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Ti-24Nb-4Zr-7.9Sn合金铸造性能的研究
【摘要】:
钛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能,作为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其研究方向是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弹性模量更低、综合性能更优,并不含有铝和钒等潜在毒性元素的新型钛合金。β型钛合金因其较低的弹性模量和优良的合金性能而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Ti-24Nb-4Zr-7.9Sn(wt%,简称TNZS)合金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低弹性模量新型β型钛合金,属于第三代钛合金,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合金在保持新型钛合金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备了更低的弹性模量,最低达33GPa,更加接近了人体骨(10-30GPa)与牙本质(12-18.6GPa)的弹性模量,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口腔修复及牙科种植体用钛合金。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材料的要求,是制作卡环、冠桥、桩核和种植体的理想材料。但是,在临床常规钛合金铸造条件下,存在铸流率偏低,铸件多气孔等问题,限制了该合金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
本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探讨不同包埋料和铸道参数对Ti-24Nb-4Zr-7.9Sn合金铸件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筛选出适合于该合金铸造的包埋料和铸道参数,以提高Ti-24Nb-4Zr-7.9Sn合金的铸流率,并进一步采用优选出的最佳包埋料和铸道参数包埋铸造Ti-24Nb-4Zr-7.9Sn合金棒状试件和铸造全冠,分别对棒状试件的表面反应层和铸造全冠的边缘适合性进行研究,初步评价该合金铸造系统的铸造精度,为其进一步接近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包埋料和铸道参数对Ti-24Nb-4Zr-7.9Sn合金铸件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筛选出适合于该合金铸造的包埋料和铸道参数,以提高合金的铸流率,并通过测定棒状铸件表面反应层和铸造全冠边缘适合性,对合金的铸造精度进行初步评价。
研究方法:
1.采用网状试样法,计算Ti-24Nb-4Zr-7.9Sn合金在三种包埋料、三种铸道直径和三种铸道长度条件下的铸流率,做析因设计的统计学分析,优选最佳包埋料和铸道参数。
2.在优选出的最佳铸造条件下包埋铸造,制备Ti-24Nb-4Zr-7.9Sn合金棒状试件,肉眼观察表面性状和粘砂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反应层形貌,同时能谱分析仪对试样表面反应层进行元素成分分析;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反应层结构;显微硬度仪测定表面反应层显微硬度。
3.机械加工后牙铝合金标准冠代型,在优选出的最佳铸造条件下制作Ti-24Nb-4Zr-7.9Sn合金铸造全冠,扫描电镜观测铸造全冠的边缘浮出量,评价其边缘适合性。
研究结果:
1.通过改进包埋料和铸道参数,可以提高Ti-24Nb-4Zr-7.9Sn合金在室温铸造时的铸流率;氧化镁系包埋料组铸件铸流率最佳;各组试件的铸流率随铸道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随铸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少;尚不能认为三个因素两两之间及三个因素总体相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显示选用氧化镁系包埋料,铸道直径5mm,长度5mm时,铸件铸流率最高,达94.90±4.67%,提示Ti-24Nb-4Zr-7.9Sn合金在包埋铸造时应使用氧化镁系包埋料,采用粗而短的铸道。
2.氧化镁系包埋料与Ti-24Nb-4Zr-7.9Sn合金的界面反应轻,表面反应层薄,扫描电镜下观察,反应层分层不明显,仅可见氧化层和Al元素渗入层两层结构,反应层厚约20μm左右,可以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3.用氧化镁系包埋料包埋铸造的Ti-24Nb-4Zr-7.9Sn合金铸造全冠试样边缘浮出量为70.22±13.36μm,适合性良好,可以达到临床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
|
|
|
1 |
丁伟山,王铎,刘文侠,杜朝霞;金属元素铍对烤瓷合金铸流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年04期 |
2 |
闫立波;越野;张春宝;高勃;;包埋料和铸道参数对Ti-24Nb-4Zr-7.9Sn合金铸流率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
3 |
张建中;纯钛铸造应用于种植体上部结构的修复[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6年01期 |
4 |
刘应坤;陈利民;;中熔合金铸造焙烧快速升温法[J];口腔医学研究;1987年02期 |
5 |
牛开源;;真空和空气压力的包埋方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74年02期 |
6 |
杨瑟飞,郭天文,李晓军;铸造工艺对钛冠桥精度影响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
7 |
薛淼;铸造贵金属合金[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1年02期 |
8 |
杨瑟飞,郭天文,王有序;纯钛冠桥铸造包埋料配方的确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年01期 |
9 |
丁伟山,王铎,王可,胡一俊,侯金梅;BS-1牙科低贵金属合金铸流率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10 |
张霄炎,骆小平,宋雍康,黄罡;不同包埋料对铸钛表面反应层结构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5年05期 |
11 |
徐丽娟,陈子勇,陈玉勇,孔凡涛;口腔科铸钛系统的研究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6期 |
12 |
骆小平;牙科精密铸钛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年01期 |
13 |
孟玉坤;热凝固化聚丙烯酸基托材料受包埋料限制的应力松弛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3期 |
14 |
宫相芹;谭学新;杨晓东;;金相检测技术在锆系包埋材料对钛铸件质量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7期 |
15 |
赵云凤;郑第泽;付明国;潘先伦;朱(介辶)伟;;中熔合金包埋材料理化性能的测试研究[J];口腔医学;1992年01期 |
16 |
马桂芳,吴景轮;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三)──铸型制作、熔铸和磨光[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
17 |
叶志坚;赵云凤;;Plat铸造陶瓷包埋料的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3年01期 |
18 |
侯晓冲,程静涛,王宝成,王冉,夜文敏;不同铸造合金对铸造冠边缘适合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
19 |
陈玉勇,徐丽娟,陈子勇,肖柏青;新型牙科铸钛专用包埋料的研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8期 |
20 |
余桂林;李楠;李友胜;王贻宁;;铝酸钙水泥对氧化镁系包埋料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工业;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