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超声内镜诊断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sraphv,EUS)下的特征及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方法;对
肺内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
评价其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方法:第一部分:21例肺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分别统计
EUS发现及手术切除的纵隔淋巴结个数,计算EUS纵隔淋巴结的发
现率;对EUS发现、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的103枚淋巴结的声像
图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6例肺部肿块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
1例右肺肿块患者、1例食管旁肿块患者、2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
的患者进行EUS-FNA,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第一部分:EUS对第5、7、8、9组转移淋巴结的总发
现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对各组中转移淋巴结的发现率也
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在第5、7两组更为突出。EUS发现
的恶性淋巴结平均长、短径均明显高于良性淋巴结(p0.01)。随着
淋巴结长、短径的增加,恶性淋巴结的比例也跟着增高(p0.01)。
恶性淋巴结的特征有:短径≥1.0cm,长径 ≥1.5cm,边界清楚,形
状呈圆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诊断恶性淋巴结有显著影
响的是短径及边界;将短径(X_1,单位:cm)、边界(X_2,清楚=1、不
清楚=0)代入方程:P(1)=1/[1+e~(-(-2963+2041X1+1682X2))],以P(1)≥0.5作为
恶性淋巴结诊断标准,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在本研究中分别为
72.8%、72.7%、72.9%。EUS对第5、7、8、9组纵隔淋巴结的诊
断准确性高于CT。第二部分:除1例患者(10%)未能取得足够的
标本外,EUS-FNA对其余9例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
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均为100%,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结论:EUS可以帮助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EUS-FNA是一
种准确、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的诊断。
|
|
|
|
1 |
张红梅,冷钦;左肺鳞癌术后并纵隔淋巴结转移误诊为食管癌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年04期 |
2 |
吴元魁;杨慧;许乙凯;赵静;贾铭;;胸腺瘤的CT诊断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12期 |
3 |
范英杰,赵宏亮,丁新胜;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临床观察[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9年05期 |
4 |
刘海燕;李思进;王艳艳;武志芳;任媛;李险峰;刘建中;胡光;;~(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8期 |
5 |
郎贤平;李春茂;关吉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伴癌性肌无力误诊为胸腺癌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6 |
赵崇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9年05期 |
7 |
孙钢,孙振峰,陈静,肖红,刘汝勤;中国人正常纵隔淋巴结的CT测定[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1年02期 |
8 |
陆明华;王学广;;CT 对原发性肺癌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1993年02期 |
9 |
于修义,王武军,曲家骐,邹小明,陈刚,穆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
10 |
李正江;苗绪学;唐平章;徐震刚;张德超;;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J];中华肿瘤杂志;2006年02期 |
11 |
赵汉玺;于金明;巩合义;;~(18)F 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2期 |
12 |
谢天鹏;赵雍凡;;食管癌三野清扫及意义[J];四川肿瘤防治;2007年04期 |
13 |
赵坚;罗清泉;;非小细胞肺癌N_2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4期 |
14 |
卢庆刚;于韬;李霞;何文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放射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15期 |
15 |
姜勇;赵明;吴沛宏;张福君;黄金华;范卫君;;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区残留或复发转移淋巴结[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S3期 |
16 |
许佩璋;CT在肺癌分期上的价值:改变了纵隔镜的作用[J];北京医学;1986年01期 |
17 |
白人驹;肺癌中CT检查肺门和纵隔的价值[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年03期 |
18 |
王达飞,蒋勤娟,陈胜东,鲍如海;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J];肿瘤防治研究;2004年05期 |
19 |
张胜;马建新;黄海;;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适形放疗[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20 |
陈小军;;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