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睿,裴斐,柴栋,朱曼,方翼,王中孝,刘皈阳;克拉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年05期 |
2 |
刘振桐,王承敏;阿齐霉素与头孢他啶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年05期 |
3 |
裴斐,胡文斌;细胞信号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06期 |
4 |
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王立赞;闫萍;温红侠;;银染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变化初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陈小东,岳文香;克拉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
6 |
柴栋,王睿,裴斐,方翼,朱曼;铜绿假单孢菌生物被膜相关大鼠肺慢性感染免疫逃逸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年09期 |
7 |
何佩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
8 |
蔡少华!100853北京,张进川!100853北京,钱桂生,俞森洋!100853北京;气管导管生物被膜与复发性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6期 |
9 |
许扬,董碧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J];华西医学;2005年02期 |
10 |
谢轶,杨维青,贾文祥,程曦,曾蔚,杜艳,李学如,张再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4期 |
11 |
关欣;郑红光;;生物被膜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肺感染的实验研究[J];沈阳部队医药;2004年06期 |
12 |
陈安群;田德英;宋世会;吴会玲;倪明;Kalai Mathee;;含新的mucA突变基因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特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9期 |
13 |
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宋志军;吴红;王立赞;陈海荣;;美罗培南对PAO1及lasR/rhlR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J];内科;2007年03期 |
14 |
田德英;倪明;余冰;雷洪波;朱旭慧;宋佩辉;;新型mucA基因突变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藻酸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
15 |
谢伟;孟婕;胡成平;;N-乙酰半胱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24期 |
16 |
陈迁,王睿,方向群,刘又宁;盐酸氟罗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年06期 |
17 |
陈一强,闫萍,宋志军,吴红,孔晋亮,覃雪军;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生物被膜的致病作用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9期 |
18 |
梁群;于倩;郝娟;刘倩;;大蒜提取液与环丙沙星杀菌活性的联合效应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年06期 |
19 |
张文元,杨亚冬,唐靓;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11期 |
20 |
程曦;杨维青;石磊;尹晓琳;谢轶;曾蔚;李心晖;苏建裕;寇亚丽;贾文祥;;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