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UNIVERS~(TM)3-D假体对肩关节的解剖适应性及其临床应用

唐康来  
【摘要】:目的 现代人工肩关节假体技术经历了三代技术的发展,通用三维肩关节假体(UNIVERS~TM 3-D假体)发展了传统的第三代解剖型假体设计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肩关节假体,迄今为止,已有近7年的临床应用,目前尚无相关的基础与临床随访研究报告。本课题拟客观评价UNIVERS~TM 3-D假体的解剖适应性,回顾和总结UNIVERS~TM 3-D假体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UNIVERS~TM 3-D 假体对肩关节的解剖适应性,包括:肱骨假体参数与解剖参数对比,盂假体参数与解剖参数对比;肱骨假体头-颈-干载荷测试,盂假体固定稳定性力学测试;龛状螺钉固定的盂假体与骨水泥盂假体骨丢失比较。第二部分回顾和总结UNIVERS~TM 3-D假体12到74个月的临床随访效果,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91例、创伤后盂肱关节炎54例、盂肱关节不稳性骨关节炎23例、肩袖缺损性关节病12例、原发性肱骨头缺血坏死9例、类风湿关节炎6例。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及X线随访,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标准。术前、术后X线片随访,包括:中立、内旋和外旋前后位,轴线位和 “Y”型位X线片。术前、术后功能评估资料不全,术后随访不满12月的病人, 排除在临床随访范围。术前、术后X线片资料不全和质量较差的X线片, 均排除在X线片随访范围。 结果 UNIVERS~TM 3-D 假体对肩关节的解剖适应性研究结果如下: (1) UNIVERS~TM 3-D肱骨近端假体是一种三维设计,充分考虑了肱骨近端关节面倾斜角、前后扭转角和肱骨头的偏心距三要素,且肱骨近端假体倾斜角和关节面前后扭转角连续可调。肱骨假体柄大小和长度模型多而全,能满足肱骨近端解剖尺寸的个体适应性。UNIVERS~TM 3-D盂假体的形状、大小完全模拟关节盂的解剖形状、大小。 (2) UNIVERS~TM 3-D肱骨近端假体头-颈-干连接部位球面凹-凸自锁螺钉固定是牢固可靠的,倾斜角和关节面前后扭转角的连续可调并不影响肱骨近端假体连接部的稳定性。龛状螺钉抗沉降、抗拔出和循环载荷测试,盂假体组合连结和龛状螺钉固定是牢固可靠的。 (3) 龛状螺钉固定的盂假体骨丢失少,全聚乙烯骨水泥盂假体骨丢失为龛状螺钉的7倍。龛状螺钉的盂假体关节盂软骨下骨得到了很好保存,骨小梁和骨的大体结构完整; WP=13 龛状螺钉中央的骨组织连续性和完整性存在。龛状螺钉与骨的界面不明显,无透亮带存在,骨的嵌合性好。 UNIVERS~TM 3-D假体在6种疾病中12到74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如下: (1) UNIVERS~TM 3-D假体置换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 本组病人X线病理特征有典型的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病理表现,术前肩峰下间距平均为10.91±3.03mm, 较正常间距略小;肱骨头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5.71±4.32mm 和53.34±4.82mm;93.47%的肱骨头周围有骨赘形成,表现在肱骨头下方;36.96%有明显的肱骨头坏死征象;8.69%有明显的肱骨头内囊性变征象;39.13%肩胛盂侧周围有骨赘形成。盂肱关节间距较窄,平均为1.83±1.64mm。 UNIVERS~TM 3-D 假体置换治疗OA术后疼痛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及肌力评分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术后Constant评分为68.40±16.91,较术前有明显提高,高于2倍。去除年龄和性别差异,功能修正评分术前45.29±19.87%,术后达到92.27±22.53%;术后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本组OA病人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满意的。本组病例关节盂磨损分型中,A1型绝大多选择全肩关节置换手术,A2、B1和B2型均选择了全肩关节置换手术。68例选择了全肩关节置换手术,23例选择了半肩关节置换手术。两组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及肌力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Constant评分和修正评分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全肩关节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比较:疼痛、日常生活评分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前者优于后者;活动范围、肌力评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全肩关节置换Constant评分较半肩明显要高;功能修正评分全肩也较半肩明显要高。全肩关节置换的临床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 盂肱关节间距术前较窄,术后显著增宽,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前盂肱关节半脱位得到了有效纠正,未发现盂肱关节间撞击征。术后肩峰下间距与术前相比显著性增宽。术前肱骨头变形、变小,手术重建了肱骨头的高度和原有的解剖宽度。假体头-颈-干斜倾角从126到142度呈连续性变化,增强了假体对解剖结构的适应性。术后肱骨假体头-颈-干角没有发现有明显的改变,也没有头-颈-干假体的分离和脱位。除1例肩胛盂呈上斜倾外,其余均为下斜倾,术后较术前的角度相对要小;而术前、术后前后扭转角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手术有效地重建了肩关节的解剖。肱骨假体无松动后下沉和倾斜,盂假体无松动后位移和倾斜。自行设计假体X线透亮带评定方法对X线透亮带进行了量化。肱骨干假体周围X线透亮带发生率为5.41%,透亮带评分系数均小于1,即没有松动。透亮带发生最多的部位为d,c,e三个区,即越靠近假体的远端透亮带发生的机会越多;与肱骨假体柄偏心角关系不大。盂假体周围无论是骨水泥盂假体,还是非骨水泥盂假体均未发现任何X线透亮带。 WP=14 并发症发生率(12.2%)相对较低,包括:术后关节盂磨损、头-颈连接部松动、盂假体聚乙烯衬垫松动、肩胛下肌部分坏死、关节囊部分纤维化粘连、肱骨头假体偏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公怡,王晓滨;肩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及并发症预防[J];中华骨科杂志;2002年04期
2 李小峰;梅竹;吴明鲜;翁豪;;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2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0期
3 张伟滨;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J];中华骨科杂志;1998年10期
4 刘靖波;GSBⅢ肘关节置换术的长期随访[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0年03期
5 王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1996年03期
6 秦少宏,贾东升;肩关节假体陈旧性开放性脱位一期翻修复位1例[J];中医正骨;2004年12期
7 于进祥;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上)[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8 盛韶山,潘志军;桡骨小头置换术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9 冯宇;陈滨;张钟元;张继东;;双极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年02期
10 何向阳,李平生,郭文荣;1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1年04期
