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赵义军  
【摘要】: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发病例约70万例,远处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50%的结直肠癌在疾病过程中发生肝脏转移,其中15%~25%在结直肠癌确立诊断时已存在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LM)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外科治疗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法,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疗效肯定而在临床受到重视。目前尚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肿瘤局部消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尽管外科治疗使部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长期存活,仍约7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其中约三分之一仅肝内复发,对于术后肝内复发的再次肝切除的疗效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也存在很多争议,如手术切缘的宽度,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手术时机等。本次研究对225例(1996.1~2004.4)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及肿瘤局部消融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总结20例术后复发再次肝切除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手术治疗的手术切缘问题以及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手术时机进行探讨,分析各种可能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预后因素,以期获得CLM外科治疗方面的初步经验,为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与微创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治疗与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肝切除术治疗组195例,微创治疗组30人,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两组均无1月内死亡病例。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4%,高于微创治疗组3.3%( P0.05)。手术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7%、49.9%和23.2%,微创治疗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21.4%和0%,手术组明显优于微创治疗组(P0.01),而两组1年生存率相仿(P0.05)。手术组1年无瘤生存率71.8%,微创治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6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平均住院22.2天,而微创治疗组平均住院15.9天,微创治疗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手术治疗近期疗效与微创治疗相仿,而远期疗效优于微创治疗组,有手术指征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拒绝手术或者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微创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替代治疗手段。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的再次肝切除 目的:探讨再次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肝内复发的疗效。方法:对本组19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复发153例,20例行再次肝切除,其他133例行非手术治疗,分析再次肝切除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再次肝切除手术死亡率为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与初次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肝切除组从第二次肝切除时间算起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44.7%和16.0%,与初次肝切除术后生存率相似(P0.05)。而133例复发行非手术治疗患者,从复发时间算起,无一例存活超过5年,再次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P0.05)。从第一次肝切除时间算起,接受再次肝切除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达到48.8%,明显优于仅接受一次肝切除的患者19.6%(P0.05)。若从原发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时间算起,接受再次肝切除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达到55.3%,明显优于仅接受一次肝切除的患者35.1%(P0.05)。结论:再次肝切除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能耐受手术者,首选再次肝切除治疗。 (三)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手术切缘宽度的探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手术切缘宽度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切缘宽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5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14例同时合并肝外转移未纳入本次研究。其余181例患者根据肝切除手术切缘的宽度不同分成四组,即A组:宽度2毫米;B组: 2毫米≤宽度5毫米;C组: 5毫米≤宽度10毫米;D组:宽度≥10毫米。分析不同手术切缘宽度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切缘病理检查均为阴性。A组70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9%、34.2%和15.7%;B组18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4%、60.6%和28.3%;C组30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59.1%和35.6%;D组63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7%、67.5%和28.2%;手术切缘宽度小于2毫米术后生存率明显小于其他三组(P0.05),手术切缘宽度大于2毫米的三组之间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治疗时,手术切缘宽度小于2毫米时预后较差,当手术切缘宽度超过2毫米时,手术切缘的宽度对预后的影响没有差别,建议手术切缘的宽度超过2毫米。 (四)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行同时手术治疗组47例,行异时手术治疗组27例,分析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同时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1%,与异时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手术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4%、42.4%和11.4%,异时手术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5%、50.4%和1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比较示同时手术组需输血量较多(P0.05)。结论: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行同时手术和异时手术术后生存率相似,手术风险无明显增加,对于能耐受手术者可一期行同时手术。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19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收集有可能影响预后的12个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入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8个因素对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肝转移瘤的大小、肝转移瘤数目、有无肝外转移、肝转移发生顺序、术前血清CEA水平、术中输血多少、肝转移瘤分化程度以及肝转移瘤有无包膜。通过多因素分析,肝转移瘤的大小、肝转移瘤数目、有无肝外转移、肝转移时间、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瘤有无包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临床预后因素可以用来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手术治疗的效果,但不能作为选择手术的指征或禁忌症,因为部分患者即使存在不利预后因素仍可长期存活,对于此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锋,吴孟超,陈汉;肝癌诊治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困难[J];中国肿瘤;2005年03期
