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GO-B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差异表达的研究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导致斑块形成和管壁狭窄,妨碍相应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R.Ross提出了著名的炎症损伤反应学说,认为AS的发病过程是一种慢性的炎症反应过程。
AS早期常见的表现为内皮细胞损伤或剥脱,内膜通透性增加,少量血浆脂质向内皮下入侵,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并进入内膜形成泡沫样细胞,随后由于脂质入侵增多发展成为AS斑块。因此内皮细胞损伤是AS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在AS早期的病理改变过程中,沉积在AS斑块上的脂质来源于血浆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壁内和AS损伤处的所有主要细胞都能氧化LDL,产生氧化型LDL。但AS早期阶段内皮细胞对LDL的轻度氧化可能是至关重要的。NOGO是一种跨膜的功能蛋白,主要有3个亚型(NOGO-A、B、C)。近年来大量的研究集中于NOGO-A的生物学作用、受体以及对神经轴突的生长和再生的抑制作用。NOGO-B存在组织较广泛,特别是在血管系统中高表达,已有报道NOGO-B抑制血管损伤后再生。本研究采用ox-LDL的主要成分溶血磷脂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刺激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AS早期病理改变,检测离体状态下NOGO-B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并在成功建立AS的病理模型上,深入研究NOGO-B在大鼠AS过程中斑块区与非斑块区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
AS广泛存在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人血管系统,危害极大。本研究选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主动脉组织,进一步探讨NOGO-B在AS斑块中的表达,以期寻找AS病变防治的新靶点。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主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一.采用LPC刺激H5V细胞系检测NOGO-B表达
1.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发现正常状态下H5V内皮细胞中在蛋白水平只存在NOGO-B1的表达而无NOGO-B2表达,但是二者在mRNA水平均有表达。
|
|
|
|
1 |
陆江;;人从小到老喝小分子水好[J];现代养生;2006年04期 |
2 |
李建平;马为;刘兆平;张岩;蒋婕;霍勇;;“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干预研究”的课题设计[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
3 |
顾洪丰;孙慧;杨永宗;;慢性应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TLR4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07期 |
4 |
赵海潞,韦立新,游联壁;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际免疫学杂志;1992年03期 |
5 |
秦玲,张淑琴,张家颖;阿托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4期 |
6 |
熊康群;朱立光;;踝/臂血压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1期 |
7 |
施鸿毓;张红旗;孙爱军;姚康;黄榕翀;陆浩;王克强;邹云增;葛均波;;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在兔粥样动脉硬化病变中的分布[J];中国临床医学;2006年02期 |
8 |
吴楠;陈平圣;李静;范任华;刘凤;;丙基硫氧嘧啶不同摄入方式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1年02期 |
9 |
;国外新药概述(三) 七、降低血胆固醇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J];医药工业;1971年08期 |
10 |
鄂玲玲,周长满,冯士生;Nogo(N-18)在大鼠脑干及小脑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3年01期 |
11 |
Corti R.;Fuster V.;Fayad Z. A.;J. J. Badimon;李天霞;;比较辛伐他汀强化降脂和常规降脂方法对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一项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12期 |
12 |
周珊珊;郑杨;;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
13 |
陈桂启;郑峰;;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机制及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4 |
田永凤;王佐;;酯酰-胆固醇酯酰转移酶亚型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命的化学;2008年01期 |
15 |
刘秀英;胡怡秀;;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6期 |
16 |
张焰;郑振声;马虹;伍贵富;;提高血流剪切应力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5期 |
17 |
刘爱军;;炎症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9期 |
18 |
任文华,黄桂秋,夏臻,徐也鲁;蒲黄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19 |
陈海峰,浦晓东;载脂蛋白J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6期 |
20 |
李家增;;炎症和动脉血栓形成[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