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致癌相关蛋白质筛选及其表达研究
【摘要】:电离辐射引发的肿瘤是最严重的辐射远后效应之一。随着核能在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辐射致癌机理的研究日趋重要。目前辐射致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机理仍不明确,缺少令人信服的共识。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的分子和活性蛋白牵涉其中,仅仅对单个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到的多是孤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深刻和全面的了解肿瘤的发生机理。因此对正常细胞与辐射诱导恶变细胞间差异蛋白表达谱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差异蛋白表达谱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辐射致癌相关蛋白在辐射诱导癌变不同阶段表达变化情况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辐射致癌机理的理解和阐释。
本课题以辐射致癌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及生物质谱技术,分析研究辐射致癌的蛋白质改变谱,选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部分蛋白质,利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这些蛋白质在辐射致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寻找在辐射致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研究内容和方法:
建立辐射致癌细胞模型:选取SV40病毒转染的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利用γ射线分3次进行照射诱导癌变,总剂量22Gy。细胞恶性程度利用裸鼠致瘤实验进行鉴定。
筛选辐射致癌差异蛋白表达谱:利用2-D凝胶电泳技术对正常BEAS-2B细胞和辐射诱导癌变细胞的总蛋白进行电泳分离。ImageMaster Platinum5.0图形分析软件对凝胶图谱进行分析,筛选出正常细胞与癌变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质点。选取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点,利用MALDI-TOF MS对蛋白点进行肽指纹谱(PMF)鉴定。
部分蛋白在辐射致癌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情况:从正常细胞与癌变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谱中选取ENO1(α-enolase)、GPX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Dyrk2(dual-specificity tyrosine-(Y)一phosphorylation regulated kinase 2)、Prx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