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那地尔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保护效应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预适应(preconditioning,PC)为预先给予机体或细胞某种有害刺激,当再次暴露后可产生对该种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反应,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效应。在缺血预适应研究中发现有许多药物可以模拟其作用达到预适应的目的,如K_(ATP)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Pinacidil)、Nicorandil、Bimakalim、Aprikalim等可模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也称为药理性预适应(pharmacologic preconditioning)。内毒素耐受性(endotoxin tolerance,ET)为内毒素血症的PC过程,其机理与缺血预适应相类似,两者存在着交叉耐受性(cross-tolerance)。研究发现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单磷酸类脂质A(monophosphoryl lipid A, MLA)等可产生ET,也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脏、肝脏、肾脏的损伤,基于此思路,本实验首次用可模拟缺血预适应的Pinacidil预处理动物及细胞,观察对内毒素血症的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首先本课题在验证Pinacidil对内毒素血症有无预保护作用的基础上,以K_(ATP)通道关闭剂Glyburide为工具药,针对内毒素血症致死的主要机制,观察Pinacidil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时血液凝血机制的影响,对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产生及其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的作用,以及在Pinacidil预处理后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主要的结果及结论如下:
1.Pinacidil预处理后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明显增加,Glyburide可以拮抗Pinacidil的作用,使生存率与未治疗组相差不明显。内毒素血症大鼠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及低钠、低氯的、低钙血症;Pinacidil预处理后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减轻呼吸性酸中毒,有加重大鼠内毒素血症后高钾血症及低钠、低氯、低钙血症的作用,Glyburide可部分阻断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毗那地尔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保护效应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Pinacidil的作用。表明Pinacidil对内毒素血症有药物预保护作用,但对于内
毒素血症所引起的代谢紊乱无明显作用。
2.用沉淀法对大鼠血液凝血因子*、V、VIJ、X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研究
发现,Pinacidil预处理可使内毒素血症时凝血因子。11、V、皿、X减少滞后,
在各时相点均使纤维蛋白原量明显高于LPS组,Glyburide对Pinacidil有明
显的桔抗作用。此结果表明Pinacidil预处理可使内毒素血症凝血作用启动
晚,血液中微血栓形成较少,可减轻内毒素导致的凝血功能亢进的作用。
3.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液细胞因子IN’----、、IL-6含量显示,Pinacidil预
处理使内毒素血症TN’---0、u-6含量明显降低;在用LPS攻击人单核细胞株
M-l时也发现,Pinacidil预处理可使M-l生成IN’--、、IL6明显减少,
Glyburide对Pinacidil预处理有明显的桔抗作用,表明Pinacidil预处理使SIRS
反应中单核/巨噬细胞生成细胞因子MO、IL6减少,继而降低血液中M-。。
IL6含量,减轻SIRS反应。
4.本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THP.l细胞膜表面抗体标记的hR4时发现,在
LPS的攻击下,LPS跨膜受体’-WWx的表达呈可诱导性表达;我们首次发现在
不同浓度的L陀刺激下,Phuldn预处理使Te-1细胞膜表面TLR4表达
量明显降低;在用 ELISA法研究核内 NF-K Bty65)表达量时也显示,Pinacidil
预处理使不同浓度 LPS刺激后 NF-。Bio65)表达量降低,Glyburide对以上
反应均有桔抗作用。由此说明Pinacidil预处理可下调LPS跨膜信号转导过
程,导致 M4 Bio65)表达下调,最终使 LPS诱导细胞因子生成的级联反应
降低,因此对SIRS反应具有预保护效应。
5.在研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细胞内K 变化时结果显示,Pinacidil
预处理使 LPS攻击后胞内游离*a2+]升高程度明显降低,并使中性粒细胞在
PMA刺激下呼吸爆发明显减弱,Glybchde明显桔抗Pinacidil预处理的作用。
因此Pinacidil预处理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生成,
减轻对器官和细胞的损伤。
综上所述,Pinacidil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具有药理性预适应效应,其
作用机理为减轻LPS导致的凝血功能亢进,下调LPS跨膜信号转导过程并
Vll
/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毗那地尔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保护效应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使SIRS反应减轻,降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本实验拓宽了药理性预
适应在内毒素血症中的研究思路,为临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预防和保护
性治疗提供了新手段,同时也为KAT,通道参与调节跨膜信号转导过程的基
础研究
|
|
|
|
1 |
范超明,楼洪萍,鲁怀亚,徐德征,夏旭芬;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毒素血症与肾功能的关系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0年03期 |
2 |
陈有为,王宝恩;急性感染中内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1989年02期 |
3 |
金慰鄂;;内毒素血症治疗新进展[J];医药导报;1991年05期 |
4 |
马国俊;;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8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11期 |
5 |
迟玉磊;杨继武;艾可为;;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的研究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01期 |
6 |
肖燕;李乐天;;胆道感染与内毒素血症[J];河北医药;1993年01期 |
7 |
李顺保;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8 |
封光男,刘建,吴平,王质刚,张宁宁;血液灌流对兔实验性内毒素血症的清除作用[J];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6年04期 |
9 |
万梅,凌亦凌,金磊,韩凤连,王俊霞,丛斌;原位PCR方法检测兔内毒素血症过程中肺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表达[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0 |
金惠铭,张国平,张明,焦东海;金多靶对内毒素血症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1999年04期 |
11 |
范会芹;承解静;;中医药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11期 |
12 |
王建军,黄寿吾,常永超,杨石强,付朝宏;肝素对小鼠实验性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J];洛阳医专学报;1994年04期 |
13 |
朱明光,张华;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4 |
李晶铃;阴赪宏;王超;文艳;张淑文;王宝恩;;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02期 |
15 |
宋为芸;内毒素血症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J];实用内科杂志;1985年07期 |
16 |
陈海龙;周俊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毒素血症[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03期 |
17 |
刘英芹,李奎英;肝硬变内毒素血症患者的几项化验指标[J];华人消化杂志;1998年S2期 |
18 |
毛美琴;;肝病与内毒素血症[J];广西医学;1993年02期 |
19 |
王嘉川;;内毒素血症在重症肝炎发病中的作用[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6年01期 |
20 |
周向东,陈意生,史景泉;内毒素血症时肺脏中性粒细胞滞留机制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