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后牙移动导致大鼠初级中枢致敏的形态学研究
【摘要】:口腔颌面疼痛不仅见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髓牙周疾病,粘膜病,颌面创伤等疾病疼痛,而且见于一些治疗过程中,调查显示77%的病人在治疗中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最常见的治疗痛为正畸器具导致的疼痛,简称正畸疼痛(orthodontic pain,OP),起在正畸患者中的发生率达91%。动物实验表明,牙齿移动可以激活三叉神经脊束核表达Fos神经元增多和神经递质表达升高,三叉神经脊束核是颌面部伤害性信息重要的中继站,提示牙齿移动可能会导致初级中枢痛觉过敏。最新的研究显示,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慢性疼痛启动和维持的重要因素,胶质细胞不仅仅是神经元“谈话”(信息传递)的倾听者,还能参与神经元间的交流(疼痛调控),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四肢—脊髓”。虽然脑干与脊髓结构功能相类似,但是也存在自己的特点,在少数颌面部炎症刺激的动物模型上,研究者观察到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胶质细胞的激活。那么胶质细胞是否同样参与了如正畸疼痛等口颌面痛的调控?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此过程中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课题采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正畸装置移动其一侧第一磨牙,对其初级中枢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建立与行为学相关的个别后牙移动的动物模型;
2、观察个别后牙移动对于颈髓和脑干中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激活情况,以探讨个别后牙移动刺激颈髓和脑干内哪些部
|
|
|
|
1 |
陈扬熙;;局部注射磷酸铋对牙移动的影响[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4期 |
2 |
沈刚;陈荣敬;刘侃;;药物加速矫治牙移动的机理探讨[J];口腔医学;1993年01期 |
3 |
刘大为!100081,傅民魁!100081,李盛琳!100081,章魁华!100081,吴燕婉!100081;机械牵张作用对UMR-106细胞骨桥蛋白mRNA和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
4 |
陈远萍!130041长春,孙新华!130041长春,朱宪春!130041长春,胡敏!130041长春;实验性正畸牙移动中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变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
5 |
赵青;谭震;郭杰;陈扬熙;;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加力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6 |
娄新田;房兵;;正畸-牵引成骨技术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04期 |
7 |
曹礼;;一种新的牙移动理念——棘齿状托槽的应用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
8 |
陈建;王银龙;;牵张成骨区牙移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8期 |
9 |
陈建;王银龙;凌宁;陈乔尔;阚存辉;;牵张成骨后牵张新骨中牙移动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
10 |
白玉兴;正畸牙移动中的差动力[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年01期 |
11 |
张君;正畸牙移动前后牙周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3期 |
12 |
陈红敏,邵振红;微量牙移动理论在成年错牙合者矫治的应用[J];农垦医学;2002年05期 |
13 |
王爽,叶湘玉,周洪,丰培勋;犬牙周膜牵张成骨正畸牙移动中牵张侧的组织学变化[J];上海口腔医学;2004年04期 |
14 |
钱雅婧;钟良军;;牙周膜牵张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
15 |
段培佳,黄元瑾,陈雨雪,陈扬熙;大鼠正畸牙移动对炎性牙周组织改建的实验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5年03期 |
16 |
赵青;谭震;郭杰;陈扬熙;;牙齿移动对大鼠动情周期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17 |
周珊;陆晓丽;韩晶莹;侯鑫鑫;;测试正畸矫治过程中摩擦力的公式[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8 |
张端强,钟萍萍,石勰,陈日齐;尖牙远中移动的有限元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9 |
史建陆;正畸牙移动牙周膜微循环变化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1期 |
20 |
任蕾;牙周膜胶原蛋白的更新与牙移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3期 |
|
|
|
|
|
1 |
济南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副教授、国际医学美容协会会员、山东省口腔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口腔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王辉东;长时间不镶牙危害大[N];山东科技报;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