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优化

滕飞  
【摘要】:研究目的根据WHO2014年公布的最新全球癌症报告,肝癌已经成为全球第六位最常见恶性肿瘤、第二位最常见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最主要类型,在原发性肝癌中占比约为80%。肝移植是无法切除的早期HCC最佳的治疗手段,但即使是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移植术后仍然有10-20%的受者会出现肿瘤复发,这反映了现有肝癌肝移植标准在HC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不足。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在米兰、UCSF、上海复旦、杭州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围手术期潜在危险因素,建立了基于不同标准的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模型MHCAT,进一步通过中国肝移植注册(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数据库记录的大样本HCC病例,验证MHCAT在中国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中的有效性。此外,为了弥补现有肝癌肝移植标准较少涉及HCC生物侵袭性的不足,我们围绕HCC复发转移中的“种子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建立HCC-CTCs 3D培养体系,并对CTCs数目及形态与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探索,结合HCC-CTCs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癌肝移植预后模型对于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长期生存的预测效能,对HCC患者的预后做出较为准确的个体化评估,为稀缺的供体肝脏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一、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MHCAT的建立和验证分别采用独立的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建模队列来自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施行的223例HCC肝移植,验证队列来自CLTR数据库中的1371例HCC肝移植,两个队列中所有病例的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对建模队列中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建立基于四种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米兰、UCSF、上海复旦、杭州标准)的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模型;使用验证队列中的数据对MHCAT预测HCC肝移植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的准确性进行评估,进一步将MHCAT的预测效能与目前国际上最为认可的Metroticket公式进行对比,利用ROC曲线的最高Youden指数获得区分长期生存最大差异分组的截断值,通过Kaplan-Meier方法以及log-rank检验进行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生存分析。进一步对MHCAT中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术中出血量与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展开研究。选择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施行的479例HCC肝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及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与HCC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分层分析重点对术中出血量对于HCC复发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造成肝移植术中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二、HCC-CTCs 3D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HCC-CTCs生物侵袭性研究通过3D培养建立HCC患者CTCs培养体系,观察HCC-CTCs在3D培养条件下的克隆形成状态及细胞形态特点,研究HCC-CTCs克隆数目及细胞形态与HCC生物侵袭性以及预后的关系,分离不同类型的HCC-CTCs克隆进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1、单中心HCC肝移植数据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除肝癌肝移植标准外,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中出血量及再次移植是HCC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2、结合肝癌肝移植标准以及其它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建立了基于Milan、UCSF、上海复旦、杭州标准四种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的HCC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预测模型MHCAT,通过HCC患者的MHCAT评分,能够对每个HCC患者的3年或5年生存率进行预测,该模型经过全国1371例HCC肝移植数据的验证,显示使用基于上述标准的MHCAT预测肝移植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的c-statistic分别为0.712-0.727和0.726-0.741,基于Milan、UCSF和复旦标准的MHCAT预测肝移植术后3年生存率的效力显著高于Metroticket(P0.05),而基于任何标准的MHCAT预测5年生存率的效力与Metroticket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中出血量4000ml的患者肝移植术后HCC复发风险显著增加(P0.001),术前存在腹水、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LD)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是术中出血量4000ml的独立危险因素;4、成功建立了HCC患者外周血CTCs 3D培养体系,对于超出米兰标准的患者,HCC-CTCs培养成功率达到96.9%,HCC-CTCs克隆数与肿瘤数目、大小、大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1),同时发现3D培养条件下,HCC-CTCs克隆可分为多细胞型和寡细胞型两种类型,初步结果显示多细胞型具有更强的侵袭性。结论1、我们建立的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模型MHCAT经过全国1371例HCC肝移植数据验证,证实对于HCC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对HCC肝移植受者术后风险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2、3D培养体系下,HCC-CTCs克隆数及细胞形态是HCC生物侵袭性的重要指标,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还在进一步积累中,HCC-CTCs与预后的相关性还有待于更大样本的研究。3、将HCC-CTCs整合到MHCAT,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MHCAT在HCC肝移植长期生存中的预测效能,对HCC患者的预后做出较为准确的个体化评估,为稀缺的供体肝脏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供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赵琴;刘园园;雷旭;雷飞飞;李刚;李芳;李金科;杨靖;刘龙;谭华炳;;应用异常凝血酶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筛查HCC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年09期
2 侯红军;许祖闪;万绪明;;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03期
