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在内耳膜迷路及耳蜗前庭神经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无创地评估内耳病变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1.对51例正常成人、12例临床疑有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NHL)患儿、71例临床疑有内耳疾病的患者,采用二维自旋回波T_1加权序列(2D SE T_1WI)行耳部横断面扫描,应用高分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_2加权序列(3D TSE T_2WI)作颞骨容积扫描,然后行3D TSE T_2WI或平衡式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B-TFE)双侧斜矢状面扫描。32例行增强T_1WI扫描。
2.用采集的3D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从多方位及各个角度观察膜迷路正常结构和病变。
3.在工作站上对正常成人IAC三个部位(IAC口、IAC中段及IAC底)耳蜗前庭神经和面神经的粗细、耳蜗前庭神经分支部至IAC底距离和内耳病变进行测量。
4.所有病例均由2位高级职称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对HRMRI检查结果,应用SPLM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计算平均数及标准差。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结果:
1.134例 268耳均能清晰地显示耳蜗前庭神经和面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的细
微解剖结构。
2.引例 102正常成人耳 IAC内面神经、上前庭神经、下前庭神经、耳蜗
神经在 IAC底直径分别为 1.Zbeo.12rum、l刀WO.10rum、l对比of 3rum和
1.25t0.10mm。在 IAC 中段直径分别为 1二beo.12rum、l刀9t0.10mm、
1.obeo.13mm和1.31t0刀6nun。面神经及耳蜗前庭神经在IAC口的直径分别为
1.Zbeo.12nun和 1石L二2 mm。耳蜗前庭神经分支部至MC底的距离为 6.03 土
1.71nun。前庭神经分支部至IAC底的距离为1.83土0 52nun。比较IAC底4个
神经的相对粗细,sl例 102耳中 94耳(92.2%)蜗神经粗于上、下前庭神经,
66耳(64.7%)蜗神经等粗或稍粗于面神经。
3.12例临床疑有先天性 SNHL患儿有迷路畸形者 4例 7耳,其中 Michel
型 1例 1耳,Monddri型 3例 6耳;前庭导水管扩大者 4例 8耳。三者 8例 15
耳均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
4.刀例临床疑有内耳疾病的患者,半规管异常者 1例 1耳;获得性 SNHL
患者6例8耳有蜗神经萎缩变细;听神经瘤患者16例16耳,10耳伴有邻近耳
蜗神经继发萎缩变细。
结论:
1.IAC内面神经及耳蜗前庭神经粗细存在个体差异。
2.yM RJ能显示内耳神经的精细解剖结构并可及时发现微小病变,斜矢
状面HRMAI对耳蜗前庭神经异常的影像学发现更独具特色。
3.内耳HRMAI可以显示膜迷路的细微解剖结构,精确显示内耳病变,为
临床提供客观无创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具有其它影像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