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年军人急性高原病医学地理差异研究

刘运胜  
【摘要】:目的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简称AMS)是一种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目前对青年男性军人AMS的发生情况与其生活环境的医学地理因素的分析,国内外未见系统的报道。本文从统计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地区青年军人经空运进驻高原时AMS的发生情况,以研究人群发生AMS的医学地理差异。 了解经空运进驻高原军人AMS症状的发生频率、症状评分以研究AMS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地区差异,探讨AMS发生与人群分布的医学地理的相关关系,研究AMS不同症状之间可能潜在的联系。从而为部队在紧急情况下进入高原时的兵员选择和卫勤保障方案和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AMS的主要症状,同时参考军用AMS症状评分标准对其进行判定。通过调查分析,得到不同地区青年军人进入高原时的AMS发生情况,和其进入高原前所生活环境的医学地理指标。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医学地理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然后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理情况进行聚类,并根据急性高原发生情况进行严重程度评分对不同地区人员的情况,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经空运进驻高原AMS的前15的症状为(头痛、胸闷、乏力、头昏、气急、心跳加快、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心悸、嗜睡、咳嗽、手足发麻)。经系统聚类后,按照气候与地理情况将地区分为4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青年军人的急性高原反应在总体评分和发生严重程度的分布上都存在显著的医学地理差异性。(P值均为0.000)。 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青年军人的AMS发生存在明显医学地理差异性,且其AMS发生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建平,卓玛次仁,岑维浚,朱世楣,毛朝旭,彭大钊,胥风,高咏梅;初进高原健康人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调查[J];西藏医药杂志;1991年03期
2 张益辰,杜庚扎布,王杰,张双庆;高原保健1号的研制及其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3 孟兆生 ,扎西措姆 ,德吉卓嘎 ,杜安春;重型急性高原病260例临床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4 张根苗;;高原藏族居民重症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5 王伟,张西洲,吴桂龙,崔建华,楚保同,赖腾德,白国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高原病32例临床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6 黄跃 ,王旭萍;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J];高原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7 郑必海,李素芝,王洪斌,高彦明,姚文新;一氧化氮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及意义[J];高原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8 郑必海;李素芝;闫春城;郑建保;孙泽平;李珣;;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血常规及部分血液指标结果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9 邹恂达,王旺强,杨宝恩;重型急性高原病继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J];高原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10 牟信兵,肖德全;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7期
11 王岩飞;次旦群佩;孙红娟;李建民;次旦卓嘎;潘文君;达娃;巴桑番多;;体重指数与急性高原病发病的相关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12 周波;王旭萍;;血液酸碱度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预测价值的初步探讨[J];高原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13 牟信兵,曾祯吾,肖琦,毕玉田;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脑脊液变化[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3年04期
14 杨良瑞,王丽娟,缪澄宇,更登,杨景义;Q-T离散度增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J];心电学杂志;1997年03期
15 王岩飞;;急性高原病各型之间的相互关系[J];西藏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16 罗勇军;陈郁;吴玉;高钰琪;;健康青年男性乘火车进驻高原途中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调查[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17 吕红英;;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与预防[J];青海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18 王燕,邱中民,雷振华;急速进入高原时的视网膜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19 Milledge JS;杨生岳;;低氧通气反应与急性高原病[J];高原医学杂志;1991年01期
20 贺斌,岑维浚,常小书,吉宗,央宗,吉卓玛;急性高原病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附174例24小时心电监测结果分析)[J];西藏科技;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忻雅;王伟科;阮松林;王世恒;马华升;;基于RAPD和EST-SSR标记的秀珍菇菌株聚类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鲁振华;宋银花;牛良;刘淑娥;王志强;;PermutMatrix软件及其在观赏桃形态性状聚类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汉武;郭沛尧;;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分类模型及其管理策略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凤兰;郝丽珍;王萍;杨忠仁;王六英;张进文;;蒙古高原特有属——沙芥属蔬菜植物果实和种子形态指标聚类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国良;李忠富;;基于聚类的企业绩效熵值评价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林;刘喜梅;;多模型中权值确定的新方法及其应用[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7 杨欣斌;黄道;;一种新的聚类算法[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曾志锋;张玉霞;韦群;;鳄蜥的生境选择[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房海灵;李维林;于盱;梁呈元;;薄荷属植物的数量分类[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10 金友玉;;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及分类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理中丸和四君子汤与脾虚证方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2 曹锋;数据流聚类分析算法[D];复旦大学;2006年
3 吕崇山;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4 袁军宝;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邵伟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吴飞珍;基因芯片数据的聚类功能评价算法和判别分析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游海燕;急性高原病易感性的多指标神经网络预测及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杜海科;缺氧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高原病易感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唐东明;聚类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海民;遗传算法性能及其在聚类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运胜;青年军人急性高原病医学地理差异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2 刘小俊;中国南瓜属(Cucurbita spp)部分栽培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李文慧;江西省人口空间动态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邹琼;中小学生自我表露特点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文平;聚类分析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弘;基于因子分析对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马晓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张白妮;基因数据聚类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于泓漪;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聚类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曲华;一种双聚类算法的实现与改进[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传林 记者 杜献洲;急性高原病两天可治愈[N];解放军报;2000年
2 蔡晖 康庚;急性高原病救治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通讯员  刘胜江 钟廷俊 记者  冯竞;我高原病研究国际领先[N];科技日报;2007年
4 蔡晖 康庚;我军急性高原病救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民族医药报;2001年
5 蔡晖;一氧化氮混合气体疗法——成功降伏急性高原病[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吴玉华 记者 李颖;急性高原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N];科技日报;2010年
7 王文英;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与保健[N];西藏日报;2001年
8 黄深钢;高原病“零死亡”,得感谢这位“拼命三郎”[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本报记者 韩俊杰 张帆 扎西;“门巴将军”李素芝[N];人民日报;2011年
10 刘胜江 钟廷俊;高原病研究展现高水平[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