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军民;鲁保权;杨开舜;李铨;任云峰;吴中雄;张仲子;贾福;;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7期 |
2 |
于博,靳安民,吴广森,梁伦高,田京,张辉,闽少雄;可吸收颈椎融合器在山羊颈椎融合动物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1期 |
3 |
吴德升,林研,李增春,赵卫东,祝建光,李国风,席秉勇,徐根宝,王以进;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
4 |
张健;樊瑜波;;新型翼状颈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3期 |
5 |
郑燕平,刘新宇,李惠武,王洪彬,杜伟;PEEK Cage在颈椎外科中的初步应用体会[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
6 |
尹力;段小军;杨柳;戴刚;;实验性跟腱横断损伤2种缝合技术初始力学性能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1年10期 |
7 |
孙宇,潘胜发,陈仲强;矩形钛质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以及近期效果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
8 |
王性立,周建伟,王振林,陈维善;人类活体颈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的研制[J];实验力学;2003年01期 |
9 |
张雪松,王岩;颈椎椎体间界面融合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
10 |
罗鹏,李锋,李光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术式的中期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Z4期 |
11 |
顾宇彤,贾连顺,陈雄生,袁文,肖建如,汪军,崔淑芳,李小慧;帽式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02期 |
12 |
杨晓明;徐宏光;;腰骶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
13 |
王建华;夏虹;吴增晖;廖穗祥;尹庆水;;单枚椎间融合器并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J];临床骨科杂志;2007年02期 |
14 |
王良意,陈德玉,徐建伟,王新伟,郭永飞;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年03期 |
15 |
张健;樊瑜波;;一种翼状颈椎间融合器(ACIFC)与自体髂骨植入颈椎的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
16 |
张喜善;范锡海;张延明;韩瑛光;吕尧;李建民;;黄韧带退变早期的超微结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7期 |
17 |
郭强,郑继红,杜瑞光,史亚民;滑脱矫正固定器与椎间融合器治疗21例腰椎滑脱[J];华北国防医药;2001年02期 |
18 |
钱邦平,唐天驷,杨惠林,杨同其,蒋兴良,蔡建平,刘锦波,熊成东;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性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
19 |
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三种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即时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12期 |
20 |
师中奎;章萍;;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