11 黄野;远离全膝关节置换术困境的方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2年03期
12 陈奕芳;老年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年18期
13 张平,单永安,陶冶,宋绍东;31例髋部假体置换术中发生膝关节扭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9期
14 顾一平,时华凤;股骨头假体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04年06期
15 张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6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0年04期
16 唐康来,李起鸿,杨柳,Peter Habermeyer;UNIVERS 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创伤后盂肱关节炎[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9期
17 陈传弟,黄占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菏泽医专学报;1999年01期
18 李世德,张向敏,卓祥龙,肖增明,黄成彬,陈前芬;半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肱骨上段肿瘤[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年01期
19 赵秀祥;于建华;卜延民;郑得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09期
20 林鸿培,路学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8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长伟;王建;李明;吴军峰;祝晓东;王传峰;;椎间盘置换术后MRI测量参数:去除假体放射假象因素(英文)[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2 赵帅;;典型病例“肩周炎”[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3 任高松;;中西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治疗及新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暨2008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颈腰椎软组织损伤与股骨头坏死的针刀治疗与研究新进展资料汇编[C];2008年
4 缪永寿;;中医整脊治疗突发性肩关节疾患[A];全国第六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富国;郑华伟;;钻孔缝线与锚钉缝线修复肩关节Bankart损伤后前方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赵正全;黄杰;;轻便型肩关节外展矫形器的研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7 张树学;;对肩关节易损伤机制的研究[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8 王予彬;王惠芳;李文峰;张伟佳;朱良雁;李国平;;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康复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谢称福;郑光亮;;第十四节 一次性暴震疗法治疗肩周炎1726例疗效分析[A];《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技术高级学习班》讲义[C];2010年
10 汤诚鹏;;中西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800例临床体会[A];第九届全国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软组织疼痛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康来;UNIVERS~(TM)3-D假体对肩关节的解剖适应性及其临床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张福江;术中即时测量生物型髋假体稳定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3 罗世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段永宏;钽涂层人工假体界面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刘志新;三翼臼假体的相关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赵翔;低频超声预防聚乙烯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正廉;CF/PEEK全髋股骨头假体的研制与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张翘;外柄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练;含纳米硅钛表面促进骨整合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张锴;SCID-Hu模型建立及循环血单核细胞对假体周围组织形成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亘瑗;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解剖学参数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郭鑫;55岁以上患者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吕佳音;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258髋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孙启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晓楠;影响术后立即负重后非骨水泥型全髋假体下沉的相关因素[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勇;新型钛合金人工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朱良峰;全聚乙烯与金属胫骨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效果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刚;全髋置换术不同入路对髋臼假体方位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魁;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季学斌;人工关节重建股骨上段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中医治疗肩周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薛力;老人走路莫背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3 冯琳;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林秀;肩周炎中医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宁在兰;肩周炎属于骨伤科病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6 刘志恒;肩周炎的外治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肩周炎甩甩手就能自愈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8 刘纪清;肩周炎康复运动疗法[N];保健时报;2005年
9 严菊;活络止痛汤治疗肩周炎[N];民族医药报;2005年
10 蒋锐;关节镜技术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