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鼠生发泡完整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克隆、定位和功能

王世鄂  
【摘要】:目的: 伴随卵母细胞生长的是核糖体和mRNAs转录活化,小鼠大约在排卵前6天,卵母细胞生长和分化结束而达到成熟,此时卵母细胞中合成和积累了多种RNA、蛋白质和细胞器,这些构成了早期胚胎发育的母源物质。胚胎发育从受精开始,新受精卵中就存储大量的母源物质,随着胚胎进一步发育,母源mRNAs逐渐消耗,必然需要合子基因组的适时表达并完全取代之,以实现由母型向合子型调控过渡,缺乏合子基因组激活的动物胚胎无法进一步发育。已有研究表明,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发生于1-细胞晚期,从未受精卵到单细胞胚胎是母源物质控制,由母源物质支持并指导了早期胚胎发育直到合子基因组激活。因此,母源物质对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早期胚胎发育或对卵母细胞向合子过渡有影响的作用的母源基因极少被克隆或识别。所以,我们以生发泡完整卵母细胞(GV卵)为检测子,8-细胞胚胎为驱赶子,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建立GV卵中母源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从中获取小鼠母源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母源基因在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早期胚胎发育和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以生发泡完整的卵母细胞 为检测子(Tester),8一细胞胚胎为驱赶子(Driver),建立GV卵 母源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通过斑点杂交法进一步筛选GV卵 中母源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 性分析:并随机选取3个克隆,以其cDNA序列为基础设计引物, 采用Rl飞PCR方法对SSH的结果进行验证。 2、根据小鼠Peroxiredoxin 11 mRNA序列(Aeeession No: BC002034)设计引物,对小鼠生发泡完整卵母细胞(Gennlnal vesicle intact ooeyte,Gv卵)中的Poroxiredoxin xx可能编码区进 行扩增。另外取小鼠的卵巢,石蜡包埋切片,分别应用原位杂交 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eroxiredoxin 11 mRNA和蛋白在卵 巢各级卵泡中的分布。同时,运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 法观察Peroxiredoxin 11在植入前胚胎的表达。 3、收集昆明白小鼠的单细胞受精卵,采用微滴培养法连续培 养48h,观察Peroxiredoxin 11抗体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应用共聚焦 扫描显微镜术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酷,观 测PeroxiredoxinH抗体对小鼠胚胎中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结果: 1、SSH和斑点杂交法获取40个阳性克隆,经cDNA序列分 析,其代表18个已知基因和8个EST序列。RT一PCR显示,随 机所选取的3个基因在GV卵中有表达,而在8一细胞胚胎中不表 达。 2、从GV卵中扩增所得684bp的cDNA序列,与小鼠 Peroxiredoxin 11(Aeeession No:BC002034)具有99%同源性;其 推测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小鼠PeroxiredoxinH氨基酸序列 (Aeeession NO:Q6 1 1 72)完全相同。 3、在小鼠卵巢内,原始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未检到 Peroxiredoxin n mRNA的杂交信号,初级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检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到Peroxiredoxin H mRNA的杂交信号,次级卵泡和近成熟卵泡中 卵母细胞的杂交信号明显增强。从原始卵泡到近成熟卵泡周围的 卵泡细胞均可检到Peroxiredoxin n mRNA杂交信号,其信号强度 在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未见有明显变化。其次,生后3天小鼠卵 巢未见Peroxiredoxin 11免疫阳性反应:在2月龄小鼠卵巢内, PeroxiredoxinH免疫阳性反应见于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近成熟 卵泡中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的Peroxiredoxinn免疫阳性反应均分 布在胞质,核呈PeroxiredoxinH阴性反应。各级卵泡周围的卵泡 细胞中未见Peroxiredoxin 11免疫阳性反应。 4、又1’- PCR结果表明:Peroxiredoxin 11 mRNA在GV卵中处 高水平,从Mn卵开始略有下降,在4一细胞胚胎和早期囊胚期间 未检到Peroxiredoxin 11 mR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GV卵、 MH卵、1一细胞胚胎、2一细胞胚胎、4一细胞胚胎、8一细胞胚胎、桑 堪胚和早期囊胚均呈Peroxiredoxinll免疫阳性反应,免疫阳性反 应强度从4一细胞胚胎开始略有下降。 5、对照组和Peroxiredoxin 11抗体添加组的1一细胞胚胎经24h 培养后大部分发育成2一细胞胚胎,对照组和抗体添加组达到2一细 胞发育率都在%%以上。但经48h培养,抗体添加组的胚胎发育 明显受抑,多数停滞于2一细胞时期。激光共聚焦成像的结果表明, peroxiredoxin 11抗体添加组的l一细胞胚胎经24h培养发育成2一细 胞胚胎,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荧光强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 局。 结论: l、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我们成功建立小鼠GV卵中母 源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母源基因在卵母细 胞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2、peroXiredoxin 11 mRNA是母源性遗传信息,小鼠卵巢内 Peroxiredoxin H mRNA的转录和蛋白翻译始于初级卵泡中的卵母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细胞,并持续到近成熟卵泡。Peroxiredoxin蛋白是母源性蛋白,植 入前胚胎中的Peroxiredoxin 11蛋白来源于Mll卵。 3、Peroxiredoxin 11抗体可引起2一细胞胚胎发育阻滞,其作用 是通过升高胚胎细胞内的活性氧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常清!410078长沙,卢光琇!410078长沙;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进展及临床意义[J];生殖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2 陈桂兰,黄天华,谢庆东,王晓梅,熊小芳;卵母细胞携带的HBV DNA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复制与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3期
3 刘晓妍;郝翠芳;张守信;沈肖方;单英华;;对体外授精8 h后未受精卵母细胞行挽救性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并妊娠1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4 袁其晓;;从人排卵前卵泡分离得的卵丘细胞能分泌甾体激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6年02期
5 朱敬璋,陈涤瑕,张志华,刘年彬,张怡,卢光琇,范立青,黄善保,卢惠霖;人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中促排卵药物临床应用的初步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1期
6 吴际,张丽珠,刘平;人窦前卵泡的体外发育及其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9期
7 沈维干,陈彦,李朝军,毕春明,张锡然,贡昌春;香烟烟雾水溶物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IVF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5期
8 蒋学俊pennStateCollegeofMedicine,DepartmentofCellularandMolecularPhysiology!湖北武汉430060,李晓艳,RandallL.Rasmusson;离子通道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电生理学实验方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2期
