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腭咽软组织中VEGF及受体在OSAHS发病机理作用的研究

李明红  
【摘要】: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刺激体内新生血管生成,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的功能。OSAHS是以睡眠时反复发作上呼吸道塌陷,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为特征的疾病。其中咽腔狭窄在OSAHS发病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腭咽软组织中VEGF及受体的表达特征与OSAHS病情程度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缺氧、VEGF、咽狭窄这一恶性循环过程中,VEGF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OSAHS患者和30例非OSAHS者,睡前和晨起时血清VEGF浓度。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RHK-5500多导睡眠监护仪(PSG)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整夜的睡眠监测,获得相关临床指标,并与血清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VEGF及受体(flt-1及KDR)在腭咽软组织中表达特征及微血管密度变化。应用反转录PCR技术测腭咽软组织VEGFmRNA含量。 结果: 1. 血清VEGF浓度变化。OSAHS患者晨起时血清VE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晨起时:OSAHS组为243.59±47.65pg/ml,对照组为124.83±3.74pg/ml,p0.01;睡前时:OSAHS组为161.31±21.73pg/ml,对照组为124.5±2.97pg/ml,p0.05)。 2. 晨起时血清VEGF浓度与OSAHS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OSAHS患者晨起时血清VEGF水平与夜间减氧饱和度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正相关,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负相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正相关,与体块指数、颈围、腰髋比无明显相关性。 ① 晨起血清VEGF 与 ODT/TST正相关(R=0.893,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103.387+2.922X。 ② 晨起血清VEGF 和夜间平均SO2负相关(R=-0.75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1880.796-18.128X。 ③ 晨起血清VEGF和 AHI 正相关(R=0.94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113.704+3.404X。 ④ 晨起血清VEGF 和最低SO2负相关(R=-0.73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Y=473.268-3.078X。 ⑤ 晨起血清VEGF 和BMI、WHR、颈围无明显相关性(P0.01) WP=8 3. 腭咽软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① 腭咽软组织病理学变化: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粘膜鳞状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结缔组织水肿。 ② 腭咽软组织VEGF的表达:OSAHS组:腭咽软组织粘膜鳞状上皮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胞浆强阳性表达,腺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或局灶强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部分阳性表达。对照组腭咽软组织粘膜鳞状上皮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胞浆阳性或弱阳性表达,腺导管上皮细胞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 ③ 腭咽软组织flt-1的表达。OSAHS组:横纹肌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强阳性表达。对照组:横纹肌细胞弥蔓阳性表达,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阳性表达。 ④ 腭咽软组织KDR的表达KDR表达。OSAHS组:横纹肌细胞弥蔓强阳性表达,或弥蔓中度阳性表达或局灶强阳性表达,腺导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部分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局灶强阳性表达。对照组:横纹肌细胞、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粘膜鳞状上皮中外层细胞均呈现阳性或弱阳性表达。 4. 腭咽软组织微血管密度。OSAHS组患者腭咽软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OSAHS组:MVD为12.13±2.85;对照组:MVD为3.65±2.42,p0.01),提示OSAHS患者存在腭咽软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增殖。 5. 腭咽软组织VEGFmRNA含量。通过RT-PCR试验,观察到OSAHS组患者腭咽软组织VEGFmRNA含量较对照组高(OSAHS组为1.18±0.35,对照组为0.72±0.14,p0.01)。 结论: OSAHS患者晨起时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OSAHS患者组睡前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晨起时的浓度。通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VEGF及其受体flt-1、KDR在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OSAHS患者组腭咽软组织中MVD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OSAHS患者存在腭咽软组织微血管增生,腭咽软组织水肿。细胞因子在OSAH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丽萍;杨扬;陈晓秋;高林瑞穗;新美成二;;关于软腭下降机制的肌电图学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2 辛伟红;王法林;侯铁宁;谭哲峰;;可控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治疗中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10期
3 辛伟红;侯铁宁;舒德贵;杨占泉;;可控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4 吴小松;陈鸿雁;;腭咽肌切断术对OSAH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5 顾锡荣;联合应用提升肌后退转移和咽瓣治疗先天性腭机能不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78年06期
6 喻筱红,柳端今,张盛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腭咽软组织病理改变[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5期
7 于加友;孙健;;腭咽肌肉精细解剖学与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8 阮岳君;汪上和;周寄定;李玉良;吕凤娟;;腭咽肌结构重建加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在腭裂修补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1990年02期
9 许凡勇;肖家和;王艳菊;赵莉芸;刘吉峰;;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在成人腭部影像解剖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7年02期
10 毛祖彝;腭裂的外科解剖[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1年01期
11 柳端今;;再论扁桃体和扁桃体床的肌肉解剖[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1年02期
12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6年04期
13 刘健华;李泽宇;刘畅;洪辉文;吴坤成;石小田;钟光明;胡杰威;王兴海;;软腭肌与舌肌标本的联合制作方法[J];解剖学研究;2008年03期
14 陈贤明;甄泽年;林海;王茂鑫;;带蒂扁桃体复合组织瓣治疗腭裂术后腭咽关闭不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15 邹明舜;;用电刺激下颌神经使咽鼓管扩张[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1年02期
16 吴非非,何承斌;腭咽环扎术修复腭裂的临床探讨[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7 何建国;叠盖法防止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并发症[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年05期
18 逄明杰;成人软腭解剖的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9 殷善开;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远期疗效[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20 方瑜;李勇;;鼻、鼻咽、腭咽同期联合手术治疗中、重度OSAHS[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铁宁;;可控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伊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腭咽扩张肌病理基础和临床外科治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王莹;国人上呼吸道系统生物力学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夏漾辉;OSAHS多平面阻塞的定位评价及手术干预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闻海;改良兰式法同期腭咽肌瓣转移修复大龄腭裂患者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王越婷;腭咽肌瓣对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玉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腭咽肌病理变化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4 夏漾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Na~+K~+-ATPase活性、MDA水平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5 刘艾竹;不同程度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赵志婷;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气道宽度和舌骨位置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7 黄轶;悬雍垂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孙宇;成人OSAHS手术前后鼻、咽腔及软腭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