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核糖体蛋白质L15(RPL15)的高表达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增殖

王辉  
【摘要】:背景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环境和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关于胃癌的分子特征的了解越来越多。同源染色体1,5,7,12,13和17位上杂合性的缺失(LOH)在胃癌中经常出现。基因的变化,致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在胃癌中经常可见。致癌基因c-ras,c-erbB-2,K-sam,c-met和c-myc的突变或者扩增以及肿瘤抑制基因p53,结肠腺瘤息肉基因(APC),结直肠癌删除基因(DCC)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I)的失活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这些基因可能是潜在的预测胃癌进展和转移的预后指标。 近来的研究显示基因表达模式的综合分析能从正常胃粘膜中识别胃癌的新的分子。这项技术也用来鉴别肿瘤亚群和鉴定与疾病分类、早期发现、预后以及胃癌进展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核糖体蛋白质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在DNA修复、凋亡、耐药、增殖中显示了不同的功能。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两种胃癌组织和同质的非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RPL15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8和4.7倍。RPL15还显示在一些食管肿瘤中也比正常同质组织中高表达。所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尿吲哚乙酸测定对胃癌诊断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2 盛玉祥;胃蛋白酶原免疫放射分析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J];江苏医药;2003年07期
3 胡利荣,庞伟强;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3期
4 项国谦,赵洪灿;三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江西医学检验;2004年06期
5 牛青霞,章晓航,谢长义,黄自明,杨蔚萱,王福让;胃液铁蛋白测定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J];癌症;1990年02期
6 胡乃中;章礼久;丁之平;;血清癌胚抗原糖抗原_(50)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J];安徽医学;1993年04期
7 曹路宁,郑泽霖;进展期胃癌诊断与外科治疗[J];辽宁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8 王晶桐!100083,林三仁!100083,赵一鸣!100083,耿秋明!100083;胃液紫外光吸收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2000年03期
9 胡亚民;胃液中CA-50、CEA联检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吴建胜,陈哲京,程骏,郭献日,陈民新;术前胃镜结合磁共振对胃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年05期
11 宁强;;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12 赵建伟;陈敏;胡瑜;王丰;;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6年04期
13 张锦;权建渊;;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20期
14 钱江梅;陈华;兰松;;318例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云南医药;2010年01期
15 黄敏峰;严永胜;;胃癌187例临床诊断特点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6期
16 ;全国胃癌综考小结会简况[J];肿瘤学杂志;1980年03期
17 赵向信;;B型超声对胃癌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0年00期
18 范恩学,孙峰, 孙海侠, 权铁刚;胃液AFP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意义[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19 白书红;段淑琴;鲍力;王海龙;;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及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1995年01期
20 孙英!202153,黄勇,范宜东,唐永军,周胜玉,侯仁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辉英;高剑波;;64 VCT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殷琛庆;南宇乐;鹿彤;;~(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代峰;;血清胃蛋白酶原、糖蛋白抗原72-4对胃癌诊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丁兆艳;王正滨;刘荣桂;徐芳;臧爱华;;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诊断与术前分期的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向阳;陈莎;黄德珍;周红梅;李莹;杨柳;;老年胃癌的螺旋CT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吴云林;朱黎明;;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进展[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肖振平;徐娅莎;;胃癌的CT分期诊断及其临床价值[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林艳梅;李健丁;;降低管电流对胃癌CT扫描初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云林;吴巍;;发挥内镜在机会性筛选早期胃癌中的积极作用[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戴益琛;陈章兴;谢军培;曾伟;傅育卡;林志翔;姜元芹;朱小三;;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肿瘤相关基因对比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SIDT2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史冬涛;3号染色体短臂抑癌基因CpG岛甲基化表型与胃癌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王振欣;Tim-3在胃癌免疫细胞上表达的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赵永勋;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强CIP2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14年
5 尹莹;胃癌前病变癌变的动态监测:外周血微小RNA预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6 宋宇;胃癌中HHIP、Patched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4年
7 刘卓;miR-10b靶向HOXD10调节RhoC-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侵袭[D];吉林大学;2014年
8 王梅;miR-17-5p/20a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9 梁勇;中国人胃癌和肝癌血清蛋白质组的质谱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朱甲明;胃癌早期诊断模型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皓军;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的分析[D];宁波大学;2013年
2 马晶;640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应用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胡骏铎;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对胃癌诊断及转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王霄鹏;miR-15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刘振;GNAO1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苏玉;胃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王刚;miR-106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8 陈兵;CD44v6在胃癌、癌前病变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赵俞玲;647例胃癌Lauren分型临床与病理特点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杨太忠;基于拟靶向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胃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铮;新技术能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郑红蔓 王坤 张哲浩;樊代明:不断冲击新高度[N];科技日报;2003年
3 刘建华;斩断虚高医药费背后的利益链[N];人民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陈亚新 记者 谈洁;“迷信”技术,“医疗高消费”成世界难题[N];南京日报;2010年
5 陶春祥;陶钧;多种影像技术联用检查胃癌[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苏林波 侯培琪 康卫东;樊代明:从卫生员到院士[N];解放军报;2002年
7 程守勤;胃癌的CT仿真胃镜诊断[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程守勤;CT仿真胃镜“前途无量”[N];健康报;2003年
9 胡德荣;新型胃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李森林 李柏宗 本报记者 刘建伟;“军营,我们深深地爱上你”[N];解放军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