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Beta在气道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及气道重建的防治研究
【摘要】:
气道重建(airway remodelling)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
等疾病中存在的渐进性病理过程。气道重建形成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其中
多种因素参与发病过程:细菌、病毒、过敏因素及烟雾等大气中有害气体;
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气道重建的主要表现为上皮下纤维
化、平滑肌增厚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导致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气流阻塞,形
成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因而增加了临床上这类疾病的难治性。以往的观点认
为气道重建一旦形成,则无法逆转,难以治愈。
已经知道,转化生长因子Beta(TGF-β)在一些纤维化疾病如肝纤维
化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迄今已知最强的致纤维化因子之一。研究表明,
中药丹参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本实验研究了TGF-β在气道重建模型
及原代培养肺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并针对实验性气道重建的防治及其机制
进行了系列研究。
本实验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建立COPD和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建
动物模型,并检测其细胞学、形态学和组织学等重建指标以及病理生理功能
学指标,以期获得稳定可靠的慢性气道重建模型。第二部分,通过研究TGF-
β在气道重建模型的表达及其对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泌胶原蛋白
的影响,了解TGF-β在气道重建形成中的意义。第三部分研究糖皮质激素
和中药丹参的防治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其可能机理。
实验结果如下:
1、采用较长时间(8周)分别以烟熏或卵蛋白致敏反复刺激方法制备
COPD和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重建模型,通过检测其病理形态学、细胞学、
组织学以及病理生理等功能方面的多种指标,证实模型存在气道重建的特
征,也存在有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伴通气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改变。
Mnggrffedeopltt=optetg=L
2、两种不同致病原因引起的气道重建模型表现不可逆气流阻塞,均存
在气道重建的病理特征,但二者的气道炎症与在炎症基础上发生的重建各有
特点:COPD以引发嗜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主要侵犯小气道和肺
泡间隔。哮喘模型则为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性炎症,以大气道病变为主。
3、小鼠COPD和豚鼠哮喘气道重建模型中TGF-pl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且肺组织中 TGF-DI基因表达强度与胶原含量成明显正相关。
4、单独应用TGF-p刺激体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无明显的促生长、增
殖作用,然而TGF-p可明显促进原代培养兔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
5、在气道重建形成早期即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中药丹参预防性给药,可
明显预防或延缓气道重建的发生。
6、当气道重建模型己经形成后,应用上述药物治疗4周,其逆转气道
重建的作用明显降低,其中中药丹参的治疗作用优于糖皮质激素。
7、丹参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还能抑制其胶原蛋白的合成。
丹参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
|
|
|
1 |
朱应群;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呼吸系统疾病[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3期 |
2 |
戚好文,李毅,宋立强,赵峰;氟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建防治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2期 |
3 |
袁益明,王曾礼,董碧蓉;地塞米松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
4 |
向莉;细胞外基质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
5 |
李慧;内皮素在哮喘气道炎症与重建中的地位[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年03期 |
6 |
曾冬根,李洁,潘永平;气道重建与支气管哮喘[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7 |
张宏伟,罗侃;哮喘气道重建的意义及对中医药治疗思路的启示[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05期 |
8 |
杨汀,王辰,庞宝森,黄克武,夏成青,牛淑洁;比较地塞米松和色甘酸钠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建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6期 |
9 |
王忆勤,李福凤,滕忠照,李斌芳,张鹏,朱龙英,柳兆荣;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特征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1期 |
10 |
吴奎;毕玉田;洪新;;肥大细胞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建[J];重庆医学;2006年24期 |
11 |
黄爱蓉;金益梅;杨好妹;何时军;;胸部CT气道重建联合增强扫描在气管支气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08年06期 |
12 |
丁强;邢宁;王佳哲;;应用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3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2期 |
13 |
王鲁宁,孔灵菲,刘玉琪;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气道壁厚度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05期 |
14 |
赵海金,蔡绍曦;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哮喘气道重建的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15 |
许淑云;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
16 |
周清华;;加强我国肺癌外科气道重建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6年01期 |
17 |
董飞;罗二平;董化锋;李志伟;哈达;连爱玲;;环甲膜穿刺装置的研制及在平战急救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年04期 |
18 |
唐剑;韩丽薇;程亮;迟元卫;;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小气道重建高分辨率CT42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3期 |
19 |
蒋萍;郑洪;戴嗣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的作用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24期 |
20 |
王立;吴昌归;倪殿涛;陈宏谦;;氟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建的抑制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