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军人急性高原病医学地理差异研究
【摘要】:目的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简称AMS)是一种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目前对青年男性军人AMS的发生情况与其生活环境的医学地理因素的分析,国内外未见系统的报道。本文从统计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地区青年军人经空运进驻高原时AMS的发生情况,以研究人群发生AMS的医学地理差异。
了解经空运进驻高原军人AMS症状的发生频率、症状评分以研究AMS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地区差异,探讨AMS发生与人群分布的医学地理的相关关系,研究AMS不同症状之间可能潜在的联系。从而为部队在紧急情况下进入高原时的兵员选择和卫勤保障方案和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AMS的主要症状,同时参考军用AMS症状评分标准对其进行判定。通过调查分析,得到不同地区青年军人进入高原时的AMS发生情况,和其进入高原前所生活环境的医学地理指标。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医学地理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然后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理情况进行聚类,并根据急性高原发生情况进行严重程度评分对不同地区人员的情况,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经空运进驻高原AMS的前15的症状为(头痛、胸闷、乏力、头昏、气急、心跳加快、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心悸、嗜睡、咳嗽、手足发麻)。经系统聚类后,按照气候与地理情况将地区分为4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青年军人的急性高原反应在总体评分和发生严重程度的分布上都存在显著的医学地理差异性。(P值均为0.000)。
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青年军人的AMS发生存在明显医学地理差异性,且其AMS发生严
|
|
|
|
1 |
蒋建平,卓玛次仁,岑维浚,朱世楣,毛朝旭,彭大钊,胥风,高咏梅;初进高原健康人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调查[J];西藏医药杂志;1991年03期 |
2 |
张益辰,杜庚扎布,王杰,张双庆;高原保健1号的研制及其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
3 |
孟兆生
,扎西措姆
,德吉卓嘎
,杜安春;重型急性高原病260例临床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
4 |
张根苗;;高原藏族居民重症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
5 |
王伟,张西洲,吴桂龙,崔建华,楚保同,赖腾德,白国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高原病32例临床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
6 |
黄跃
,王旭萍;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J];高原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
7 |
郑必海,李素芝,王洪斌,高彦明,姚文新;一氧化氮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及意义[J];高原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
8 |
郑必海;李素芝;闫春城;郑建保;孙泽平;李珣;;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血常规及部分血液指标结果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
9 |
邹恂达,王旺强,杨宝恩;重型急性高原病继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J];高原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
10 |
牟信兵,肖德全;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7期 |
11 |
王岩飞;次旦群佩;孙红娟;李建民;次旦卓嘎;潘文君;达娃;巴桑番多;;体重指数与急性高原病发病的相关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
12 |
周波;王旭萍;;血液酸碱度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预测价值的初步探讨[J];高原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
13 |
牟信兵,曾祯吾,肖琦,毕玉田;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脑脊液变化[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3年04期 |
14 |
杨良瑞,王丽娟,缪澄宇,更登,杨景义;Q-T离散度增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J];心电学杂志;1997年03期 |
15 |
王岩飞;;急性高原病各型之间的相互关系[J];西藏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
16 |
罗勇军;陈郁;吴玉;高钰琪;;健康青年男性乘火车进驻高原途中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调查[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
17 |
吕红英;;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与预防[J];青海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
18 |
王燕,邱中民,雷振华;急速进入高原时的视网膜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
19 |
Milledge JS;杨生岳;;低氧通气反应与急性高原病[J];高原医学杂志;1991年01期 |
20 |
贺斌,岑维浚,常小书,吉宗,央宗,吉卓玛;急性高原病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附174例24小时心电监测结果分析)[J];西藏科技;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