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β肾上腺素受体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

李振魁  
【摘要】:背景与目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常见临床综合征,是许多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和心肌重构,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又可导致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心衰)恶化。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以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为重要,交感神经张力的改变可直接通过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来影响心衰的进程。因此,阻断神经激素和心肌重构的恶性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近来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β受体阻滞剂不仅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还改善生存率,逆转心肌重构。 然而,临床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其它抗心衰治疗并非所有的患者均有改善,这就使人们对心衰心肌中存在的不同亚型的β受体的作用及改变产生了兴趣。轻度心衰时β1受体开始下调,严重心衰时β1受体下调至不能对肾上腺素起反应;心衰时β2受体不存在下调。近来发现心肌还存在β3受体,并可能在心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心室肌β3受体与抑制型G蛋白(Gi蛋白)α亚单位相偶联,通过刺激一氧化氮合酶(NOS),生成一氧化氮(NO),引起环磷酸鸟苷(cGMP)的增高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心衰患者心脏β1受体下调的过程中,可出现β3受体的代偿性上调,在心衰晚期,β3受体持续增加,导致心肌抑制加重,心功能恶化。 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不能改善所有心衰病人预后,这是否由于仅仅对β1、β2受体有选择性,β3受体未阻断,造成其相应增加,心衰加重,目前尚不清楚。三种β受体在心衰中同时会发生量的改变,每种受体在心衰治疗前后究竟有多大的变化,起多大作用目前尚未明确。此外,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参与心衰过程,它们与β受体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否起协同作用需要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选择临床不同程度心衰病人:1、同时检测心衰病人心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β1、β2、β3受体mRNA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2、探讨心衰病人外周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β受体mRNA表达与相关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并分析它们与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的关系;3、研究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慢性稳定性心衰病人β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及心功能与心肌重构的干预机制。 WP=12 方法: 第一部分随机选择心衰患者4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瓣膜置换术病人24例,正常对照组5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房内径(LAD);胸部X片测量心胸比例(CTR),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取瓣膜性心脏病人心肌组织,用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β1、β2、β3受体mRNA表达。第二部分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化学法测定血浆和心肌组织NOS、诱导型NOS(iNOS)和NO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TUNEL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征变化。分析它们与心衰患者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β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第三部分选择心衰患者8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及美托洛尔组(43例),美托洛尔逐步递增至最大剂量(100mg,bid)或最大耐受剂量,治疗半年以上复查: LVEDD、LAD、LVEF和CTR;淋巴细胞三种β受体表达,血浆cAMP和cGMP含量,血浆NOS、iNOS、NO,、TNF-α、IL-1β、IL-6含量及淋巴细胞凋亡率。 结果: 1、瓣膜病所致心衰病人心肌的病理学电镜改变可见肌束减少、收缩不均一,溶酶体增多聚积,线粒体明显肿胀、退变,肌节过度拉伸,肌丝断裂、溶解,表明心衰病人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表现。 2、心力衰竭病人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均显示β1受体mRNA表达减少,心衰程度越重表达越少;β2受体表达在不同程度心衰病人之间改变无显著性差异;β3受体表达增多,心衰程度越重表达越多;三种β受体在心肌组织和淋巴细胞之间表达呈正相关。 3、心力衰竭病人血液中cAMP和cGMP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心衰程度越重,其含量越多。心衰病人心肌组织中cAMP明显降低,心衰程度越重其含量越少;而心肌组织中cGMP含量明显增高,心衰程度越重其含量越多。 4、心力衰竭病人血液和心肌组织中NOS、iNOS较正常人明显增高,随心衰加重其含量越多;心衰病人血液中NO亦明显增高。 5、心力衰竭病人血浆TNF-α、IL-1β和IL-6浓度明显增高,随心功能恶化呈进行性升高;其含量分别与CTR、LVEDD和NYHA分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 6、心力衰竭病人淋巴细胞细胞β1受体mRNA表达与血液中NOS、iNOS、NO、 WP=13 cAMP和cGMP呈负相关,而β3受体与它们呈正相关。心衰心肌组织β1受体与心肌cAMP呈正相关,与心肌NOS、iNOS、和cGMP呈负相关;β3受体与心肌中的含量呈正相关。 7、心力衰竭病人淋巴细胞膜边缘呈不规则鼓泡或出芽,淋巴细胞凋亡的病例数和淋巴细胞凋亡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透射电镜显示淋巴细胞胞膜鼓泡或出芽,核皱缩、染色质边聚,细胞膜完整。淋巴细胞凋亡率与β3受体mRNA表达呈正相关。 8、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6月后 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LVEF升高,美托洛尔组CTR、LVEDD和LAD明显减小,高剂量(﹥100mg/d)比低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美玲,王伟庆;美托洛尔治疗风心病心力衰竭30例[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2 周蔚,李洪杰,王建国;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3 杨树森,孟繁超,徐炳柱,张颖,杨宝仁;β_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刘钦亮,袁海兰,林淑珍;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5 甄建廷;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04年12期
6 孙桂华;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0年05期
7 尹先国,卢中秋,张怀勤,黄伟剑,林捷,施陈刚;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86例报告[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9年02期
8 姚瑞洲,杨道俊;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薛成爱;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6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12期