9 田辉凯,李学军;爪蟾卵母细胞表达体系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4期
10 蔡学泳,陈贵安,廉颖,郑晓英,彭红梅;玻璃化冷冻方法中冷冻保护剂及制冷速度对家兔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11 章志国,魏兆莲,曹云霞,丛林,周平,赵济华,王艳玲,李芬;人成熟卵泡液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12 张芸娜;冯云;张爱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损伤相关因素及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年05期
13 何巧花;李豫峰;;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存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0期
14 袁水桥;周玉言;胡淑敏;刘欣宇;王冰松;刘莹;孙绪磊;;盆腔液中抽取卵母细胞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一例[J];生殖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15 兰永连;宋蕊;王树玉;杨晓葵;;生长分化因子9与卵泡生长调节[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6期
16 王一惠;谢青贞;江平;;超促排卵后卵母细胞核成熟障碍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10期
17 韩晓洁;刘英;王树玉;;人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技术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2期
18 孙燕萍;叶健;;纺锤体观测仪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0年04期
19 卢光琇,李胜,李波,范立青,卢惠霖;人体外受精失败的卵母细胞及发育异常的受精卵和胚胎染色体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1期
20 漆著;;不育男性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的电镜微扩散分析及其与人卵母细胞的比较[J];国际遗传学杂志;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淦;刘红波;卢晟盛;陆阳清;卢克焕;;利用单胚胎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猪MⅡ期卵母细胞转录本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秀芬;夏国良;谢辉蓉;陶勇;雷蕾;;促性腺激素诱导大、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差异[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豆兴堂;;羊JIVET技术研究进展[A];《2011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C];2011年
4 王超;夏国良;金世英;王凤超;雷蕾;;促减数分裂甾醇参与FSH诱导的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章保平;易建明;高国龙;;牛卵巢黄体类型对卵母细胞采集及体外成熟率的影响[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闫真;马玉珍;刘东军;周平;旭日干;;间隙连接蛋白45基因的克隆及在绵羊卵母细胞COCs中的表达[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关雪辰;刁丽霞;唐爽;欧阳迎春;;粘虫脑和肠肽对德国小蠊卵母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岳利民;;生殖生理学发展研究[A];2010-2011生理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1年
9 梁成光;霍立军;钟志胜;陈大元;孙青原;;卵丘细胞cAMP-MAPK信号通路对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减数分裂恢复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琰婷;陆秀娥;徐键;黄荷凤;;卵泡液骨形成蛋白-15水平与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群;卵母细胞激活技术与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D];山东大学;2005年
2 谢辉蓉;促减数分裂甾醇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禹学礼;牛IVF胚胎培养与冷冻方法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慧利;小鼠卵母细胞染色质凝集的调控及咖啡因在山羊体细胞克隆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崔龙波;不同年龄小鼠生发泡互换及改变核质比对卵成熟和发育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聂睿;HBV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传播风险[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白晓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颜山;卵母细胞成熟潜能获得的温度依赖性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武浩;小鼠-山羊交互异种核移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钱云;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琼;雌性配子与人类三原核囊胚的玻璃化冷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2 潘登科;山头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及胚胎移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3 张艳玲;水牛精子胞质内显微受精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朱广香;屠宰山羊卵巢有腔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5 路国正;波尔山羊耳成纤维细胞核移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石少权;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及体外受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7 金海霞;不同培养介质及冷冻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清健;乙肝病毒DNA在人淋巴细胞、精子与小鼠卵母细胞中的存在与整合[D];汕头大学;2003年
9 王艾平;山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及其效果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炼炼;表皮生长因子EGF与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相关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雌性老鼠出生后仍产卵母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许琦敏;出生后卵母细胞还能不断产生[N];文汇报;2009年
3 杨淑娟;美发现近期骨髓细胞不能形成卵母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付东红 马凤琴;我国第一个“三冻”男婴诞生[N];健康报;2006年
5 张建松 杨金志;挑战80多年生殖“常识”[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美讯;使用冷冻卵母细胞可能降低体外受精成功率[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记者 何德功;日本用卵母细胞成功培育出幼鼠[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孙玉良 姚永玲;国内首例“三冻”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吴洣麓;吴际:发现卵子再生秘密[N];北京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欢 通讯员  孙玉良 姚永玲;国内首例“三冻”试管婴儿诞生[N];北京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