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入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
1. 阐明腰椎间盘及其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 和MRI 的价值和限度。
2. 制作人体脊柱腰段及其周围结构的连续薄层断面解剖图像数据集,说明其形态学特征及规律,比较薄层断面解剖和影像断面解剖的特点。
3. 寻求解决经皮腰椎间盘穿刺中“工作三角”或“安全三角”的确切定义,探明穿刺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
4. 结合PLDD 临床实践,为选择穿刺入路和提高穿刺水平提供有力的佐证。
5. 建立脊柱腰段的CT 三维重建、三维解剖模型,阐明脊柱腰段及其周围主要结构的立体形态、三维空间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6. 构建基于PC 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化模型。
材料与方法:
1. 在53 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 图像、40 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 图像上,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和测量。
2. 选取2 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解剖学观测,并与上述的CT、MRI 图像对照研究。
3.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 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进行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4. 选择4 例正常脊柱腰段,进行CT 三维重建,对脊柱腰段、腰动脉走行、髂动脉与L5-S1 椎间盘的空间关系进行观测。
5. 选取2 例CVH 数据集脊柱腰段连续断层图像,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观察其空间位置关系。
6. 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将脊柱腰段的三维结构可视化并进行穿刺路径虚拟演示。
结果:
1. 获得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左、右侧之间腰神经长度及宽度、穿刺线到腰神经的距离无显著性差异。CT 对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显示优于MRI,MRI 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