3 房建伟;王芳;;肝细胞性肝癌(HCC)筛选实验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02期
4 何学红;李蓉芬;游箭;;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HCC的进展[J];西部医学;2013年04期
5 齐亚灵;方艳秋;段秀梅;谭岩;陈东;;环氧合酶-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年11期
6 雷金娥;田伟;;一种基于HCC的软件保护方案的研究与设计[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范根定;;纳税不出门 HCC税务系统获百套订单[J];每周电脑报;1997年45期
8 张云峰;曹贵文;崔新江;宁厚法;杨莉莉;;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9期
9 毛升好;唐勇;雷晓青;苏庚;王春生;肖新征;赵文博;;HCC纤维增强复合防腐内衬技术在长庆油田集输管道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6年04期
10 郭子衣;荣海波;刁灿阳;敖有光;王宇;杨运宽;;艾灸调控大鼠HCC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机制[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9期
11 魏善武;曹璋;丁海波;刘大林;;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早期HCC的近期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年08期
12 王明党,沙颖逊,崔中强,王龙延;重油接触裂解制乙烯的HCC工艺研究[J];河南石油;2002年03期
13 马步云;李晋;卢强;严律南;罗燕;彭玉兰;;超声评估门静脉与HCC患者肝移植预后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5期
14 廖红,陈建华,莫发荣,袁志刚,陈维平,邝晓聪,罗国容;两种新的HCC抗原的特异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5 汤春园,吴继周,梁任祥,韦忠亮;HDV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J];广西预防医学;1998年05期
16 薛丽娟;;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年24期
17 陈渠发;陈毅斌;张锡迎;杨宇峰;;PBK/TOPK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HCC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03期
18 张海青;蒋大海;;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6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家平;邵国良;罗君;陈玉堂;;索拉非尼治疗HCC肺转移生存分析[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绮;吴刚;扬龙;袁建军;郝远瑞;田建国;;HCC超声造影灌注显像分型与大血管构筑及微血管生成相关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臧运金;张庆;沈中阳;;HCC肝移植技术进步与术后远期生存风险因素分析[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郭猛;刘芳;张铭健;展洋洋;丁国善;曹雪涛;王全兴;;HCC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建立与临床相关性分析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杨春霞;杨微波;;HBV基因型、变异、X蛋白与HCC相关性的研究[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道平;李俊成;虎勇;杜宁波;王登莲;杨露;李鲲鹏;高洁;张玉秋;;多元复合物理清垢及HCC型内防腐技术试验及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范志娟;刘树业;;中分化HCC患者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水平变化[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Yuyuan Li;Fan Lin;Yongjian Zhou;;Osteopontin(OPN) over-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周小舟;孙新锋;周大桥;徐文军;黄俏光;贺劲松;;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HCC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Lin Wang;Juxiang Huang;Minghu Jiang;Haizhen Diao;Huilei Zhou;Xiaohe Li;Zhenfu Jiang;;IGF2BP3 activated feedback coupling G-protein signaling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 or HCV infection)(HCC) development through activation of phospholipase A2,MAPK and NF-kappaB[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飞;HCC肝移植长期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2 魏续福;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索拉非尼抑制HCC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海明;Ki-67和IRF-1预测HCC肝移植预后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4 汤成泳;IL-37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侯晓玫;突变型HBx在HCC发生发展中的致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6 倪振洪;自噬相关蛋白ATG4B的线粒体定位及其促HCC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7 余鹏;MiR-208-3p抑制ARID2表达并促进肝细胞肝癌(HCC)增生和侵袭[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苏永杰;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HCC对患者预后影响的RCT研究(中期总结)[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刘艳丽;HBx对HCC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赵蒲;HAb18G/CD147和annexin Ⅱ相互作用参与调节HCC细胞骨架重排和细胞运动[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男;基于HCC算法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2 闫小晶;二氯乙酸盐增敏盐酸吡柔比星抗HCC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刁灿阳;艾灸对HCC癌前病变大鼠相关凋亡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杨昆蓉;Ⅱ期原发性肝癌(HCC)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敖有光;艾灸对HCC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姜琴;超声造影及其定量参数在FNH与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中南大学;2010年
7 郭子衣;艾灸促进HCC癌前病变大鼠肝细胞DNA修复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叶甲舟;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对于预防HCC术后肝内复发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唐奇;CRYAB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临床预后分析及抗凋亡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10 符兆胤;PIK3CA基因在HCC里的表达和突变[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