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仿生脉冲电磁场(BEMF)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探讨BEMF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方法:40只6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30只去势、10只假手术。术后8W,30只去势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雌激素治疗组(OVX+雌激素E)、仿生脉冲电磁场治疗组(OVX+BEMF E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假手术对照组(Sham)。E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次/2周;EM组:BEMF照射,1次/日,1h/d;Sham组、OVX组不予以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10W后处死各组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体质量、子宫质量、子宫腺体数量)及骨密度、股骨干重及骨钙含量、骨生物力学特性、骨形态计量学、血尿生化及骨形态学检查。通过透射电镜、TUNEL、骨形态计量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BEMF对椎体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凋亡、凋亡调控基因Fas、bax、bcl-2的蛋白表达及骨局部因子TGFβ1、bFGF、IL-6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OVX组相比,EM组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显著性升高(P<0.05);以椎体骨密度的增加更为明显(P<0.01)。E组骨密度的变化与EM组相似,但E组、EM组骨密度仍低于Sham组骨密度。在椎体,EM组骨密度增加(24.3%)小于E组(27.9%),EM组与Sha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组骨密度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股骨,EM组骨密度增加(12.1%)大于E组骨密度增加(8.8%),E组与Sha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M组骨密度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在椎体或股骨,EM组、E组骨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EM组股骨骨钙盐含量、骨干干重显著高于OVX组(P<0.01);EM组股骨骨钙盐含量、骨干干重增加大于E组,E组与Sha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M组骨密度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EM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较OVX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仍未达到Sham组水平(P<0.01),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M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较OVX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于Sham组水平(P<0.05),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骨小梁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分离度(Th.SP)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股骨生物力学:与Ovx组相比,EM组股骨结构力学(最大位移、最大载荷、最大
能量吸收)、材料力学(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均显著性改变(P0.05)。EM组
大鼠股骨结构力学(最大挠度、最大载荷、最大能量吸收)、材料力学(最大应力、最大应
变、弹性模量)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构力学的差别小于于材料力学(P0.05,P0.01)。
EM组大鼠股骨结构力学(最大挠度、最大载荷、最大能量吸收)优于E组(P0 .05)、材料
力学(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M组较ovx组
最大载荷增加13.3%,E组较OVX组最大载荷增加8.3%。
椎体生物力学:EM组与ovx组相比,椎体结构力学:最大挠度(P0.01)、最大载
荷(p0.02)、最大能量吸收(p0.05)、材料力学:最大应力(p0,05)、最大应变(P0.05)、
弹性模量(P0.01)均有显著性改变。结构力学的差异大于材料力学。与sham组相比,
EM组大鼠椎体结构力学(最大挠度、最大载荷、最大能量吸收)、材料力学(最大应力、
最大应变、弹性模量)仍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构力学的差别小于于材料力学。与
E组相比,EM组大鼠椎体结构力学(最大挠度、最大载荷、最大能量吸收)、材料力学(最
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EM组较 OVX组最大载荷增加
22%,E组较OVX组最大载荷增加13.6%。
血、尿生化:OvX组的尿钙、尿磷、尿经脯氨酸高于假手术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而血钙、血磷较假手术组稍有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E组、EM组大鼠尿
钙、尿磷、尿轻脯氨酸较模型组非常显著下降(P0.01);由于机体的稳态作用血钙、磷
有所降低,但与假手术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ovx组血清ALP、
BoP、T队P显著增高(P0.01)。E组血清ALP、BGp较模型组非常显著降低(P0.01),
仍高于Sham组(P0.01);血清TRAP非常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显著高于假手
术组(p0.05)。EM组血清ALp较oVX组、Sham组、E组增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血清BGP升高,高于Sham组、E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OVX组无显著性
差异(P0.05);血.清TRAP较OVX组有非常显著降低,但未达Sham组水平(P0.01)。
骨组织形态学: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OVx组骨小梁较正常组明显减少、
排列稀疏,网状结构缺如,骨小梁间距增宽。EM组骨小梁变化与雌激素组相似,但连
接增多,较为均匀。E组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数目增多、排列较为密集、骨小梁宽度
与模型组相似,骨小梁连接明显增多。Sham组骨小梁排列密集,并呈网状结构骨小梁
间距小。说明BEMF对骨结构具有改善作用。
子宫质量、子宫腺体数量:EM组大鼠子宫质量、腺体数量与OVX组相当,无显
著性差异(P0.05)。E组大鼠子宫质量
|
|
|
|
1 |
陈佩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中国乡村医药;1995年10期 |
2 |
袁玉英;;乙芪酚对绝经后取环困难的应用[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
3 |
喻香,张爱娜,胡爱民;31例绝经后卵巢肿瘤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1996年06期 |
4 |
刘在萍;;不同骨骼部位自发性绝经后骨丢失随诊15年[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
5 |
姚新联;绝经后阴道流血856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1997年12期 |
6 |
龚娟,张金荣,张景环;安定和利多卡因药物在绝经后取器困难中的应用[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年03期 |
7 |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J];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05期 |
8 |
望艳美;绝经后阴道出血79例临床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1999年02期 |
9 |
周旭光;绝经后阴道出血217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0年04期 |
10 |
邬美玉,胡英雄,盛友华;绝经后子宫出血149例诊刮病理分析[J];河北医药;2001年05期 |
11 |
王荣毓;绝经后子宫出血196例诊刮病理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12期 |
12 |
姬春慧;绝经后阴道流血10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2年12期 |
13 |
陈新星,张红丽;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超声诊断与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04期 |
14 |
李全红,张羽长;绝经后阴道流血与老年性阴道炎[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年02期 |
15 |
张勤,江昌新;绝经后子宫内膜改变与出血的关系[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
16 |
何连娣,周林华;绝经后子宫出血病理原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2年06期 |
17 |
韩克明,刘霜梅,赵莲秋;绝经后阴道出血14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年03期 |
18 |
李锋;综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8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3年08期 |
19 |
陈雨振,李挂芝,徐文希;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激素凝血系统的变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
20 |
季勇;;妇女绝经后对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