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张召辉  
【摘要】: 研究一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8),IPO组又根据不同方法分为3个亚组:IPO1组(再灌注30s缺血30s 1次,n=6)、IPO2组(再灌注30s /缺血30s 3次,n=6)和IPO3组(再灌注30s/缺血30s 6次,n=6),I/R组和IPO组均行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6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n=6);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 h血清中TNF-α和NO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SOD、MPO和MDA量;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1.再灌注后IPO组相对于I/R组血糖低(P0.05, P0.01, P0.05);IPO2组较IPO1组和IPO3组血糖低(P0.05, P0.05);2.再灌注后IPO组较I/R组血清中TNF-α含量低(P0.01, P0.01 , P0.01)、NO含量高(P0.01, P0.01 , P0.01); IPO2组血清中TNF-α相对于IPO1组和IPO3组低(P0.05, P0.05)、NO含量相对于IPO1组和IPO3组高(P0.05, P0.05)。3.再灌注后IPO组较I/R组移植胰组织中SOD含量高(P0.01, P0.01, P0.01);,MDA和MPO含量低(P0.01, P0.01 , P0.01), IPO2组相对于IPO1组和IPO3组SOD含量高(P0.05, P0.05)、MDA和MPO含量低(P0.05, P0.05)。4.再灌注后IPO组较I/R组移植胰组织中AI值低(P0.01, P0.01 , P0.01),IPO2组相对于IPO1组和IPO3组AI值低(P0.05, P0.05);5. I/R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IPO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IPC2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结论:1.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SOD活性、增加内源性NO合成、下调TNF-α和减少PMNs粘附与聚集。2.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3.再灌注30s/缺血30s循环3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后处理诱导办法。 研究二IPO, IPC, IPC-IPO对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缺血后处理(IPO)与缺血预处理(IPC)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分析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IPC-IPO)是否能更为有效的减轻胰腺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单纯2小时冷缺血后再灌注,无其它干预;IPC组:在冷缺血开始前,给予供体2个循环的“5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的缺血预处理;IPO组:结束冷缺血后,在开始长时间灌注的起始阶段,给予受体3个循环的“30秒灌注-30秒再缺血”缺血后处理;IPC-IPO组:在冷缺血开始前,供体给予2个循环的“5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缺血预处理,并且在结束冷缺血后,在开始长时间灌注的起始阶段,给予3个循环的“30秒灌注-30秒再缺血”缺血后处理。6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n=6);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 h血清中TNF-α和NO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SOD、MPO和MDA量;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干预组(IPC组、IPO组、IPC-IPO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1, P0.01, P0.01); IPC组与IPO组的血糖水平相当(P0.05),IPC-IPO组与IPC组、IPO组相比,血糖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P0.05);2.再灌注后干预组(IPC组、IPO组、IPC-IPO组)较I/R组血清中TNF-α含量低(P0.01, P0.01, P0.01)、NO含量高(P0.01, P0.01, P0.01); IPC组与IPO组的TNF-α及NO水平相当(P0.05),IPC-IPO组与IPC组、IPO组相比,TNF-α及NO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3.再灌注后干预组(IPC组、IPO组、IPC-IPO组)较I/R组血清中SOD含量高(P0.01, P0.01, P0.01)、MDA和MPO含量低(P0.01, P0.01, P0.01); IPC组与IPO组的SOD、MDA和MPO水平相当(P0.05),IPC-IPO组与IPC组、IPO组相比,SOD、MDA和MPO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4.再灌注后干预组(IPC组、IPO组、IPC-IPO组)的移植胰组织中AI值明显低于I/R组(P0.01, P0.01, P0.01); IPC组与IPO组的移植胰组织中AI值相当(P0.05),IPC-IPO组与IPC组、IPO组相比,移植胰组织中AI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5. I/R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干预组(IPC组、IPO组、IPC-IPO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结论:1. IPO和IPC对胰腺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都具有保护作用,且两者的保护作用无显著差异。2. IPO与IPC都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失活,以清除氧自由基,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来发挥保护作用。且各种保护机制在IPO与IPC发挥的作用相当。3. IPC与IPO联合应用对大鼠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IPC-IPO的保护作用与单独IPC或IPO相比无明显增强。 研究三大鼠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远隔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n=6);12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RIPO组,n=6)。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 h血清中TNF-ɑ和NO,胰腺组织中MPO和MDA含量,并应用TUNEL检测移植胰凋亡细胞。结果:1.再灌注后I/R组相对于RIPO组血糖高(P0.01)、血清中TNF-ɑ(P0.01)、胰腺组织中MPO(P0.01)和MDA(P0.01)含量高,SOD、NO含量低(P0.01)2.再灌注后I/R组相对于RIPO组胰腺组织凋亡指数高(P0.01)。结论: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失活,从而清除氧自由基等有关。 研究四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受体小肠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受体肠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2),I/R组和IPO组大鼠均接受胰腺移植,再灌注后5 d检测小肠通透性和吸收功能,检测血清内毒素、TNF-α、NO和SOD,取受体回肠粘膜组织检测小肠湿/干比、微绒毛高度及宽度、MDA含量及MPO活性,同时取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结果:再灌注后IPO组血清TNF-α含量(P0.01)、内毒素含量(P0.01)、MDA含量(P0.01)、MPO活性(P0.01)、小肠湿/干比(P0.01)、小肠通透性(P0.01)、细菌易位率(P0.01)和小肠粘膜损伤程度均低于I/R组;血清NO和SOD含量、小肠吸收功能均高于I/R组(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保护胰腺移植大鼠小肠肠粘膜屏障,降低细菌移位率,机制可能与降低胰酶活性、减少TNF-α生成、减轻PMNs粘附与聚集、增加NO和SOD含量以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超;王云;顾继伟;袁亚伟;冯东;高致炳;;缝隙连接蛋白43在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张凯伦,杨运海,赵静,胡志伟;二氮嗪对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3 刘小南,霍婷婷,王为忠,陈彩平,管文贤,陈冬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7期
