流线分布。(3)计算获得了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内血液流动在心动周期不同时刻的壁面压力、壁面剪应力、速度、流线、真、假腔压力以及假腔出入口壁面压力的分布情况。结论 (1)获得了仿真的个体化三维主动脉、TAD、TAD术后和降主动脉瘤的三维模型。(2)血管壁面压力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有关,而血管壁面的剪应力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3)血液动力学因素与TAD的发展关系密切。
|
|
|
|
1 |
于生才;;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早期监护及处置[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03期 |
2 |
董杰;刘燕;赖凤娟;;33例带膜支架在胸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6期 |
3 |
侯乐伟;廖明芳;翁剑锋;杨琳;邹思力;景在平;;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人胸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
4 |
周俊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快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5 |
张锋;;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操作方法及价值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
6 |
张伟英,刘文静,樊美珍,邱文娟;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早期监护及处置[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
7 |
顾明标;胸片在早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4年12期 |
8 |
杜波,王少渠,王立真,孙卫东,张峰,王风珍;经食道多平面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诊断方法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
9 |
高宏健
,王晓云;CT诊断胸主动脉夹层2例报告[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7期 |
10 |
郗二平;朱健;朱水波;;胸主动脉夹层中炎症及重塑的研究现状[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6期 |
11 |
沈华春;郭建荣;;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麻醉处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8期 |
12 |
郑小燕;;23例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8年06期 |
13 |
贺宝臣;张院军;张爱民;马立国;刘利鹏;张健;;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7期 |
14 |
李斌;周琴;邓尚新;汪泳;;胸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致食管瘘并出血1例报道[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年08期 |
15 |
蒋红波;杨瑞;代立梅;;胸主动脉夹层破裂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6年08期 |
16 |
申林娜;王家平;朱榆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
17 |
杨琳;廖明芳;邹思力;侯乐伟;翁剑锋;季欣然;黄娟;刘德鼎;刘延玲;景在平;;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人胸主动脉夹层的表达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3期 |
18 |
廖明芳,景在平;胸主动脉夹层病因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
19 |
颜素岚,杨宇;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胸主动脉夹层1例[J];疑难病杂志;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