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诊断与治疗价值的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价值
目的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因素占60%。女性可由多种因素而致病,其中多种原因可引起的输卵管狭窄、堵塞、蠕动受限使精子或卵子不能通过输卵管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既往诊断输卵管病变的方法,主要有输卵管通液术、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宫)腔镜检查等。其中,输卵管通液术主要依靠药液推注时阻力的大小,以及有无反流来判断输卵管的通畅程度,诊断的主观性较大,准确性较差,且不能对阻塞部位作出明确的诊断;腹(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确诊率高的检查方法,但它是有创性检查,对器械要求高且操作复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HSG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但医患均受射线辐射,且对碘过敏者检查受限;碘油吸收慢可导致肉芽肿形成、粘连等,油栓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222例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以探讨在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应用经阴道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不孕症妇女222例,常规经阴道二维超声下观察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相对位置,将造影剂通过双腔子宫输卵管造影导管缓慢注入宫腔内,在B-flow超声模式下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内的显影情况,同时注意推注时压力的大小,及造影结束后子宫直肠窝内无回声区的变化情况,来综合判断输卵管的通畅程度。超声造影结果与输卵管通液术、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两组间的显著性差异采用χ~2检验)。
结果222例不孕症患者(共计435条输卵管):73例(146条)双侧输卵管通畅;60例(120条)双侧梗阻;4例(8条)双侧通而不畅;56例(112条)一侧通畅,一侧梗阻;10例(20条)一侧通畅,一侧通而不畅;10例(20条)一侧通而不畅,一侧梗阻;9例因输卵管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术后,6例(6条)通畅,3例(3条)通而不畅。140例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因输卵管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共计278条输卵管)超声造影结果同输卵管通液术检查结果比较,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提示超声造影法与输卵管通液术准确性有显著性差异(χ~2=18.0,P0.005);48例患者(共计96条输卵管)超声造影及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示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梗阻的患者行腹(宫)腔镜检查(包括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液检查、宫腔镜下经输卵管口插管通液检查和腹腔镜联合检查,通液时加用美兰染液),结果显示超声造影与腹(宫)腔镜检查准确性相似,无显著性差异(χ~2=0.10,P=0.75);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结论应用SonoVue经阴道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是一种安全,简便,准确性高,无损伤,无副作用的检查方法。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较佳的方法。
第二部分超声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输卵管积水是慢性输卵管炎症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在输卵管炎后,因输卵管粘连闭锁,粘膜细胞的分泌液积存于管腔内;或因输卵管炎症发生峡部及伞端粘连,阻塞后形成输卵管积脓,当管腔内的脓细胞被吸收后,最终成为水样液体。临床常见原因为人工流产、自然流产、药流、引产、不洁性交、盆腔感染等引起输卵管壁粘连、充血、水肿而阻塞,导致精子与卵子不能够结合,最终形成不孕症。因此明确诊断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是用经阴道二维超声及超声输卵管造影来探讨超声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28例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重点观察双侧附件区的无回声区与子宫,卵巢的相对位置关系,形态,囊壁,内部结构,移动度,测量并记录无回声区的大小、范围。然后通过双腔子宫输卵管造影导管缓慢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在B-flow超声模式下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内的显影情况。
结果28例患者(共计55条输卵管,1例因输卵管妊娠手术切除一侧输卵管),经阴道二维超声显示诊断为20例一侧输卵管积水,8例双侧输卵管积水。超声造影13例一侧输卵管积水,2例双侧输卵管积水。12例一侧输卵管积水的患者接受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结果均与造影结果相符。
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应用超声造影可提高输卵管积水诊断的准确率,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重要的帮助。
|
|
|
|
1 |
刘百灵;周琦;姜珏;雷小莹;;卵巢肿瘤超声造影47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
2 |
韩力群,张化诚;胃超声造影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人民军医;2004年04期 |
3 |
Nash P.J.
,Kassimatis K.C.
,Borowski A.G.
,J.D. Thomas,郭宁;静脉内超声造影对无法进行胸廓超声心动图诊断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补救[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
4 |
张武;简文豪;;新年贺词[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7年01期 |
5 |
黄润生;顾成章;杨斌;;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3期 |
6 |
郭志中;刘志苏;黄建国;;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9年03期 |
7 |
李婷婷;刘晓芳;王瑜;冯婷华;王瑞丽;;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年07期 |
8 |
于海春;刘香平;;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0期 |
9 |
肖迎聪;;超声造影在评价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8期 |
10 |
张树彬,王利生,何萍,张东翔,祁芸云;超声造影心动图诊断肺动静脉瘘──附2例报告[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
11 |
吴隆懿;CO_2微泡超声造影对小肝细胞癌的有用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年04期 |
12 |
黄道中,张青萍,乐桂蓉;肝脏肿瘤超声血管造影的定量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年06期 |
13 |
查长松,梁春香;超声造影及其用于肝肿瘤诊断的研究近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
14 |
张钧,赵方;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年01期 |
15 |
侯庆峰,胡兴华;肝脏超声造影技术的护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10期 |
16 |
王晓琴;孟洁;那桂萍;普素;何宁;;肝转移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J];武警医学;2007年09期 |
17 |
常建东;张立涛;李彩娟;;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8 |
周连春;张钧;董燕;;超声造影评价微创消融治疗中老年肝癌患者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9期 |
19 |
卜庆敖;袁庆忠;赵希学;潘国政;张令海;纪永利;;实时超声造影监测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2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年25期 |
20 |
王文平,徐智章,樊嘉,叶颖江;CO_2超声造影在肝癌二期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