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克隆性
【摘要】:
外阴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主要经性活动传播,多数病变的致病因子是低危型HPV(主要是HPV6/11)。其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70%在30岁以下,但老年及儿童也可发病。尖锐湿疣的性质至今未确定,有的作者把它放在外阴炎症中讨论,有的则把这种病变归入鳞状上皮良性肿瘤的范畴,但缺乏确切证据。
为了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性质,我们结合使用显微解剖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位点的克隆性检测,检查了以下组织的克隆组成:1)尖锐湿疣组织增生鳞状上皮;2)结构基本正常宫颈鳞状上皮;3)宫颈癌癌组织;4)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上述4种组织分析时均取其临近的结构基本正常组织作对照(正常宫颈上皮取其旁间质作对照)。此外,对于多克隆和单克隆性起源的尖锐湿疣标本,分别计算其所有视野的核分裂数和凋亡小体数,以观察两种不同起源的病变在细胞动力学上的差别。
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子宫平滑肌瘤组织进行的检测显示,适于分析的4例标本均为单克隆性起源,这与用新鲜标本得到的结果一致,说明我们用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克隆性分析是可行的。结合使用显微解剖和克隆性检测表明,7例宫颈癌癌组织均为单克隆性起源,而5例具多态性的结构正常的宫颈鳞状上皮组织均为多克隆性增生,提示肿瘤性病变与反应性增生的细胞组成不同,前者为单克隆性而后者为多克隆性细胞群体。由于显微解剖的应用最大程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减少了病变的污染,从而增加了这一分析的准确性。
在收集的 95例尖锐湿疣标本中,76例扩增成功,其中 62例(81.5O)可
检测到 AR位点的多态性;在适于分析的 54例中,11例显示出(20%)AR
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丢失,其余43例(80%)无多态性丢失,提示前
者已经是单克隆性而后者依然是多克隆性细胞增生。我们的数据还表明,上述
单克隆性病变的核分裂指数明显高于多克隆性病变,但二者的凋亡小体计数差
别不显著。
因此我们认为,大部分尖锐湿疣属于多克隆性病变,是反应性增生;少部
分是克隆性增生,可能已经属于真性肿瘤。
|
|
|
|
1 |
安启哲,隋英鹏,田雪红,马晓燕;以5-Fu为主治疗外阴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5期 |
2 |
徐璞春,王宝坤;去疣灵治疗53例外阴尖锐湿疣[J];临床军医杂志;1993年02期 |
3 |
霍菊;CO_2治疗女性阴部尖锐湿疣30例观察[J];光电子.激光;1993年01期 |
4 |
武昕,高兴华,常文庆,王雅坤;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测定[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10期 |
5 |
庞敬琳;三种方法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0年21期 |
6 |
谢玲;妊娠合并巨大外阴尖锐湿疣1例[J];广州医药;2001年06期 |
7 |
帅茨霞,占丽飞;外阴尖锐湿疣37例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8 |
徐先锋,胡旭,倪双荣;STS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1995年03期 |
9 |
么树燕;30例外阴尖锐湿疣的中药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01期 |
10 |
段汝良;中药熏洗治疗外阴尖锐湿疣45例[J];国医论坛;2003年02期 |
11 |
董金林;;谨防外阴破相[J];婚育与健康;1997年01期 |
12 |
张秋生,宋萌颖,刘振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85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8年01期 |
13 |
陈霞;外阴尖锐湿疣局部联合用药治疗50例[J];浙江预防医学;1998年04期 |
14 |
阮列敏!315020;外阴尖锐湿疣48例电灼治疗体会[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1999年02期 |
15 |
范余娟,杨开选,刘辉,徐红;三联脆组基因在外阴尖锐湿疣中的表达[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6 |
谭林祥;苯酚配合病毒唑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03例报告[J];江西医药;1999年05期 |
17 |
曲凤丽;中药配合微波治疗顽固性外阴尖锐湿疣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工业;2003年04期 |
18 |
刘霞;丛凯滋;;治外阴尖锐湿疣验方[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05期 |
19 |
刘瑞敏;重铬酸钾治疗外阴尖锐湿疣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3期 |
20 |
董榕,阮金洪,袁红宜,王如霞;冷冻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46例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