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中NDRG2与P53的关系及NDRG2在P53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
DNA是机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持对于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DNA时刻面临来自于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侵袭,在细胞内外各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体基因组完整性的维持依赖于体内相互独立但又密切联系的两套系统:DNA修复和凋亡。DNA损伤刺激产生一个信号,这一信号最终将被细胞周期或凋亡调控系统所接受。P53分子是在DNA损伤的信号转导途径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其下游调控的靶基因,如P21、14-3-3、GADD45和Bax等分子,分别参与DNA损伤后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在抑制细胞的癌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源NDRG2 (又名SYLD或KIAA1248 )是我室在1999年利用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技术进行神经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时发现的一个在多数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AF159092],其mRNA全长为2024bp,编码一个含有357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41kDa的功能未知蛋白。该基因染色体定位在14q11.2,含有16个外显子,15个内含子。由于该基因在氨基酸序列上与已发现的N-myc下游基因NDRG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将其命名为NDRG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NDRG2基因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其功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DNA损伤药物阿霉素- Adriamycin(简称Adr),可以诱导A549细胞中NDRG2表达水平的升高,提示NDRG2可能参与了细胞的DNA损伤。而P53分子是参与DNA损伤修复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也发现,NDRG2第一内含子区含有P53结合位点,并且已有研究报道,NDRG家族的另一成员—NDRG1,作为P53的靶基因参与了P53介导的细胞凋亡,以上背景提示DNA损伤中NDRG2与P53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NDRG2在P5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有可能发挥一定的功能。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我们首先选用P53野生型细胞系A549和U87,应用促进DNA损伤的试剂Adr处理这些细胞不同时间后(0 h,3 h,6 h,12 h 24 h),分别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到这些细胞中NDRG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DRG2参与了这两种细胞的DNA损伤过程。但是,应用Adr处理P53突变型细胞系(MDAMB-231和SK-BR-3)和P53缺失型细胞系(H1299),却发现在这些P53失活的细胞系中,DNA损伤试剂Adr并不能诱导NDRG2表达水平的升高,上述研究表明DNA损伤诱导的NDRG2表达水平升高依赖于P53。
为了进一步明确P53与NDRG2的关系,我们通过在P53缺失的细胞系H1299中过表达外源性的P53,证实了NDRG2的表达水平随着P53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通过报告基因的分析表明,无论外源性的野生型P53或内源性的野生型P53都可以特异地通过NDRG2第一内含子区P53结合位点而明显上调报告基因的活性,并且通过ChIP和EMSA的方法证实了P53可以特异地与该P53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这些结果不仅为NDRG2是一个新的P53的靶基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进一步研究NDRG2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最后,我们对NDRG2在P53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的功能及NDRG2对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涉NDRG2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提示NDRG2在由P53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过表达的NDRG2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当应用化疗药Adr和顺铂处理NDRG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时,可以明显增强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NDRG2作为P53的一个新的靶基因,在P53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明显增强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并且证实了由过表达的NDRG2所增强的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可以不依赖于P53。
综上所述,NDRG2是P53的一个新的靶基因,参与了细胞中的DNA损伤反应,并且在P53介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新基因。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完善了对P53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NDRG2的功能,为NDRG2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依据。
我实验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与上述内容不太相关,是硕士课题的部分延续,目的主要是检测HepG2细胞中NDRG2表达降低的原因。我们首先通过PCR-SSCP的方法发现,在HepG2细胞中NDRG2的启动子区存在有突变,结果通过基因测序和报告基因的分析方法发现,在HepG2细胞中的NDRG2启动子区的-13bp处存在有CT的突变,而这一突变可以明显降低NDRG2启动子的活性。该部分内容提示了NDRG2启动子区的突变是造成NDRG2在某些细胞中表达降低的原因之一,为研究其他肿瘤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NDRG2表达降低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
|
|
|
1 |
程金科,林晨,牟巨伟,张雪艳,邢嵘,吴旻;野生型p53基因重组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抑制作用[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
2 |
李治,朱帆,蒋达和;p73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9年03期 |
3 |
郑少青!354000;突变p53基因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J];河北医药;2000年05期 |
4 |
亓翠英,刘静宇,熊志勇,祝莉莉,宋运淳;动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c-myc在大麦中的染色体定位[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2期 |
5 |
张秀梅,李柏林,宋敏,宋继谒;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3年04期 |
6 |
孙梅,吕有勇;外源性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6年09期 |
7 |
王培新,王新娟,高汉林;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系恶性生长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
8 |
钟叔平,曹亮,吴文翰;鼻咽癌组织p53相关蛋白的纯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9 |
黄君富,房殿春,罗元辉;p33~(ING1)——一种新的肿瘤抑制蛋白[J];生命的化学;1998年04期 |
10 |
曾位森,夏宁邵,罗琛,谢卫兵,丁亮,黄宗平,曾定;利用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活性检测DNA损伤[J];遗传;1999年03期 |
11 |
张业,崔玉坤,吴宁华,沈珝琲;野生型p53对热休克蛋白90β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3期 |
12 |
陶冶,张靖溥;Apoptin——一种特异性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5期 |
13 |
袁清安,黄翠芬;p53选择性抗瘤腺病毒[J];生物技术通讯;1998年04期 |
14 |
杜少陵,凌烈峰;绿茶对人胃癌细胞株中p21、p53蛋白表达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
15 |
王樯,黄中新,夏潮涌;小鼠肺发育中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J];解剖学报;2000年04期 |
16 |
张美华,汪晓燕,吴自荣,祝献民,宋频杰;应用免疫-PCR检测癌症的初步研究[J];生物技术;2000年05期 |
17 |
单长民,刘乃国,刘同慎;人肝癌细胞基因组中HBV DNA的整合与c-fos、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年01期 |
18 |
陈金中,兰萍,周光云;乳腺癌的p~(53)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年03期 |
19 |
邹宗亮,张开泰,孙丹,管伟,王志清,王升启;等Tm检测探针寡核苷酸芯片在p53突变热点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1年03期 |
20 |
刘斌,宋宜,董燕,孙志贤;蛋白质体外磷酸化方法的建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