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多次经巩膜电刺激对轴突横断的视网膜节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修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在成年哺乳动物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和不可逆的轴突退化。视网膜节细胞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具有中枢神经细胞的特点,因此,视神经横断成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动物模型。电刺激作为一种可靠的神经恢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如在坐骨神经的损伤模型中,电刺激可以促进受损的神经元存活,并促进轴突再生。在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模型中,慢性电刺激可以有效的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近期研究发现,在视网膜节细胞轴突横断后即刻进行眼部电刺激可以在视神经切断后7天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证实了电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神经细胞有促进存活的作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研究表明在视神经横断当时给予1小时的电刺激,即可激活IGF-1系统,促使视网膜节细胞存活。本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延迟及多次电刺激对轴突横断的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在视神经切断后即刻、3天、5天给予巩膜电刺激时,在视神经切断后7天进行视网膜节细胞计数,刺激组的视网膜节细胞存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我们对切断后3天这个时间点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在这个时间点进行电刺激时,其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14天,其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我们又增加了电刺激的次数,从切断后当时开始刺激,每3天刺激1次,直到第14天,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又显著高于第3天单次刺激组。本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延迟电刺激对轴突横断的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机制。我们对3天单次刺激组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天刺激组的IGF-1表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且主要集中于Müller细胞分布区。该结果显示延后电刺激可能激活Müller细胞,并促进IGF-1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了证实延后电刺激是否激活Müller细胞,我们对视网膜进行GFAP染色分析,发现Müller细胞可以表达GFAP,延后电刺激可以进一步增强这种作用。但对于星形胶质细胞这种反应不很明确,有待进一步证实。我们还对延后电刺激与小胶质细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延后电刺激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小胶质细胞对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此外,电刺激对于视网膜节细胞也会产生直接作用,经免疫组化检测,我们发现电刺激组的p-Akt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我们推测电刺激通过激活视网膜节细胞内p-Akt/Akt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经巩膜延后电刺激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多系统的联合作用过程,这种方法可望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开辟思路。
|
|
|
|
1 |
李胜修;新生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在成年大鼠脑白质内的轴突再生[J];解剖学研究;1999年02期 |
2 |
王宁利,欧阳洁;视神经损伤的防护和修复[J];眼科学报;1996年04期 |
3 |
雷季良,王淑玲,于恩华;移植周围神经对大鼠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影响[J];解剖学报;1994年04期 |
4 |
贾莉君,刘忠浩,罗学港,蒋幼芹,吴振中,刘丹;青光康注射液对急性实验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的作用[J];中华眼科杂志;1995年02期 |
5 |
梁玉香,李海标;福斯可林和3-异丁基-1-甲基黄呤嘌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1年01期 |
6 |
许媛媛;裴群羽;王珂;杨磊;雷季良;;频谱照射对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早期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7期 |
7 |
朱永红,李海标,李雯,梁玉香;IBMX对成年地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1999年01期 |
8 |
张军,欧可群,吴良芳,陈文玉;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神经元的联系 Ⅰ.CB-HRP顺行追踪与免疫组化双重标记(英文)[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
9 |
李飞,梁玉香,李海标;霍乱毒素及联合外周神经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2年04期 |
10 |
郭斌;青光眼神经保护治疗的探索[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5期 |
11 |
王慧,刘求理,罗学港,文建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高眼压后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J];解剖学研究;2002年02期 |
12 |
景筠,Nina Irwin,LarryI. Benowitz;嘌呤敏感途径影响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
13 |
马宁芳,李海标;H89和wortmannin对霍乱毒素促进远端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3年04期 |
14 |
张军,吴良芳,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视交叉上核VIP神经元接受视网膜节细胞的直接投射──免疫组化双标法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5年02期 |
15 |
李雯,李海标;霍乱毒素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
16 |
黄蔚,王琳,惠延年,张淼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视网膜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眼科学报;2000年04期 |
17 |
马宁芳,李海标;霍乱毒素对远端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2年03期 |
18 |
黄蔚,王琳,惠延年,马吉献;雪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对培养视网膜节细胞正常及缺气损伤环境中存活及生长的作用[J];眼科学报;2002年04期 |
19 |
项平,黄锦桃,李海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5年03期 |
20 |
王珂;裴群羽;许媛媛;雷季良;;几种显示视网膜节细胞形态的方法比较与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