4 刘小南,霍婷婷,王为忠,管文贤,陈冬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8期
5 李桂桂;卞广兴;任建平;温利青;张敏;吕秋军;;羟基积雪草苷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7年05期
6 赵国安,丁延峰,牛新清,李东亮,何瑞荣;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7期
7 王雅利;于冬梅;巩书磊;;热休克蛋白70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1期
8 张召辉;王为忠;李玺;牛万成;陈党英;张云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年08期
9 刘小南;霍婷婷;王为忠;董光龙;张洪伟;陈冬利;;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23期
10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1年04期
11 裴广辉;梁健;宋文利;王智平;莫春柏;;异丙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9期
12 霍婷婷,刘小南,王为忠,李开宗,管文贤,陈冬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的保护作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13 卢伟;范慧敏;刘中民;;Genistein预处理对体外循环MIRI的保护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14 张召辉;李玺;牛万成;陈党英;张云民;崔洪尊;;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5期
15 边屹;陈玺华;王炜;;Bag-1在大鼠缺血预处理肝胆管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6 吴慧颖;张英杰;;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年23期
17 孙君志;苏全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防治进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4期
18 宋少伟;刘永锋;;腺苷A2受体激动剂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7期
19 胡玲;胡健蓉;贾金平;;灯盏花素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06期
20 刘小南;霍婷婷;王为忠;管文贤;董光龙;;缺血预处理减轻胰腺移植受体大鼠小肠肠黏膜屏障的损害(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忠东;池一凡;孙龙;牛兆倬;孙勇;生伟;;肾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2 张卫东;陈红;张川;柳润辉;李慧梁;陈红专;;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3 陆姚;张野;;p38MAPK在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角色研究进展[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4 王蓉;曾晓荣;王贞;李景新;谢冬萍;刘克敬;陈连璧;;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家兔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高晓琴;李荣山;;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中COX-2和iN-OS间信号转导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邓胜利;喻田;;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心磷脂的影响[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曲行舟;张陈平;季彤;;缺血后处理对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徐志刚;王春梅;项丹;陈立;;己酮可可碱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段若望;李明星;;PH值在移植器官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10 黄衍寿;李荣;吴伟;冼绍祥;洪永敦;吴辉;陈宇鹏;于扬文;李南夷;;延胡索碱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钙泵及钠钾泵活性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召辉;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王可新;缺血后处理对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07年
3 胡胜;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卢冰;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保护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江浪清;缺血后处理对同种异体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刘凤鸣;巯甲丙脯酸停跳液对低温缺血再灌注离体兔心的保护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7 王凌燕;rhKD/AP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佘兴国;部分预植肝缺血预处理对肝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虞朝辉;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和miRNA表达谱技术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梦嵽;Exendin-4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轶魁;JAK2-STAT3通路在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欧阳松茂;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3 王永彬;ATP药物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青岛大学;2006年
4 郝宇华;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永慧;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陈光磊;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文飞;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清宝;热休克预处理及活性氧族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成飞;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俞旻皓;雷帕霉素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桥;大连提出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新论[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钟显飞 蒋明德;四川实验证实:红景天苷可诱导HSC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张中桥;四军医大西京医院研究证明:GS能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李明辉;“细胞凋亡”治癌症[N];医药导报;2002年
5 张中桥;银杏叶提取物能减少细胞凋亡[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商东;“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温红;蛋白质caspases 3/7能有效控制细胞凋亡[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洪敏;细胞凋亡研究引人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康 旭 冼沛中 许庆文;复方苦参注射液促使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记者张建松;治疗癌症新途径:细胞凋亡疗法[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