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胃癌细胞耐药相关分子的表达、信号转导途径和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

韩英  
【摘要】: 肿瘤的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难关。目前已发现多种多药耐药 相关分子,如Pgp、MRP、LRP、BCRP、GSH/GSH、TopoⅡ以及凋亡相关蛋白或 抗凋亡蛋白等,但这些还远不能圆满解释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理。因此, 寻找新的耐药相关分子和逆转耐药的新途径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1994年, 我所采用体外阶梯诱导的方法,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暴露于含长春新碱 的培养液中,经逐步诱导得到一株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其耐药浓度为 0.2ug/ml。研究表明,SGC7901/VCR稳定高表达Pgp、MGrlAg等耐药相关 分子,同时对多种化疗药物交叉耐药。提示SGC7901/VCR是一个在体外研 究胃癌多药耐药的较好模型。本研究拟以该细胞模型为基础,借助全细胞膜 片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胃癌耐药细胞的离子通道 和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新的耐药机制,并为寻找新的耐药逆转 措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目的:首先采用阶梯诱导法对已有的SGC7901/VCR细胞继续进行诱导, 建立不同耐药指数的耐药细胞亚系,并在此基础上:(1)观察PKC、PKA与 胃癌细胞耐药的相关性;(2)观察细胞耐药后离子通道的变化,以及信号转 导途径的调节;(3)观察本所研制的与耐药相关的单克隆抗体MGr1对胃癌 耐药细胞PKC活性的影响;(4)观察本所发现的胃癌相关抗原MG7Ag在耐 药细胞亚系与亲本细胞的表达差异,以及对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 方法:(1)用体外阶梯诱导的方法建立不同耐药指数的胃癌耐药细胞亚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系,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方法进行兔疫学鉴定;门)用兔疫细 胞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方法检测PKC的表达,用竟争蛋白结合法检测PKC、 PKA活性的变化;O)采用 Mh’实验观察 PKC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胃癌耐 药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KC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胃 癌耐药细胞胞内药物蓄积的影响:N)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及共聚焦显微镜技 -术观察PKC与MGrlAg在耐药及药敏细胞的相关表达;u)用穿孔膜片钳方 法观察细胞耐药后离子通道的变化及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6)采用免疫荧 光化学方法观察肿胀激活状态下P*C同工酶亚型的亚细胞分布变化:()采 用钾通道KVI.5及KvZ*的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KVI.5及 KVZ.1 的表达;(8)用流式细胞仪观测钾通道阻断剂对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影 响;①)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G7Ag在胃癌耐药细胞及其亲本 细胞的表达差异;( 0)采用 MM实验观察单克隆抗体 MG7对胃癌耐药细 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7对胃癌耐药细胞胞内药物蓄 积的影响。 结果: 门)建立了不同耐药指数的耐药细胞亚系 SGC7901/VCR(0.3Ug/ttilL SGC7901/VCR(口.7ug/inl)、SGC7901/VCR(*"g/ml),耐药相关分子 Pgp、 MGrlAg等在耐药细胞亚系中的表达随耐药指数的增加而升高。细胞耐药后 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细胞体积变大,呈多角状,绒毛变多变长,细胞 与细胞之间类似于神经细胞突触样的联系增多: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细胞与 细胞之间有部分融合现象。 (二)普通型 PKC的四种亚型在胃癌耐药细胞亚系及其亲本细胞均有表 达:随耐药浓度的增加,P*C。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Cp、p 11及 Y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给予抗 PKC Q的抗体与耐药细胞共同孵育后,耐 药细胞内药物浓度增加,且有浓度依赖性:而抗叫Ce、p 11或Y的抗体对 细胞内药物浓度无明显影响。 臼)随耐药指数的增加,PKC的活性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细胞质的 PKC活性增高为主。给予 PKC的激活剂 PMA omin,细胞膜 PKC活性明显 增高,细胞质PKC活性降低,30ITiln后随时间的延长全细胞的PKC活性均 减低:给予P*C的抑制剂*7不同时间后均出现P*C活性降低。单克隆抗体 .4.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MGr-l与耐药细胞共同孵育后,耐药细胞PKC的活性减低,以细胞质的PKC 降低比较明显。 (4)与其亲本细胞比,耐药细胞活性PKA百分比明显减低。 6)胃癌耐药细胞 SS790lNCR门.0 Ug/l)与其亲本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瑾;周容;;胎盘滋养细胞离子通道及其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年07期
2 黄小英;林素惠;文海聆;张松丽;;他克莫司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3 杨国栋;药立波;卢兹凡;;SNP真是黑人血友病患者Ⅷ因子治疗耐药的元凶吗?[J];医学争鸣;2010年02期
4 罗显克;罗铁军;王娟;;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13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年06期
5 张勇;杨宝峰;;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苏丹;牛小麟;宋安齐;;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展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5期
7 仇志坤;沈冬;赛克;陈银生;冯冰虹;陈忠平;;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MGMT表达以及与替莫唑胺的耐药关系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2期
8 刘晓岩;冯颂华;;老年肺结核的防治[J];黑龙江医学;2011年08期
9 梁淑家;刘伟;李敬云;陈杰;李韩平;梁富雄;韦凯;罗觅;李国装;;2004~2005年广西HIV-1耐药横断面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10 杨晓丽;刘淑娟;;ICU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11 黄伟;王琳;;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08期
