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稳态噪声性听神经元损伤蜗内AD-NT3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罗伟  
【摘要】: 神经生物学研究已证实神经营养因子(NTFs)与外周听觉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NTFs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是听觉上皮、听觉神经元发育、成熟、增殖分化、存活的必需因子,而且对损伤后修复、残存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的重塑有重要作用。神经营养素—3(NT—3)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重要之一,在内耳Corti器有表达,编码NT—3高亲和力受体trkC mRNA主要分布于螺旋神经节的分化区域,是发育中和成体动物耳蜗组织中最为重要的存活因子。然而,由于耳蜗结构的特殊性,外源性NT-3难以通过血迷路屏障到达靶部位。NT—3在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全身性给药难以使其在局部发挥生物学作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深入研究神经营养因子在听觉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开展感音神经性聋早期治疗的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应用基因导入与转染的手段,使相关的目的基因在耳蜗局部得以稳定、持久地表达相应神经营养因子,为最终解决这类问题探索一种新的途径。 为深入探讨初级听觉神经元损伤后的修复和神经营养因子对修复过程的生物学作用,本研究以成体豚鼠为对象,制备稳态强噪声性听觉神经元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耳蜗内Ad—NT3基因导入的实验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及听觉电生理等技术,从多个层面进行观察,对噪声损伤后外周听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改变、耳蜗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对噪声损伤后初级听觉神经元的存活与功能修复过程的生物学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藉以探讨基因治疗在感音神经性耳聋防治中的可能作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初步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硕士论义中文摘要 l.应用稳态强噪声刺激建立外周靶剥夺的实验动物模型。130dH SPI。X 5小时剂量的稳态噪声暴露可造成动物听觉上皮损害,引起蜗内 神经纤维的继发性退变。病变主要累及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似N;NFP 免疫组化显示噪声损伤后耳蜗外周神经末梢存在变性过程:门0“引’I。 X 5 小时的噪声剂量可导致川3R、CAP严重异常,出现永久性阈移 汁”S),听觉电生理学变化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相一致。 2.耳蜗内基因治疗途径的探索。采用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IL途径向 外淋巳腔内导入AdN”l’3 R的基因。导入后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显 示耳蜗感觉1:皮结构无明显损伤,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也表明牙入操 作本身对听力的影响较小。经耳蜗底周骨壁钻孔向鼓阶外淋巴腔内导入 HI’-:3恭b在技术卜是安全、可行的。 3.Ad-\1y牙入耳蜗后的组织形态学和电生理学观察。腺病毒导入 ]l;7人的H:蜗组织切片术发观感染性细胞变性改变,听觉诱发电位测试 结果亦表u本实验条件下,复制缺陷型腺炯毒(Ad)对耳蜗组织的感染爿。 个进成内耳的损害。 4.八小丫卜(的转导细胞在耳蜗内分介较厂,讣可产生丫1’3蛋山。免 疫组化染色显不,从底口到顶凹均可见y【X阳性反应产物:从杀底膜到 螺旋神经竹的厂泛K域内,八小丫m能转染耳蜗内多种细胞,柯衬器支 持细胞、螺旋缘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较强的染色:表达过程可持续较 长时旧。 5.11始产性听帅经损伤蜗内基因治疗的听觉电生理观察。卢损伤后V 期实施耳蜗内*-\T3基H治疗,可以减轻ABR阈移程度,对整体听觉 功能什保扩作川;H蜗内 八d-丫1X 寸入能减少噪产损伤引起的C川‘-\1 波反应闽增高和潜伏期延长,从而起到对初级听觉传入通路亢整性的保 扩l作)U。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硕士论文_中文摘要 6.噪声性听神经损伤蜗内基因治疗对耳蜗神经纤维的影响。AdNI”3 基因的转导与表达对听觉上皮损伤后继发性蜗内神经纤维退变具有一定 的促进修复作用,NFP染色显示外周神经纤维存活维持时间较长,组织 学的存留和功能的保存相一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胜利,王晓侠,刘晖,黄沂传,姚小宝,朱宏亮;内耳疾病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10期
2 雷雳;耳蜗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3年04期
3 罗伟,孙建军;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6期
4 徐延军,翟所强;内耳病的基因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晓侠,姚小宝,嵇宪生,李胜利,朱宏亮;腺病毒介导GDNF的过表达对药物耳毒性损害后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03年08期
6 郭维,胡吟燕,周娜,翟所强,杨伟炎;NT3重组腺病毒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的保护作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年04期
7 时利,翟所强;内耳基因转导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8 罗伟;孙建军;缪东生;常英展;江平;姜伟;;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耳蜗内人神经营养素-3基因重组腺病毒的表达与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1期
9 徐聪;陆家海;;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研究现状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展望[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曲雁;王娜;;Cx26、Cx30与非综合征耳聋的研究现状及基因治疗的展望[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年01期
11 高下,王锦玲,杨安钢,许彦鸣,王枫,高辉;小鼠耳蜗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的克隆及其基因工程细胞模型的建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12 刘谦虚;贺湘波;陈观贵;谢鼎华;谭志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受损耳蜗内的生存和分化[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13 蔡文君;谭长强;李玉瑾;黄和;李霜;;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14 罗伟 ,孙建军,江平,姜伟,林勇生,陈谦,汪家政;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蜗内基因治疗的电生理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5 郑贵亮;郭维;胡吟燕;翟所强;;bFGF-Math1基因诱导UEC-4细胞产生毛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5年04期
