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
【摘要】:七年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对其临床实践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医学知识获取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要求临床教学管理与之相适应。临床课堂教学是提高学员综合能力,促进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目前对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还较薄弱。因此,构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临床课堂教学评价,对客观了解影响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促进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七年制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步骤与方法:针对我国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本校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的实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召开学生座谈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明确了研究的方法、目标和内容。遴选了军队和地方七所高等医学院校的30 名专家,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运用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等方法,修订完善了七年制临床课堂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评价量表,对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进行实践考量,运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对评价结果的主信度和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
结果:(1)构建了适用于专家、学生、教师自评用的三套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先进使用的评价工具,并通过实践应用表明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2)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和各级评价人员的权重,权重设计能较好的反映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的特点;(3)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评价量表,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评价的过程中能被学生、教师、专家及管理者所接受。(4)构建了评价信息量化与汇总的数学模型,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同时对其它专业和层次,特别是正在推行的八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评价也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
|
|
|
1 |
綦楠萍;通过“二渗透、一加强”培养合格的七年制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年06期 |
2 |
管菊芳;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管理现状与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
3 |
张国治;评七年制规划教材《内科学》[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21期 |
4 |
邢子英,孟海伟,冯蕾,田广平,刘书涛;七年制临床医学解剖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解剖学杂志;2005年02期 |
5 |
郑丽云,王晓琴,郭佩芳;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学生学业成绩的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1994年12期 |
6 |
陈立章,彭红,陈启元,黄圣生,卢捷湘;认真迎接七年制医学教育评估 不断提高七年制医学教育质量[J];医学教育;2003年03期 |
7 |
石鹏建,郭永松,赵士斌;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年02期 |
8 |
肖奇明,张桂英,赵雪华,罗健;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年04期 |
9 |
杨棉华,徐小虎,何萍,蔡琮,霍霞;发挥优势 提高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年01期 |
10 |
朱慧,郑胜,夏标泉;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年05期 |
11 |
马建辉;依照国际化办学理念 深化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2003年04期 |
12 |
刘莛,贺翔鸽;七年制临床阶段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2期 |
13 |
厉岩,马建辉,洪竞兰,刘广爱,章敏;七年制医学生全程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4年01期 |
14 |
康凯;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记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年06期 |
15 |
唐国民,李堂林,王悦,储文功;华东五校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概况[J];医学教育;1996年03期 |
16 |
一鸣;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通过中期检查评估[J];中医教育;1996年02期 |
17 |
李小林,孙国光,刘吉民,洪敏;独立开设七年制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年06期 |
18 |
谢桂华;在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工作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年03期 |
19 |
陈朝风,李伊为,张永兴;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现代医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年05期 |
20 |
周丽华,吴孟欣,张惠君,袁群芳,田映红;全英教学七年制人体解剖学效果的评估[J];解剖学研究;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