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的实验研究

赵琳  
【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Nbbcd)对手术创面(深度达真皮深层)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了解Nbbcd结构和特征。制作动物感染创面模型为受试对象,Nbbcd为实验组、新霉素黄连素溶液抗菌纱布为对照组一、凡士林纱布为对照组二,观察其创面被覆后促进愈合、控制创面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Nbbcd质地柔软、光滑、湿润,可以根据创面部位和大小制作成各种形状;显微结构主要由细小的网状条索状纤维素组成;Nbbcd主要成份是细菌纤维素(BC),BC的纯度、含水率和吸水性均非常高。Nbbcd组比对照组一和二用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Nbbcd组用药后第5d、9d、13d及17d的细菌累计抑制率,较对照组一和二明显提高;Nbbcd对动物未见局部致敏和全身症状。结论:Nbbcd与其他敷料相比能更好的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安全性高,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敷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梅芳瑞,赵慧毅,周军海,张峡;高海拔对骨折愈合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1999年02期
2 刘宇虎,刘云岗;两种粘膜保护剂合并戒烟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陈永翀;紫花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临床疗效分析[J];华夏医学;2001年04期
4 钱雪,赵荣贤,税庆华,梁虹;玻璃酸钠促进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作用的机制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2年05期
5 郭立君,李校堃,许华,姚成灿;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年05期
6 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顾小曼,孙晓庆,李建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7期
7 刘剑毅,李世荣,毋巨龙,王珍祥,杨东运,曹川;表皮生长因子不同用药方法对供皮区治疗的作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8 张璇,舒慧芳,古彩茹,赵翠柳;国产水胶体敷料用于妇科手术后切口的临床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12期
9 纪光伟,吴远志,黄安,王旭,张利伟,刘光华,徐晖;高频电刀对胆系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10 孙炜,孙立华;骨折愈合与临床[J];淮海医药;1999年03期
11 王连军,石永刚,张岚,李惠翔,兰和发,樊锐太,张云汉,马长路;辐照对大鼠伤口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2 谷庆阳,高亚兵,杨红,崔雪梅,刘春杰,黄是是,高怀升;壳聚糖无纺布敷料对大鼠烧伤创面的促愈作用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13 刘慧琴;胶原蛋白海绵在创口愈合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J];九江医学;2001年04期
14 王丽姿;伤口愈合的相关营养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09期
15 纪光伟,吴远志,王旭,潘华雄,李娉,杜万英,祁志,黄安,张利伟,张丽,陈文,刘光华,徐晖,李佺,袁爱华,贺晓萍,梅国华;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7期
16 陈辉武 ,王劲武 ,汪晓罡 ,赵耀;腕舟骨腰部骨折的X线诊断(附46例报告)[J];西藏医药杂志;2002年S1期
17 葛乃航,朱云;贝复济对烧伤残余创面愈合作用的探讨[J];交通医学;2003年02期
18 邹平洲,张先龙,曾炳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年01期
19 吕刚,丁卫,金成壁,张俊声,刘建宇;高强度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实验性骨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0 司晓辉,金岩,杨连甲,朱萧玲;P21~(ras)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毅志;;烧伤创面感染的处理[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谭谦;马文熙;王磊;宁官森;周栩;兰省科;张雪靖;;十五年来烧伤创面感染常见菌和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于清;刘西贵;肖艳华;;烧伤创面感染的细菌学调查及药敏实验[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齐涵;于跃林;马忠良;王占明;何亦祥;;应用IBS生态制剂防治147例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5 沈彬;裴福兴;黄富国;屠重棋;王兰兰;吕晓菊;易敏;张晖;;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临床研究[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张金梅;杨青;卢珊红;;门诊换药室烧伤创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A];全国第三届造口、伤口、尿失禁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周学萍;王淑君;;1例糖尿病患者大面积烧伤后的护理体会[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方林;赵延敏;程孟乾;;湿润烧伤膏使用不正确导致烧伤创面感染分析[A];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9 黄晓桦;荣新洲;刘志强;苏元明;李庆辉;;烧伤创面慎用MEBO[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于长江;尹学琼;吉立;雍国新;林强;;羧甲基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溶液性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兰哈斯;中空活性炭纤维—纳米银复合敷料的研制及初步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赵晓霞;细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付丽娜;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皮肤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和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杨加志;细菌纤维素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贾卉;应用胶原—壳聚糖和细菌纤维素为支架构建角膜基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颜志勇;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7 韦东滨;金属材料内部裂纹愈合规律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1年
8 宋金瓯;汽车催化器非稳态数学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9 周伶俐;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发酵及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黄玮;TRPV1在心肌梗死后的炎症,愈合中的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于长江;细菌纤维素醚化反应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周浩;微生物合成细菌纤维素并运用于制备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思颖;产细菌纤维素深层发酵菌种选育及工艺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健健;载纳米银细菌纤维素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评价[D];东华大学;2012年
6 熊强;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及其产物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吴敏;水溶性多糖对生物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1年
8 陈欢;组织工程化细菌纤维素管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初步评价[D];海南大学;2012年
9 徐千;细菌纤维素纤维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10 闫小娟;新材料—细菌纤维素医用敷料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南虹;细菌纤维素凝胶面膜获专利优秀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肖金 田乃伟;烫伤不可信手用土法[N];广东科技报;2008年
3 曲云英;湿润烧伤膏控制创面感染的作用机理[N];健康报;2006年
4 胥晓琦;烫伤莫惊慌 处理要正确[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冲 通讯员 张献怀;火灾烧伤 正确救治[N];保健时报;2004年
6 ;败血症(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崔文成 成传安;用MEBO治疗深度烧伤[N];健康报;2005年
8 刘惠荣;MEBT治疗烧烫伤的临床分析[N];健康报;2006年
9 曲云英;减轻和控制创面的感染[N];健康报;2007年
10 广西柳钢医院 李世斌 张祖奇 黄真桂 李武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会阴部烧伤临床分析[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