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提高义齿修复效果的基础实验研究
【摘要】:牙齿与牙槽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牙槽骨随着牙齿的生长,萌出而发育,依牙齿的健康和功能而得以保持。一旦牙齿由于某种原因拔除,则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随即发生变化,逐渐萎缩。临床上患者拔除牙齿后常常需要2~3个月才能进行义齿修复,而且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的状态与义齿的修复效果紧密相关;大量的患者牙槽骨低平或呈刃状,使义齿的修复效果差,并且给修复过程中咬合关系的确立带来很大的困难。本课题是将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通过仿生方法研制的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及可降解性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LA,nHAC/PLA)进行活化,使其成为亦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的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active 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LA,AnHAC/PLA)后,进行了系列的改善牙槽骨状况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该材料提高义齿修复效果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1.采用无水乙醇对nHAC/PLA材料进行湿化处理的研究,以改善其吸水性能。湿化1h、2h、3h后去除无水乙醇,再将材料浸入生理盐水中0.5h、2h、24h测量材料的吸水率、失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湿化前后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材料湿化2h与3h后的最大吸水率无统计学差异,材料完全湿化后浸入生理盐水中0.5h以后材料的吸水率无差异,材料湿化及浸水前后材料无失重,显微结构无变化。材料用无水乙醇湿化前后的平均吸水率分别为141.6%和307.2%。说明nHAC/PLA为疏水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