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腹介质及作用时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异位灶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临床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以及不孕,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研究表明粘附(Adhesion)、侵袭(Aggression)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题立足于探讨腹腔镜对内异症病灶组织的影响,观察不同气腹介质、气腹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粘附(CD44v6、CD44、ICAM-1)、侵袭(MMP-2、TIMP-2)及血管生成(VEGF-A、ENS)的相关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构建
目的:评价两种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及雌性SD大鼠各10只,随机分组后,用苯甲酸雌二醇0.1ml/kg肌注使动物统一处于动情期,取自体子宫内膜缝合于两侧腹膜。未行造模术大鼠为对照组。4w后观察两种系大鼠造模组异位灶组织的粘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种系大鼠腹膜上均有异位病灶长成,Wistar大鼠模型异位灶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相对表达量的均值为3.32±0.18、4.444±0.11,MMP-2、VEGF-A相对表达量的均值为2.61±0.11、5.58±0.14,分别为对照组(1.00±0.04、1.00±0.02,1.00±0.07,1.00±0.04)的3.32倍、4.44倍、2.61倍、5.58倍(P0.05);TIMP-2、ENS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0.44±0.07、0.62±0.03,分别为对照组(1.00±0.03、1.00±0.03)的0.44倍和0.62倍(P0.05)。SD大鼠模型异位灶组织中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与Wistar大鼠模型相同。
结论:两种不同属种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均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中。
第二部分不同气腹介质、不同作用时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异位病灶侵袭、粘附和血管生成方面的影响
目的:评估不同气腹介质以及不同气腹作用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灶及血清中和粘附、侵袭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方法:成模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CO2气腹作用30min及1h组、N2气腹作用1h,无气腹干预为对照组,分别于气腹干预后1w、2w、4w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灶组织和血清中与粘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同第一部分)的相对表达量和浓度。
结果:CO2气腹作用1h术后1w,异位灶组织中CD44v6、ICAM-1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0.52±0.11、0.35±0.16,MMP-2、VEGF-A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0.67±0.18、0.52±0.10,为对照组(1.00±0.02、1.00±0.03、1.00±0.03、1.00±0.03)的0.52倍、0.35倍、0.67倍、0.52倍(P0.05),较CO2气腹作用30min组(0.79±0.13、0.79±0.08、0.67±0.18、0.75±0.21)低(P0.05);TIMP-2.ENS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1.60±0.10、1.80±0.12,为对照组(1.00±0.03、1.00±0.04)的1.6倍和1.8倍,较CO2气腹作用30min组(1.34±0.05、1.75±0.08)高(P0.05)。干预后2w、4w异位灶组织中相关指标基本回复至对照组水平。N2气腹作用1h术后1w,异位灶组织中CD44v6、ICAM-1、MMP-2、VEGF-A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0.52±0.10、0.50±0.13、0.67±0.20、0.59±0.19,分别为对照组的0.52倍、0.50倍、0.67倍、0.59倍(P0.05), TIMP-2、ENS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1.57±0.04、1.74±0.04,为对照组的1.57倍和1.74倍。干预后2w、4w异位灶组织中相关指标基本回复至对照组水平。
结论:1、CO2气腹和N2气腹介质对于异位病灶的粘附、侵袭和血管生成方面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产生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2、CO2气腹时间越长对各细胞因子抑制作用越强;3、气腹干预2周后各指标逐渐回复至正常水平,4w时各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第三部分CO2气腹作用于造模不同阶段对成模后异位灶组织粘附、侵袭、血管生成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盆腹腔内正在形成的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影响。
方法:予大鼠行造模术,术后随机分组,根据气腹干预时间设术后立即(0w)干预组、术后1w干预组、术后2w干预组,未予气腹干预为对照组。术后4w后观察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异位灶组织中各指标变化。
结果:术后立即干预组CD44v6、ICAM-1、MMP-2、VEGF-A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2.71±0.52、1.25±0.22、1.61±0.82、2.15±0.92,较对照组(10.03±1.33、4.79±1.26、12.50±6.27、8.82±3.47)显著降低(P0.05), TIMP-2、ENS的相对表达量均值分别为0.62.±0.20、0.88.±0.41,较对照组(0.16±0.07、0.38±0.09)显著升高(P0.05)。术后1w干预组和术后2w干预组异位灶组织中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同样的趋势。
结论:CO2气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早期的不同阶段的异位病灶均产生抑制粘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全文结论:
1、两种不同属种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均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中。
2、CO2气腹和N2气腹介质对于异位病灶的粘附、侵袭和血管生成方面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产生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3、CO2气腹作用时间越长对各细胞因子抑制作用越强;
4、CO2气腹干预2周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灶组织细胞及血清中各指标逐渐回复至正常水平,4w时各指标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