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针对uPA的siRNA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及肿瘤特异性RNA干涉系统的建立

黄红艳  
【摘要】: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肿瘤侵袭转移的肿瘤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也简称尿激酶(urokinase),它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uPA由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分泌,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uPAR结合激活纤溶系统,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通过反义核酸、核酶等技术抑制uPA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自从1998年被阐明以来,RNA干涉技术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并且发展成为研究基因功能和肿瘤基因治疗的重要工具。采用RNA干涉的方法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不仅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具有严格的序列特异性。尤其是近年来siRNA表达载体的出现更加促进了这项技术的应用。通过RNA干涉的方法对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分子进行抑制,可望实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月敏,姜明红,钱其军,宋三泰;RNAi技术在病毒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3期
2 郭骁才,郭红霞;冠状病毒的siRNA设计[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5期
3 贺娟;吕回;;小分子干扰RNA在细胞凋亡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年03期
4 刘海防,谢青;RNA干扰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5 李宁;siRNA介导RNAi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年02期
6 刘莉,谢晓华,常连庆;应用siRNA抑制由醛固酮诱导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中钙调神经磷酸酶AβmRNA的表达[J];心脏杂志;2005年04期
7 李阳;倪兵;;RNA干扰与人类疾病[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8 金存娇;;基因水平上的抗病毒新技术——RNAi[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8期
9 邓娟,杨益良,付士红,王力华,金冬雁,梁国栋;RNAi抑制XJ-160病毒复制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戴岚;狄文;;小干扰RNA在卵巢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5期
11 王井伟;曹磊;付军;田海梅;刘义;张伟;;RNAi对骨肉瘤MG-63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7年02期
12 刘苏健;邓勇志;;RNAi技术及其在哺乳动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3 赵志荣;刘淼;雷黎;朱绍春;汪学龙;沈际佳;;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基因RNA干扰系统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8期
14 赵洪波,张嘉宁;RNA干扰技术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5 张技;;RNA干扰在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应用进展[J];四川医学;2010年01期
16 张美红;周克元;;小干扰RNA的合理设计[J];肿瘤防治研究;2006年11期
17 王井伟;田海梅;刘义;张伟;;Survivin-siRNA对骨肉瘤MG-63细胞药物敏感性的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8 沈娜;张潜英;陈鸿雁;余晓燕;叶琳;;siRNA抑制HPV16E6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8年20期
19 刘元宁;常亚萍;李誌;张浩;田明尧;;针对H1N1病毒的多特征siRNA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20 张法红,蔡建庭;RNAi技术及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群辉;范志斌;胡建民;杨建成;;siRNA介导的RNAi对心肌细胞牛磺酸转运体基因抑制效果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杨群辉;杨硕;胡建民;杨建成;;siRNA介导的RNAi对心肌细胞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基因抑制效果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程娜;;RNA干扰与基因治疗[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邓清华;刘国文;刘磊;王建国;朱晓岩;李小兵;王哲;;siRNA特异性抑制犊牛原代肝细胞SREBP-1c基因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季爱民;苏丹;车鸥;李文适;孙靓;张忠义;杨彬;;壳聚糖/siRNA纳米粒介导的功能性基因沉默研究(英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马蕾娜;钱程;;单一polⅡ启动子调控抗环氧化酶-siRNA和TRAIL蛋白对肝癌的协同治疗[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7 黄伟;吕明;金明姬;杨长青;高钟镐;;mPEG-PCL-g-PEI聚合物的合成及其siRNA递送性能[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陈宇;郑海涛;杨力建;陈少华;沈琦;刘思初;李萡;李扬秋;;靶向抑制PPP2R5C基因的siRNA的筛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刘政;邱广斌;;MYCT-1基因特异的siRNA对GES-1细胞凋亡、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陈卫华;王跃闽;;Cb1-b特异性siRNA载体的筛选验证[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映辉;双色荧光RNAi技术平台的建立和抗SARS-CoV RNAi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黄红艳;针对uPA的siRNA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及肿瘤特异性RNA干涉系统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韩璐;豆科植物蒺藜苜蓿发育相关基因[D];山东大学;2010年
4 钱志康;利用大肠杆菌发酵制备siRNA及其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5 徐向上;Aptamer-protamine-siRNA复合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马旭;RNAi抑制S100A4基因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陈正岗;沉默Id-1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明芳;RNAi沉默Notch1、Notch2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鲁玉侠;食源微生物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抑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廉;RNAi调控雄性小鼠睾丸uPA表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龙波;RNA干扰抑制麻疹病毒侵染细胞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梁权;COS-1细胞SV40T抗原的RNAi研究及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燕;人端粒酶反转录酶siRNA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房彦平;沉默PMR1表达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璞;RNAi医学信息数据库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6 郭颖;发夹式siRNA活化结直肠癌高甲基化抑癌基因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吴琼;小鼠生长抑素干扰RNA的设计与筛选[D];吉林大学;2007年
8 方首镕;siRNA干扰MDR1逆转舌癌耐药性表型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郑亚婷;应用siRNA技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M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10 吕玉春;靶向EV71 VP1基因si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筛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李勇;RNAi药物研究或再升温[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医学博士 科学松鼠会成员 致桦;美丽的干扰[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余志平;打开功能基因组学与未来治疗学的大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庄北宁;防治非典,专家称找到基因“新药”[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吕兴晨;创新催生产业 科技改变民生[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杨霞;防治SARS药研发获阶段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聂翠蓉编译;RNAi:生物技术的蓝月亮[N];科技日报;2003年
8 本刊记者 建法;中国,让细胞核导弹提前发射[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9 谷文;百奥迈科与Benitec开发新型小核酸干扰抗乙肝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白毅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教授 韩文玲;我国基因组药物研发期待驶入“快车道”[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