10 赵林凤,赵琦;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年11期
11 李明光,曾良宏,曹铁源;美托洛尔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9期
12 黄坚,李隆贵,祝善俊,孟素荣,李震一;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生化基础初探[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年01期
13 韩凌,李丽平,周丽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3例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14 叶大训;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似乎不比美托洛尔好[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15 张彪,智艳红;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4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年11期
16 魏永春;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3年04期
17 王国刚,王留虎,郑道国,谢英;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4期
18 周月明!文成325300;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8年04期
19 赵颖,齐峰;美托洛尔和安体舒通对CHF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年09期
20 ;β阻滞剂对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的影响:美托洛尔与扎莫特罗比较[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刘昭前;谭志荣;张军;陈小平;王连生;周宏灏;;β_1肾上腺素受体Gly389Arg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心血管效应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刘洁;刘昭前;谭志荣;张军;陈小平;王连生;周宏灏;;β_1肾上腺素受体Gly389Arg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心血管效应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3 孙静;钱安斌;;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血浆脑钠尿肽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刘立伟;李娜;韩璐璐;刘红;刘玉清;明广华;蒋雄京;樊朝美;李一石;;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药效学和血脂升高的相关性研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晶晶;黄志军;邢晓为;闾宏伟;阳国平;彭建强;袁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β_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甲基化修饰与美托洛尔药物疗效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程琴;廖声静;;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王艳军;赵立;刘香;;美托洛尔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肺功能的影响[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桑海强;袁洪;;基因导向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的成本-效果评估[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顾北音;李京波;朱伟;李帅;余涛;魏盟;;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房重构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万发银;夏宁邵;汪家瑞;张军;;美托洛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魁;β肾上腺素受体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刘立伟;非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的降血压、心率及升高血脂作用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晓堃;不同位点组合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4 刘瑛琪;磷酸肌酸对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5 闫莉;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其对血管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倪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心肌凋亡与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萧;十枣汤合葶苈子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8 杨丽霞;心力衰竭病人心肌重塑介导因素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9 孟自力;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晚期充血性心衰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黄高忠;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钠尿肽变化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2 宋晓健;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煜;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王丽霞;美托洛尔联合特布他林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郝春艳;BNP对老年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蔡舸;美托洛尔对家兔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张梅珍;rAAV1介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β_1-AR过表达对美托洛尔降压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8 高峰;复方美托洛尔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杨光照;α_(1D)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晓霞;高龄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特点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力衰竭有专科诊治[N];保健时报;2005年
2 张佳;防范心力衰竭[N];保健时报;2004年
3 吴一福;警惕口服美托洛尔所致浮肿[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竺晓鸣;活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动态转运 Adrenoceptor Trafficing in a Living Cell[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陶春祥;美托洛尔对心脏的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兰景轩;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调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肖祥云;热浪滚滚防心衰[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张贵生 陈湘清 李隆贵;麝香保心丸可与美托洛尔取长补短[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白毅;我国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记者  曹继军;我科学家发现老年痴呆症致病新机制[N];光明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