16 王俊;李彪;蔡昌枰;张一帆;王士礼;胡胜平;田相龙;张敏;;重组杆状病毒载体介导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模型基因转染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17 Friedmann T;陈金东;;人类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1991年02期
18 章有章,陈诗书;肿瘤的基因治疗[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19 朱遐;FDA颁布有关体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政策规则[J];生物技术通报;1994年04期
20 斯崇文;加强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琳;高下;陈杰;朱光洁;麻晓峰;丁小琼;陆玲;;Ad-Hath1-DsRed2,Ad-DsRed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小鼠耳蜗圆窗径路基因导入的实验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俊良;王婧一;黄清东;余孝其;;基于PNA单体缀合大环多胺的阳离子脂质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吴丛梅;李修义;刘树铮;;pc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郑淑真;卢英华;李清彪;;基因治疗用质粒DNA稳定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5 戴江华;胡琼华;;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尹嘉;楼美请;陈左权;陈先震;;局部注射内皮抑素基因重组腺病毒治疗G422小鼠胶质母细胞皮下荷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许宏;徐德胜;;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初步应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8 施娅雪;张柏根;;周围动脉疾病的基因治疗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9 王德昌;张科军;王一兵;;基因治疗特重烧伤的临床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李平;任志刚;魏于全;阚兵;田聆;;ssFLK-1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实验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瑜;大骨瓣减压术、VEGF基因治疗及联合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D];浙江大学;2005年
2 蒋奎荣;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反义K-ras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吴昊天;脊髓损伤的基础及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染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4 张岩;应用RNAi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孙平;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及联合化疗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6 汪枫桦;PEDF基因修饰色素上皮细胞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的体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县城;白介素(IL)-12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抗肿瘤形成与抗转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明满;重组腺病毒介导反义MMP2基因抑制肝癌生长和侵袭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戚孟春;BMP-7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陆艺;生存素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基于其突变体的转基因治疗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伟;稳态噪声性听神经元损伤蜗内AD-NT3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2 穆恩;水杨酸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陈静;γ-氨基丁酸在正常发育期小鼠耳蜗的分布[D];昆明医学院;2005年
4 席恺;α-硫辛酸对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D];郑州大学;2002年
5 宋巍;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的分离和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赵慕兰;葛根素注射液拮抗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焦彦超;碟脉灵治疗老年性耳聋的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袁波;α-硫辛酸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耳毒性损害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静;客观听功能测试对听力正常耳鸣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桑海明;IFN-β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前列腺癌细胞系PC-3效应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水;基因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记者 李玉成;志在与世界比肩[N];科技日报;2001年
3 廖联明;美国开禁基因治疗临床研究[N];健康报;2007年
4 孙燕燕;基因治疗还只是商业神话[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科林 编译;基因治疗误入“禁区”[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 王建璋;癌症的基因治疗[N];保健时报;2004年
7 记者 张可喜;高分子材料可保基因治疗[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肖绍文 张珊文;肿瘤基因治疗聚焦p53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施嘉奇;探索眼科疾病基因治疗[N];文汇报;2008年
10 实习生 梁鑫 刘飞;未来30年,基因治疗能否广泛应用?[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