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咽软组织中VEGF及受体在OSAHS发病机理作用的研究
【摘要】: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刺激体内新生血管生成,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的功能。OSAHS是以睡眠时反复发作上呼吸道塌陷,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为特征的疾病。其中咽腔狭窄在OSAHS发病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腭咽软组织中VEGF及受体的表达特征与OSAHS病情程度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缺氧、VEGF、咽狭窄这一恶性循环过程中,VEGF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OSAHS患者和30例非OSAHS者,睡前和晨起时血清VEGF浓度。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RHK-5500多导睡眠监护仪(PSG)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整夜的睡眠监测,获得相关临床指标,并与血清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VEGF及受体(flt-1及KDR)在腭咽软组织中表达特征及微血管密度变化。应用反转录PCR技术测腭咽软组织VEGFmRNA含量。
结果:
1. 血清VEGF浓度变化。OSAHS患者晨起时血清VE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晨起时:OSAHS组为243.59±47.65pg/ml,对照组为124.83±3.74pg/ml,p0.01;睡前时:OSAHS组为161.31±21.73pg/ml,对照组为124.5±2.97pg/ml,p0.05)。
2. 晨起时血清VEGF浓度与OSAHS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OSAHS患者晨起时血清VEGF水平与夜间减氧饱和度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正相关,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负相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正相关,与体块指数、颈围、腰髋比无明显相关性。
① 晨起血清VEGF 与 ODT/TST正相关(R=0.893,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103.387+2.922X。
② 晨起血清VEGF 和夜间平均SO2负相关(R=-0.75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1880.796-18.128X。
③ 晨起血清VEGF和 AHI 正相关(R=0.94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113.704+3.404X。
④ 晨起血清VEGF 和最低SO2负相关(R=-0.73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473.268-3.078X。
⑤ 晨起血清VEGF 和BMI、WHR、颈围无明显相关性(P0.01)
WP=8
3. 腭咽软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① 腭咽软组织病理学变化: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粘膜鳞状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结缔组织水肿。
② 腭咽软组织VEGF的表达:OSAHS组:腭咽软组织粘膜鳞状上皮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胞浆强阳性表达,腺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或局灶强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部分阳性表达。对照组腭咽软组织粘膜鳞状上皮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胞浆阳性或弱阳性表达,腺导管上皮细胞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
③ 腭咽软组织flt-1的表达。OSAHS组:横纹肌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强阳性表达。对照组:横纹肌细胞弥蔓阳性表达,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阳性表达。
④ 腭咽软组织KDR的表达KDR表达。OSAHS组:横纹肌细胞弥蔓强阳性表达,或弥蔓中度阳性表达或局灶强阳性表达,腺导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部分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局灶强阳性表达。对照组:横纹肌细胞、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均呈现阳性或弱阳性表达。
4. 腭咽软组织微血管密度。OSAHS组患者腭咽软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OSAHS组:MVD为12.13±2.85;对照组:MVD为3.65±2.42,p0.01),提示OSAHS患者存在腭咽软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增殖。
5. 腭咽软组织VEGFmRNA含量。通过RT-PCR试验,观察到OSAHS组患者腭咽软组织VEGFmRNA含量较对照组高(OSAHS组为1.18±0.35,对照组为0.72±0.14,p0.01)。
结论: OSAHS患者晨起时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OSAHS患者组睡前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晨起时的浓度。通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VEGF及其受体flt-1、KDR在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OSAHS患者组腭咽软组织中MVD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OSAHS患者存在腭咽软组织微血管增生,腭咽软组织水肿。细胞因子在OSAH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