2 李松林,沈海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年02期
3 陈斌;步向阳;葛忠;姜丰星;姜远辉;赵成健;胡义利;;联合肝切除治疗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9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年06期
4 张智坚,吴孟超;肝脏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J];癌症进展;2005年05期
5 赵宏志;秦鸣放;王庆;勾承月;李宁;;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年09期
6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灶行肝切除术的肝切缘[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年05期
7 陶连元;何小东;蔡磊;刘卫;武峤;张双民;;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8 秦鸣放;;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内镜联合微创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9 秦鸣放;赵宏志;王庆;勾承月;李宁;;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10 马龙滨;李文;李宾;何津;王新元;张大伟;李博;;腔镜超声引导下腹腔镜肝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2期
11 谭文翔;杨玉龙;;从胆道内镜的角度浅谈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年01期
12 邢雪,吴在德;现代外科切肝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文献综述)[J];国际外科学杂志;1990年05期
13 管文贤,李开宗,高志清,傅由池,窦科峰,赵清波;肝癌切除术中危险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4年05期
14 杨镇;预示肿瘤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指标[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4年04期
15 王劲;体外转流肝切除术[J];肝胆外科杂志;1996年01期
16 何生;良性肝病的肝切除术[J];临床外科杂志;1997年06期
17 赖佳明;梁力建;;肝切除相关的几个问题[J];腹部外科;2008年05期
18 钱岳荣;;Nd-YAG激光、CUSA及钝性解剖法作肝切除术的比较[J];国际骨科学杂志;1987年01期
19 MakuuhiM.;武治津;;四种切除肝右静脉和保留肝右下静脉的肝切除术的新方法[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7年04期
20 杨甲梅;;血管阻断下行肝切除术:142例手术处理和对肝缺血耐受性的观察总结[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学军;方孙杨;;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8例体会[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敏山;;小肝癌的微创治疗[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徐鲁白;周斌;王继生;胡海;蔡景理;许家镕;;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的意义[A];2006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法标;王爱东;何赛琴;冯仙菊;蔡柳新;方哲平;;内镜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附526例报告)[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淑媛;刘佩军;周宏斌;;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杨志新;周天敏;徐金富;戴江峰;;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合微创治疗的临床探讨[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凯滨;;肝癌介入微创治疗临床回顾[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汪国华;金光盛;肖卫;张金燕;姚华;丁奕健;席景燕;刘丽华;;龋病的微创治疗[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曾炳芳;;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A];第八届全国骨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5年
10 凌安生;朱芳来;;60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微创治疗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伯俊;P53和p16在喉癌及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王悦华;腹腔镜肝切除微创外科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徐军明;肝切除术中行肝脏隔离灌注区域化疗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涂蓉;肝CT图像分析的临床与计算机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文天夫;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与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的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D];四川大学;2006年
6 王海鹏;原发性肝癌分期方法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金山;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晏益核;肝门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的解剖基础与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朱兰;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10 李建平;早期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义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邰沁文;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何招才;肝细胞癌不同分期方法对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价值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吕龙;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衣云峰;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多元回归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立帜;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15例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伟;参麦注射液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李伟;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9 季必宏;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谢杭;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附341例报告)[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仲省;肿瘤微创疗法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煤炭总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 王洪武 教授;微创治疗可减轻肺癌患者痛苦[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3 冯静;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N];科技日报;2007年
4 姚琪远;微创治疗腹壁疝[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冯睿 朱奎;小切口 大用途[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武奕君 李晓娜;不开刀也能治疗晚期肺癌[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罗刚;颈椎病适合微创治疗吗[N];健康报;2008年
8 王俊 罗刚;追寻肺癌微创治疗的真谛[N];健康报;2007年
9 胥金章 段军军;第三军医大学微创治疗颈椎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林岸;为农民义诊的马晓燕[N];农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