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快速扩张皮肤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在皮肤快速扩张术中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作用,以探讨高压氧能否有效促进快速扩张,从而为拓展快速扩张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24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化分成4组:高压氧快速扩张组(A组)、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和实验对照组(D组),所有动物皮下均埋入相同型号的皮肤扩张器。高压氧快速扩张组和单纯快速扩张组均每天扩张1次,10天内完成扩张,扩至扩张器容积的140%,高压氧快速扩张组每次扩张后即进行高压氧治疗,常规扩张组每周扩张2次,5周扩至前两组相同体积,实验对照组仅进行扩张器植入术而不进行扩张。在扩张中测量AB两组注射盐水前后及高压氧治疗后的扩张区皮肤温度、血流状况,扩张后分别测量各组扩张区皮肤在体厚度、在体张力、皮瓣即时回缩率及皮瓣离体湿重。切取扩张区皮肤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比较各项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及组织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术前A组扩张区域皮肤血流量为93.32±11.93(pu),B组为96.35±14.31(pu),扩张前两天,两组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扩张第四天至扩张结束,A组扩张皮肤血流量较B组多(P0.01),扩张最后一天,注水前A组扩张皮肤血流量为130.63±16.68(pu),B组为35.05±4.89(pu);在扩张前7天,A组与B组注水前后皮肤温度均下降约0.6℃,从第8天开始至扩张期结束,A组注水前后皮温仅轻微下降,而B组下降约0.6℃。扩张结束后,A组皮肤在体厚度为1.3233±0.04457(mm),大于B组的0.9850±0.08689(mm)(P0.01),而C组为1.4700±0.05404(mm),D组为1.6133±0.10596(mm);A组离体皮瓣即时回缩率为29.2817±4.35780%,远小于B组的46.3100±3.41094%(P0.01),而C组为22.0220±1.85763%,D组为10.3033±1.19173%;A组离体皮瓣湿重为2.6467±0.13866(g),大于B组(P0.01),B组为1.7150±0.14977(g),C组为3.4367±0.41731(g),D组为2.8100±0.51498(g);A组皮肤横向在体张力为15.3000±1.47648(g),纵向在体张力为12.9833±0.73598(g),均小于B组(P0.01),B组皮肤横向在体张力为33.9167±4.78390(g),纵向在体张力为26.5000±2.45031(g),C组皮肤横向在体张力为9.8667±1.88962 ( g ),纵向在体张力为8.5167±1.88406(g),D组横向在体张力为5.1000±1.50864(g),纵向在体张力为3.9500±1.10408(g);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A组皮肤表层明显比其他3组厚,细胞层数更多,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单位视野内A组成纤维细胞最多,核大胞浆丰富,有丝分裂最为活跃。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高压氧可以有效促进快速扩张皮瓣血液循环,促进成纤维细胞、基底细胞分化增殖,减小快速扩张皮瓣回缩率和皮瓣在体张力,提高皮瓣质量,是一种促进皮肤快速扩张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
|
|
|
1 |
邱玉金,唐胜建,刘方军,张金兰;扩张皮肤增量规律的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2 |
朱颉,贺全勇,彭浩;皮肤扩张多因素分析(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
3 |
仇树林;汪洋;李兵;韩胜;;皮肤重叠扩张至极限后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8期 |
4 |
濮哲铭;杨群;汪希;钱云良;;不增加辅助切口的带瘢痕皮肤扩张切疤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8期 |
5 |
肖汉;殷国前;;皮肤扩张器注水后并发急性大片皮肤坏死的临床观察(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广西医学;2010年03期 |
6 |
王长征;牛星焘;陈东明;曾衍钧;蔡琦瑛;;快速皮肤扩张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年01期 |
7 |
李伯达;黄惠铭;林泽旭;陈德波;;皮肤快速扩张术修复皮肤缺损9例[J];中国美容医学;1994年01期 |
8 |
高文武;快速皮肤扩张的临床应用体会[J];天津医药;1996年03期 |
9 |
张克昶;一种改进的皮肤扩张法[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7年03期 |
10 |
贾平,郭树忠,马显杰,杨力,赵一岭,樊欣;磷酸化ERK在扩张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1期 |
11 |
刘学军,张海明,孙广慈;扩张皮肤中b-FGF和EGF的含量与扩张量的关系[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
12 |
牛星焘
,吴连存
,李比
,曾衍钧;皮肤扩张面积测算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
13 |
尹清志;张蓓;王首军;;EGF在扩张皮肤中的表达意义及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3年08期 |
14 |
夏双印,王洁,蒋海越,杨大平,郝立君;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临床应用的并发症[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
15 |
王大为,张明利,屈志刚,文军慧;皮肤外扩张后血循环监测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6 |
陈东明,牛星焘,唐军民,吴连存,王长征;常规与快速扩张后狗皮肤组织形态学的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6年03期 |
17 |
孟庆延,汪勇,杨果凡,孙明杰;联合皮肤扩张法在修复各种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1996年02期 |
18 |
胡亚兰,杨志远,王洲,胡亚萍;混合性快速皮肤扩张法在修复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蛇志;1998年01期 |
19 |
范志宏,崔磊,刘凯,李伟,钱云良;扩张皮肤回缩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
20 |
李江
,鲁开化
,艾玉峰
,郭树忠
,郭杰;扩张后皮肤软组织收缩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