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自护能力的研究
【摘要】:
目的:评估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的自我照护能力,探讨脊髓损伤病人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制订护理措施和护理补偿方案。
方法:采用定量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及质性研究(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的身体现状和生活质量,影响其自护能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对我国2001年至2006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我国现存的护理方法进行综合与总结。
结果:脊髓损伤病人受伤后自护能力极度下降,大多数病人需要在家庭成员(90%为配偶)的照护下完成基本生活活动,如清洁、进食、入厕等。脊髓损伤截瘫病人的自护能力受损伤节段、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状况、治疗条件、家庭与社会支持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存的护理方法能够基本满足病人的需求,但是在病人出院时中止,后续的康复治疗没有办法系统展开。经过观察与访谈,得到影响生活质量的六个主题:外观和功能的改变、情感的变化、自我效能的改变、自我照护的信念、家庭结构和分工的改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结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临床护士应该在病人院内治疗结束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今后一段时间可能遇到的护理问题,并进行预见和干预,将重点放在病人及直接照护者的教育上。以最大程度地增强病人的独立性,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