12 应黎;刘振国;;偏头痛与癫痫共同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13 王妮娜;刘如秀;;窦房结细胞起搏基因HCN4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0期
14 王慧娟;李鹏;王启鸣;马智勇;;EGFR-TKIs获得性耐药及耐药后治疗的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07期
15 李阳;耿爱文;;阿德福韦酯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16 朱夏;吴朝阳;林建华;;榄香烯辅助化疗治疗耐药骨肉瘤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年10期
17 戴璐;赵健;;miRNA与EGFR-TKI耐药的关系[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年04期
18 陈勇;刘颖;高鸿;刘巍;;E-钙黏蛋白siRNA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耐药与增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9期
19 梁朝辉;;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丁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2期
20 李瑶;史学锋;张腾月;程文博;王蕊;赵堪兴;;大鼠视皮层脑片锥体神经元树突膜片钳技术[J];眼科新进展;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全;翁谢川;盖晓丹;李锦;;胍丁胺阻断大鼠海马神经元钙离子通道与咪唑啉受体相关[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杨胜;刘振伟;万勤;周文霞;张永祥;;TNF-α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离子通道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武维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石亮;杨新春;刘秀兰;宗敏;;动作电位和部分离子通道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蒋卫民;陈晓虎;唐蜀华;;多离子通道阻断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研究探讨[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6 钟季康;;离子通道的正弦迭代模型[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朱毅;;经络实质的水、离子通道学说[A];西南片区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继亮;杨万庆;郭东阳;雷景新;;SPE的选择性离子传导通道理论及其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朱在稳;孙春凤;张旋;林丛宾;赵雪芹;颜佳伟;毛秉伟;;基于玻璃纳米孔磷脂双层膜中的单离子通道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晓良;;离子通道作为新药靶点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英;胃癌细胞耐药相关分子的表达、信号转导途径和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周琳;胺碘酮对大鼠肥厚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急性及慢性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彭彦辉;膜通道蛋白与植物对渗透胁迫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樊建刚;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电生理学研究及顺铂对其钾电流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享元;基于离子通道动力学的神经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文磊;新芋螺毒素SO-3镇痛作用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翁莹琪;15d-PGJ_2对TRPA1离子通道的作用以及对TRPA1介导的疼痛行为的抑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谢满江;平滑肌离子通道机制在模拟失重致血管适应性变化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郝庆;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基础[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孙剑;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毒株的分子病毒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高荣;还原叶酸载体(RFC)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5年
2 樊伟;慢性髓系白血病STI571耐药中PTP活性检测和Bcr-Abl基因ATP结合区的测序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张克;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胎肝细胞及阿德福韦耐药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杨雯;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陈建敏;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异位妊娠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宇平;影响核苷类似物疗效的HBV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会妍;ERCC1及ATF-2与卵巢上皮性癌顺铂化疗耐药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杨转移;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陈会校;辛伐他汀对兔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海生;急性白血病患者bFGF/FGF-R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和与凋亡、耐药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智;离子通道检测新技术助推药物研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文执;离子通道探寻细胞之门[N];科技日报;2002年
3 余志平 译;HIV开始耐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吴安华;耐药不止是公共卫生问题[N];健康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铮;早期诊断应成为防治耐药结核的突破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新华社;警惕耐药病毒引发艾滋病蔓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记者 蓝建中;日研究称儿童用“达菲”更易致耐药病毒出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肖永红;控制耐药结核流行仍是难题[N];健康报;2008年
9 ;狙击耐药结核[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陆志城;对抗HIV耐药有新招[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